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大選及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公佈,為減緩或避免選舉症候群影響生活,可嘗試一些自我療癒方法。

選後不憂鬱!10種療癒方法遠離選舉症候群、建立和諧家庭關係

選後不憂鬱!10種療癒方法遠離選舉症候群、建立和諧家庭關係 圖/2024總統大選及立法委員結果出爐,部分民眾難掩失落情緒。劉國泰攝影。
作者:龔郁雯
攝影:劉國泰
日期:2024-01-14

2024總統大選及立法委員選舉在1月13日完成投票並公布結果,備受各界關注的正副總統由賴清德、蕭美琴接任。選舉期間,無論是為所支持的候選人拉票或與家人朋友溝通候選人及政黨的選擇,在談論政治相關話題及參與政治活動的過程中,皆有可能發生因為過度投入而產生焦慮、憂鬱、食慾不振等身心理狀況,或因意見不同造成家庭關係不和睦的問題。選舉過後,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嶄新的開始,以下分享10種方法,療癒在選舉期間緊張焦慮的自己,也為重要關係開啟修復的對話。

延伸閱讀

韓國瑜、黃國昌入主國會!藍綠政黨票未過半、時代力量與台灣基進席次掛零

大選過後持續焦慮、亢奮,選舉症候群症狀自我檢視 

「選舉症候群」雖非精神科正式診斷之疾病,但在選舉所帶來的緊張氛圍與壓力下,仍對不少人造成身心理的影響。選舉期間,人民各自秉持著自己的政治立場,當在選舉的過程中投入大量的心力與時間時,對於選情,就容易處於情緒激昂的狀態且對於結果十分重視。

部分民眾在選前可能就出現「選舉症候群」,常見狀態有:焦慮、易怒、亢奮,甚至可能出現躁症。而選舉過後,也有可能因為結果不符合期待而陷入悲傷、擔憂、憤怒或憂鬱的情緒,甚至會有激躁或發生暴力溝通及行爲而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選舉症候群說明。取自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FB。圖/選舉症候群說明。取自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FB。

當選舉前後出現焦慮、憂鬱、低落、易怒、異常亢奮、疲倦、失眠、食慾變化、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緊繃、腸胃道不適、頭痛症狀,或身體不適但找不到明顯病因,有可能是「選舉症候群」,若狀態久久無法平復,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另外,亞東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竺君醫師也提到,臨床上存在「心碎症候群」,主要發生原因來自身體經歷極端情緒與壓力變化,產生過量興奮性內分泌激素,導致心臟無法負荷,也就是壓力影響心血管功能所引起的壓力性心肌病變,嚴重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心碎症候群表現。取自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FB。圖/心碎症候群表現。取自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FB。

林竺君醫師與其他精神科醫師也分享了各種療癒方法,幫助大家在選後能夠療癒身心,也修復重要關係,若嘗試各種方法仍無法減緩症狀,且持續2周以上時間,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資訊或治療,千萬不可忽視。

延伸閱讀

苗栗邱鎮軍擊退綠營新星曾玟學!2024六都以外立委得票數速報

10大療癒方法,遠離選舉症候群、重拾重要關係 

選後療癒方法 1:增加生活可控感,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維持規律生活與工作,盡量避免過度思考、檢討不如自己預期的結果。

選後療癒方法 2:減少過度使用社群及閱讀大量選舉、政治相關文章。避免用激烈言詞討論相關議題造成更大心理傷害。

選後療癒方法 3:若無法避免選舉、政治相關話題,無須強力說服與自己立場不同的對象,以簡單對話帶過話題。

選後療癒方法 4:參與、投入對自我身心有助益之活動,例如:從事與興趣相關活動、找尋適合自己放鬆舒壓的管道、適當運動與休息。

延伸閱讀

台北高嘉瑜宣布敗選,泛綠分裂得利李彥秀!2024立委選舉六都即時開票

選後療癒方法 5:找信任的親友聊聊,適當抒發情緒,避免壓抑感受與淚水。

選後療癒方法 6:練習展露笑容,開朗地微笑有助於大腦分泌血清素、多巴胺、腦內啡,讓身體感到放鬆的同時也能獲得幸福感與快樂。

選後療癒方法 7:透過放空、冥想或什麼都不做,讓自己恢復空白與平靜。

選後療癒方法 8:遠離繁雜的市區,親近大自然。曬曬太陽與吸收芬多精的同時,也在一如往常流動的溪水、層巒疊翠的高山或寬闊蔚藍的海洋中忘卻煩憂。

選後療癒方法 9:撰寫感恩日記,幫助「快樂賀爾蒙」血清素分泌,改善心情也減少因為惡夢而影響睡眠品質。

選後療癒方法 10:理解無論是家人或朋友,都與自己一樣,有喜怒哀樂、有個人意志,並嘗試不將自己對各種事物的期待轉嫁於親友,練習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此一來,在對話中就能夠減少爭鋒相對,也能夠透過更平和的情緒以及不帶壓力的文字,展開更溫暖的對話。

《人選之人—造浪者》中在車站等候的阿公與寶貝孫女。取自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 FB。圖/《人選之人—造浪者》中在車站等候的阿公與寶貝孫女。取自人選之人—造浪者 Wave Makers FB。

延伸閱讀

2024不分區立委、原住民立委得票數速報!揭政黨國會席次

在美國執業超過40年的心理治療師珍.賽佛(Jeanne Safer)在《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一書中,收錄許多個案的諮商案例,帶出一個核心觀點:「你們會因為政治而吵架,但其實重點不在政治,而是需求沒有被滿足。」無論是希望獲得父母認同、希望想法被接納或害怕對人生失去掌控,都可能是躲在政治爭吵表象底下的情緒。也許可以嘗試先把政治放到其他順位,釐清本來就會有人與自己立場不同、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也許就能改善關係。

《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取自誠品線上。圖/《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取自誠品線上。

最後,多位精神科醫師也提醒大家,千萬避免使用酒精、毒品或非醫師處方的藥物來處理壓力。如果嘗試多種方式仍無法改善,請向專業醫師諮詢、尋求協助。選舉結果不一定人人滿意,但我們都透過自己的一份心力,逐步實踐自己的理想藍圖,在未來還有很多機會與方式,能夠打造自己所盼望的光景。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2024全台灣燈會搶先看!巨龍主燈、無人機、黃色小鴨亮點滿滿
2024青洲灣派對登場!東港迎王Q版沙雕、滅火器來Chill大鵬灣
多肉控、綠手指快珍藏!全台最美8間植物店,都市綠洲風超療癒
龔郁雯

龔郁雯

城市學特約編輯。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