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俄羅斯顧客慕名而來!台中建國市場成「朝聖」新景點

印度、俄羅斯顧客慕名而來!台中建國市場成「朝聖」新景點 圖/巴洛克式建築風格,乍看之下,與東京車站有幾分神似的台中建國市場,外觀獨樹一格。取自臺中市建國公有零售市場 臉書
作者:林信男
日期:2023-11-10

身披古典紅磚外牆,坐擁巴洛克式建築底蘊,乍看之下,與東京車站有幾分神似的台中建國市場,是中部最大食材集散地,外觀獨樹一格、攤位格局井然有序,是近年來公有市場改建迭代的經典代表,成為許多觀光客「朝聖」的新景點,連印度、俄羅斯顧客,都來此「挖寶」。

對比當前的吸睛面貌,很難想像,半世紀前,原址位於東區建國路的建國市場,是棟被大量流動攤販圍繞的住商混合建築。由於鄰近干城營區,伙房兵常就近前往採買,且附近設有多間軍用品店,因此在地人多以「兵仔市」稱之。

自1972年啟用以來,建國市場因食材豐富、價格實惠,肉品、海鮮、蔬菜水果、五金用品,應有盡有,外加緊鄰火車和公車站的交通優勢,使之成為台灣中部農產品、百貨的主要集散地,台中及周邊縣市許多餐飲、飯店業者,都是老主顧。

自1972年啟用以來,建國市場成為台灣中部農產品、百貨的主要集散地。黃菁慧攝圖/自1972年啟用以來,建國市場成為台灣中部農產品、百貨的主要集散地。黃菁慧攝

客群驚人,攤商幾乎個個從零售商升格為批發商

現任建國市場自治會會長蔡鈴欽回憶,40年前,想在建國市場租個攤位,難如登天。而龐大的集客能力,致使許多攤販,即便擠不進市場內,也要在外圍擺攤,一度讓建國市場外集結了超過500攤的流動攤販。

當年,蔡鈴欽和父親在建國市場外圍擺攤,販售醃漬菜脯,經常貨都還沒卸完,就被消費者搶購一空,「建國市場每個攤位,都像經銷商,要什麼(商品)都有,薄利多銷,一次滿足你的需求。」蔡鈴欽說。

於建國市場周邊擺攤超過十年,蔡鈴欽才終於「等」到一個市場內的攤位,在此創立銷售各式素食醬菜的「新隆發醬園」,一路經營至今,還獲得經濟部「五星樂活名攤」肯定,而台鐵便當中的菜脯,正是「新隆發醬園」的招牌商品之一。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陪伴台中居民走過40多個年頭的「舊建國市場」,為配合鐵路高架化和中區再生計畫,於2016年9月吹熄燈號,並於同月搬遷至建成路現址,以巴洛克式建築外觀,展現全新形象。

在此創立銷售各式素食醬菜的「新隆發醬園」,一路經營至今,還獲得經濟部「五星樂活名攤」肯定。黃菁慧攝圖/在此創立銷售各式素食醬菜的「新隆發醬園」,一路經營至今,還獲得經濟部「五星樂活名攤」肯定。黃菁慧攝

延伸閱讀

台中第三市場百年慶揭秘「世紀老店」挑百香果最好別搖出波動感

外觀翻新、機能升級,上市場採買像逛Costco

「新建國市場」除保留舊有的701個攤商外,還增加10個原住民特色商品攤位,共計711攤。若以攤位數量計算,建國市場目前為全台第二大公有市場,僅次於攤位數破千的台北環南市場。

搬遷後的建國市場,不只外觀翻新,機能也跟著升級。由於新址占地2.23公頃、樓地板面積超過4.8萬平方公尺,因此將所有攤位集中在一樓,也不致擁擠,動線和照明,都優於舊址。且市場內外、周邊,共設置逾800個汽車停車位、上千個機車停車位,讓停車不再是購物夢魘。

