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永續面向19縣市各出奇招

2023縣市永續工程績效大評比!SDGs百花齊放城市受益

2023縣市永續工程績效大評比!SDGs百花齊放城市受益 圖/《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中的「永續面向」是重頭戲。陳之俊攝。
作者:李建興
日期:2023-09-27

《遠見》剛出爐的〈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永續面向亦是重頭戲,除了台北市榮獲環境永續和社會永續的全台首獎外,彰化縣則為環境永續一般縣市組之冠,新竹市則在社會永續的一般縣市組奪魁,在治理永續榜上,台南市和嘉義縣則分別是六都組及一般縣市組的龍頭。 

隨著永續轉型成了企業和政府共同的課題,《遠見》的〈縣市總體競爭力調查〉去年也開始順應時勢,開啟縣市永續績效的評比,也就是將《遠見》現有的115項細指標所匯整出的68項評鑑項目中,歸類成「環境永續」「社會永續」「治理永續」三個構面,提供縣市檢驗「城市永續化」的效果。 

延伸閱讀

內湖交通真沒救?蔣萬安拆捷運座椅評價兩極望用ESG改善塞車

只是,提到「永續」「ESG」抑或「SDGs」,多數人會聯想到企業或國家,並不會直接與城市連結,但其實永續和城市競爭力息息相關。 

地球永續之前,得先企業、城市永續 

20世紀初時,全球僅10%人口住在都市,目前已攀升至逾半數人口,其中高達13的人還集中於超大型都市,估計,2050年,更會有23的地球村民成為都市人。 

而都市為了容納更多人,勢必對環境(E)造成衝擊,社會(S)也將出現利益衝突,政府的治理(G)效能更難獲滿意,因此,ESG的課題於焉產生。

《遠見》製表。圖/《遠見》製表。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同時,由於都市是一個複雜且開放的動態系統,都市發展過程不僅會影響全球環境,也會被全球環境影響,因此,都市化和世界永續脫離不了關係。 

另外,相較於國家,城市並沒幅員過大、族群過於複雜的問題,儼然是永續政策最合適的「沙盒」場域。同時,由於ESGSDGs為一國際倡議平台,台灣礙於國際身分敏感,以國家參與全球事務障礙重重,反而「城市」的身分,正好可巧妙避開政治尷尬。 

不過,誠如企業做永續的概念——「在地球永續之前,得先企業永續」,相同的,城市的永續工程,其實受益最大的,還是城市本身。 

延伸閱讀

台灣77%遊客認同「永續旅遊」!台中市觀旅局推綠色旅行標章

拿全球的永續標桿城市挪威奧斯陸來說,其計畫在今年底,成為第一個擁有全電動公共交通系統的首都,預計使用450輛新電動公車取代其柴油公車,儘管導入新公車將耗資5億克朗(約新台幣14.37億元),但從長遠來看,由於電動公車維護成本較低,也會減少空汙和噪音,將是利大於弊。 

凡此種種,都市永續發展已成人類的共識,自從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WCED)在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書說明永續發展為:「既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又不損及後代追求其本身需要能力的發展,」永續發展的概念逐漸成為普世價值。 

城市永續工程,受益最大的還是城市本身。 取自Unsplash。攝影者Zbynek Burival。圖/城市永續工程,受益最大的還是城市本身。 取自Unsplash。攝影者Zbynek Burival。

而由於「都市永續性」是一個透過設計、規劃等活動協調都市內部的環境、經濟和社會面向,以實現永續理想狀態的動態過程,因此,「都市永續性評估」成為分析現況、引導規劃決策以及衡量績效的重要工具。 

2015年啟動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epment Goals, SDGs),已有193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達成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目標。

其中SDGs11更明確指出,人口快速成長、都市廢棄物處理、空氣汙染與災害風險等都市化問題下,都市發展應確保適宜的居住與設施環境,以容納持續成長的人口,面對都市擴張的環境衝擊,並降低災害脆弱度,促使SDGs成為目前全球各大城市核對永續改革成效時的最大公約數。 

