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文學館原來是高雄市立圖書館,要考大學的莘莘學子們,就是這裡孜孜不倦的準備功課。我的高中時代也因為家住苓雅區的青年一路,乃經常在圖書館裡「K書」,當時,這是戰後全雄第一座專為圖書館設計的建築量體。
高雄開始出現圖書館,實則從日治時期伊始,一開始是由「打狗公會」設在「打狗公館」裡的「文庫」,所謂的打狗公館是由日本內地人合資興建並管理的兩層樓建築,一樓是事務室,二樓空間則可容納300人集會,同時,到了1916年以「內地人」為主成立「打狗文庫協贊會」,由組合會員每月捐20錢支持財團法人在打狗公會裡創立圖書館,1920年打狗公館因為新設高雄州,因此將此處轉作州廳的辦公廳舍,1924年移由高雄俱樂部管理,1925年(大正14年)3月31日高雄市役所正式出資捐款繼承,並改名「市立高雄圖書館」,於4月1日開館。
可是圖書館的位址始終不能確立下來,1927年(昭和2年)6月遷至遷至原第一幼稚園處(高雄武德殿西側),昭和6年(1931年)五月遷至鼓山路與五福路的高雄公會堂內,戰後則改稱民眾教育館。
圖/葉石濤先生所題「高雄文學館」館銜,魚夫提供。
在1936年時,文件記載圖書館藏有和漢書6322冊、洋書117冊,二次大戰時,館舍則毀於高雄大空襲,庫藏僅餘400餘冊,直到1954年新館落成,高雄圖書館才結束漂泊流離,進退失據的困境。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雖然這座總館係那個時代的最大型公共建設之一,如今卻也失去充份的效能而在1997年轉作第二總館,緊接著隨新式圖書館陸續落成,第二總館也失去了吸引力,2003年高雄市府為推廣在地文學,將之更名為文學館,由文壇前輩葉石濤題名館銜,2006年獲文建會核可為「地方文化館」。
原建物外觀並沒有做多大的修正,內部空間則規劃了名作家文物展示區、高雄文學專區及休憩閱覽區等,二樓設有閱覽室、會議室,二樓有咖啡廳,現在去,更完成「高雄作家資料專區」,其後又啓動「文學家駐館」計畫,近年來,地方文化創生的概念崛起,圖書館轉化為文學館,適逢其時,為高雄文化發展的重要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