據日本總務省2023年發布的人口推算報告,當地不只8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首次超過10%,在職老人人數也寫下新高。因此日本東京西郊仙穿就出現一間名為「橙色日仙川」的餐廳,專門雇用約莫85歲的失智症老人每月來當服務生,盼透過讓失智老人與不陌生人互動,有效減緩退化速度,並找回就業的成就感與被需要的生命價值。
因此,即使該餐廳佔地不算大,內部僅12個座位,失智服務生為客人點菜時,不是沒拿菜單,就是餐點送錯桌,有時客人甚至要等16分鐘才喝得到水。但因為顧客很清楚餐廳理念,所以從沒有人抱怨計較,大家通常都一笑置之。
然這家餐廳之所以創立,其實可回朔2017年9月,前NHK編導小國士朗的發想與企劃。當年,他在有志一同的企業、名人無酬幫忙下,順利募得1200萬日幣後,很快便選在東京最時髦的地區六本木,展開為期3天的快閃店計畫,找來阿公、阿嬤級的失智症服務生來替一般民眾上菜。
由於當時顧客反應非常有溫度與故事性,如失智服務生拿胡椒罐來,客人見狀幫忙提著另一頭「轉」出胡椒的場景;以及一對音樂家夫婦,因太太中年失智,所以先生陪著她一同演奏給現場客人聽,儘管過程時而彈錯,可感人畫面仍引發網友熱議。
就這樣,小國士朗的失智服務生活動大獲成功,備受媒體、社會和國際關注,進而在日本其他地區接連再舉辦15場相同行動,並吸引韓國、英國餐廳業者跟進,讓失智餐廳的商業模式,漸漸成為日本當地許多餐飲業者「友善失智」的固定經營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小國士朗針對該行動所設計的核心口號「犯錯沒有關係,吐吐舌頭就好了!」其實不只適用於失智老人,所有社會上需要被關懷的族群,著實都需要大眾更多的耐心、同理心和包容力,容許他們偶爾犯錯。
而這也如同小國士朗2017年受訪時所強調「我不是開餐廳的人,我的專長是『媒體傳播』,我的目的是透過一場實體的社會實驗行動,引爆媒體關注,有效率地喚醒整體社會對失智症者的同理心。」
有鑑於此,儘管「橙色日仙川」餐廳早已更換東家,但新老闆依舊同意,每月出租餐廳空間一次來經營「失智餐廳」,並與當地政府合作,一同邀請失智症患者來「服務」,和人群多多展開互動。
而當中,不僅許多失智老人都反應好玩、有趣,感覺自己變年輕了,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有的客人也因為接觸失智服務生,想起過往與老父相處的時光而動容,所以暖心回饋其實是雙向的。
加上日本社會現今長照看護人力供不應求,老人照護成本不斷飆漲,因此對失智老人家屬而言,失智餐廳的運作,無疑是為患者本身找到重新立足社會的力量,再也不必獨自一人待在家中或醫院,同時還能以勞動方式繼續維持身心活力。而失智患者的家屬,自然也不必再承受外界異樣眼光。
其實若將鏡頭拉回台灣,過去許多人往往都認為,失智老人將是社會未來難以想像的沈重「成本」,可換個角度想,人終有一老,若民眾也能儘早擁有理解與認知,嘗試賦予長輩「新價值」,那麼也許在未來,「高年級實習生」的商業模式能提前在全台遍地開花,打造社會正向循環,幫助不同世代維持平衡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