此外,「新建國市場」一樓挑高8公尺,加裝水冷扇、排風扇的設計,使購物環境更舒適,有助抵禦悶熱氣候,現場並提供手推車,讓民眾來傳統市場採買,也能有類似逛Costco的感受。

另一方面,市場還建置攤商機車專用道,當消費者採買大量商品、不便自行搬運時,攤販就可利用機車專用道,把商品送到顧客停車處。

建國市場目前為全台第二大公有市場,僅次於攤位數破千的台北環南市場。黃菁慧攝黃菁慧攝圖/建國市場目前為全台第二大公有市場,僅次於攤位數破千的台北環南市場。黃菁慧攝黃菁慧攝

搬遷後來客數至少增三倍,疫情期間假日仍有上萬人

據台中市政府經發局市場管理科科長蔡永福觀察,現階段,建國市場估計有五成以上攤商,採用至少一家主流行動支付服務,就傳統市場而言,行動支付普及率,算是相當高。

嶄新外貌加上機能升級,不僅讓建國市場留住老顧客,也帶來新客源,和「舊建國市場」時期相比,來客數至少增加三倍,就算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平日來客量仍有4000-5000人左右,逢年過節或假日,更高達上萬,且目前仍維持相同水準。

蔡鈴欽不諱言,早期的傳統市場環境,使兒子蔡官典一度抗拒接班,但建國市場搬遷後,讓兒子「看到了未來」;而且,許多其他市場的攤商,到建國市場參訪後,都十分羨慕建國市場規劃完善、周邊沒有流動攤販的環境。

「新隆發醬園」第三代接班人蔡官典笑稱,當初建國市場剛搬遷,曾擔心自家生意會受影響,於是市場內許多二代、三代接班人,開始集思廣益,共同舉辦搬遷後第一年的年貨大街活動,邀請媒體採訪,讓「新建國市場」一炮而紅,「整個過程就是『老店新生』!」

蔡永福觀察,現階段,建國市場估計有五成以上攤商,採用至少一家主流行動支付服務,就傳統市場而言,行動支付普及率,算是相當高。黃菁慧攝黃菁慧攝圖/蔡永福觀察,現階段,建國市場估計有五成以上攤商,採用至少一家主流行動支付服務,就傳統市場而言,行動支付普及率,算是相當高。黃菁慧攝黃菁慧攝

延伸閱讀

台北市傳統市場不衰反熱?討論度TOP1竟是「有錢人的市場」

八成攤位由新一代接班,年輕客源隨之成長

據估算,當前建國市場有八成左右的攤位,是由第二代,甚至第三、四代接班,以網路行銷爭取年輕客源,也有不少外國觀光客慕名而來。例如,蔡官典便遇過一名俄羅斯顧客,對台灣醬菜極為好奇,買了醃筍、涼拌木耳、蓮藕等商品。

同為「五星樂活名攤」,目前由二代接班人李俊潔經營的濟生蔘藥行,不只販售中藥材,店內也陳列琳瑯滿目的香料,除供貨給宮原眼科部分餐廳外,也吸引許多在台工作的印度籍廚師,前來尋找香料,外國顧客明顯增加,「這種狀況,以前在舊市場比較少。」

在蔡永福眼中,建國市場充滿活力,無論接班或創業,都有機會實現夢想,「如果還在以前那裡,舊舊、亂亂的,外面一堆流動攤販,下一代的想法,可能就不同(未必想接班)。」

見證建國市場由舊翻新,走過半世紀的蔡鈴欽認為,建國市場雖然換了新衣,但依舊保有濃濃的人情味,是傳統和現代的理想融合,「在這裡,顧客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6896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旅遊地方台中市中部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高雄最美魚市場淪「蟬館」!被快閃停業比蚊子館浪費?
百年南投市場才吃得到!這些老字號「靈魂美食」921地震搖不倒
彰化「北斗市場」能翻轉商機?身世渾沌求力振青年人口回流
高雄鼓山「最美魚市場」新鮮感退?遊客以為來到國道休息站
林信男

林信男

《遠見雜誌》資深撰述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