導入創新思惟,力拚環境永續 

適巧,《遠見》的縣市永續競爭力指標中,在SDGs各有對應指標,因此,對評估各縣市的永續化程度,絕對有一定的鑑別度。 

綜觀2023《遠見》〈永續縣市競爭力〉在〈環境永續〉榜中,全台前五名依序分別是台北市、台中市、彰化縣、桃園市和台南市。 

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台北市率先運用智慧水表及新一代資通訊科技,建構智慧聯網,從用水量超過千度大用水戶及市府新建公宅開始逐步安裝智慧水表,並於2018年就推出「智慧水管家」系統,隨時瀏覽用水情況,並透過設定用水異常的警示服務,減少無謂水費與水資源的浪費。 

《遠見》製表。圖/《遠見》製表。

談到城市環保工程,台中市長盧秀燕也對台中很有信心。她說,台中早已建置雲端影響智慧辨識平台監控工廠汙染排放,並榮獲「2021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是當年度全台唯一環保類政府機關獲獎;而市府推出的「精進空品感測器物聯網發展計畫」,也榮獲「SMART 50 Awards」及「2022 APSAA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亞太及台灣雙料金級殊榮。 

以非六都擠進〈環境永續〉榜前五名,素有光電大縣的彰化,縣長王惠美指出,截至2022年,彰化已完工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合計有4868處太陽光電發電設施、114座陸域風機及21座離岸風機,累計總裝置容量約1546MW,排名全台第三,年發電量平均達25.6億度,可提供約65萬戶家庭一整年使用。 

延伸閱讀

氣候變遷讓台灣4大人文地景消失?鹿港雨不停、代天府恐成孤島

至於〈社會永續〉城市,則分別由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和桃園市取得前五名。 

新竹市長高虹安表示,竹市為提供家中育有六個月至六歲幼童的照顧者喘息服務,於婦女館及南勢社會福利館規劃適合幼兒活動的臨托空間,並聘請合格托育人員提供照顧服務。甚至,還自今年4月起,於東區婦女館增設臨托服務,讓有需要的民眾預約使用。 

新竹市提供家中育有6個月至6歲幼童照顧者喘息服務。取自新竹市社會處官網。圖/新竹市提供家中育有6個月至6歲幼童照顧者喘息服務。取自新竹市社會處官網。

嘉義市長黃敏惠也指出,嘉義市為達成以青年為中心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願景,祭出以「城市出題,青年解題」為主軸,鼓勵青年學習從SDGs發展目標出發,導入設計思考、重視社會創新,並實際動手解決永續議題。 

而桃園市長張善政則呼應聯合國SDGs「不遺落任何人」的理念,率六都之先,於今年2月起,不分公、私立國中小,均免費供給營養午餐,採用安心食材,市府團隊並組成「食材聯合稽查小組」,加強督導食材來源及品質,同時針對供餐達40班以上的學校,均編足營養師。 

多元跨域合作,深耕治理永續 

最能呼應政府治理效能的〈治理永續〉面向,前五名組成的領先群,分別是台南市、桃園市、嘉義縣、台中市和宜蘭縣。 

嘉義縣長翁章梁指出,有鑑於縣民眾臨櫃辦理公家事務費時費力,加以嘉縣老年人口多,因此縣府結合MyData跨部會與業務整合性資料,建構一站式便民服務網,首創多項免檢附書證謄本的線上與臨櫃便民申辦服務,免除民眾往返奔波之苦。 

談到宜蘭縣的治理效能,宜蘭縣長林姿妙也如數家珍表示,宜蘭縣自2014年起,就導入「送老師到偏鄉」的服務計畫,讓弱勢學校的學生,也有機會接觸程式寫作基礎學習。 

宜蘭縣自2014年起就導入「送老師到偏鄉」的服務計畫。取自臉書「林姿妙」。(示意圖)圖/宜蘭縣自2014年起就導入「送老師到偏鄉」的服務計畫。取自臉書「林姿妙」。(示意圖)

值得一提的是,為激發地方對家鄉永續成就的榮譽感,今年《遠見》也請各縣市自行呈報自家城市的永續工程執行項目。其中,以雲林縣共呈報102項為最多,其次為新竹縣的93項,以及台東縣的90項。 

總之,縣市政府要做好永續工程,一定要跨局處、甚至跨產官學全力合作,納入各方等利害關係人,才不會淪為本位主義,也才能達到共好、共享和共榮的效益。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竹製環保杯代替塑膠寶特瓶?許淑華建構南投「綠色生態圈」
ESG永續徵才工作飆增!大學畢業愛地球能月領4萬當綠領薪貴?
李建興

李建興

50歲的台灣人、20歲的老記者、10歲的忙爸爸、0歲的菜總編。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