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昂博愛座爭議,國外怎麼做?

博愛座存廢再掀議!年輕人不讓座變「情勒」衛福部擬修法放寬

博愛座存廢再掀議!年輕人不讓座變「情勒」衛福部擬修法放寬 圖/博愛座近期又成熱門爭論話題。取自臉書「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
作者:單師樵
日期:2023-09-21

博愛座爭議延燒多年,沒想到近期再成熱門話題。作家李昂9月20日於臉書發文,控訴3位捷運上坐在博愛座的年輕人不讓座,並指出自己年長,且因將到巴黎進行新書發表,忙到身體不舒服。她更在貼文詢問台北市長蔣萬安對「台北市捷運的博愛座有什麼看法」。貼文一出迅速引發熱議,也讓民眾再度分為兩派爭論。

在台灣,大眾運輸車廂上都設有博愛座,年輕人往往被教導要讓座給老弱婦孺。台灣的博愛座起源於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當時因連續多起年長者在公車上不慎跌倒的事故,台北市政府計畫在公車上設置博愛座。

不讓老人跌倒設博愛座?近年「存廢」引爭論

不過到了近十年,博愛座在台灣逐漸引發爭議。首先是若大眾運輸上其他座位都被坐滿,博愛座為空位,非老弱婦孺者卻不會選擇坐在博愛座上,導致乘客都往門口站,影響上下車動線。

另外,台灣在近幾年也發生多起「博愛座逼讓座事件」,許多年長者認為年輕人就是應該讓座,「博愛座存廢」因此成為討論議題。

延伸閱讀

台灣高齡未來?南韓7成「下流老人」世界窮,求工作到73歲領5萬

認為應廢除博愛座的人大多認為,沒有法規強制規定博愛座只有某些特定人士能坐,也無規定必須讓座,只是作為一種推廣的做法,若取消博愛座,「讓座」這項美德不會從台灣消失,卻能避免許多紛爭的發生。

作家藤井樹也曾表示「因為椅子並不會博愛,會博愛的是你。」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台灣近幾年也發生多起「博愛座逼讓座事件」。取自新北捷運官網。圖/台灣近幾年也發生多起「博愛座逼讓座事件」。取自新北捷運官網。

而支持博愛座應留下的人則表示,博愛座最重要的觀念是「互相體貼的心意」,若博愛座廢除,不敢保證民眾仍會讓座。現任交通部部長王國材過往曾說博愛座「文化很好,應繼續實施,往前了就不要再回頭,不要因噎廢食。」

網友也稱「博愛座不是老人座欸」「任何人有需求都可以坐博愛座,任何人坐一般座位也可以主動讓座」「規矩就是有需要的人就可以坐,不是老人才可以」,紛紛表示博愛座的設置並非讓人「倚老賣老」。

多次擔任金鐘獎司儀的歐馬克發文表示,他認為座位就是給人坐的,無關性別、年齡,只要有人去坐,「座位」就發揮了其作用,反之,如果有人因為害怕那是博愛座而不敢去坐,那位置就失去了它被設計出來的意義。

歐馬克也舉例,「在尖峰時刻的擁擠車廂中,你會看到博愛座空著,前面站著不坐博愛座的人,他若坐下,車廂可以多一些空間,或是可以多載幾個人,讓得以搭上車的人早點回到家。」

喜劇演員、脫口秀主持人博恩則提到,當初設立博愛座是為了保障弱勢族群的權益,所以如果現在打著「廢除博愛座」的名號,即使立意良好,乍看之下還是有些無情。博恩更幽默提供建議:「拉高博愛座的比例,從現行的「不得低於總座位15%」改成「不得低於總座位100%」,皆大歡喜。

日本廢優先席失敗?不讓座的人變多了

「優先座位」的理念最早出現於北歐,多年以來概念陸續傳播至日本、韓國、台灣等亞洲國家,因為這幾國的文化相當強調禮貌,並鼓勵年輕人讓座給老年人。

在日本,優先座位稱為「優先席」,有需要人就可以優先使用,而一般人士也可以坐。但日本人因為不希望造成他人的麻煩,所以通常乘客被讓座時都會推辭答謝,更有些日本人不希望自己被讓座。

而在1999年4月,阪急阪神東寶集團曾撤掉旗下阪神、能勢、神戶電氣鐵道「優先席」,提出「全車優先席」的概念,鼓勵乘客隨時心懷體貼讓座。然而8年後,不讓座的人變多了,規定因此取消。

日本人因為不希望造成他人的麻煩,所以往往乘客被讓座時都會推辭答謝。取自Unsplash。攝影者Hugh Han。(示意圖)圖/日本人因為不希望造成他人的麻煩,所以往往乘客被讓座時都會推辭答謝。取自Unsplash。攝影者Hugh Han。(示意圖)

根據報導,日本民調顯示,在不擁擠的車廂內,約54%民眾會選擇坐優先席,12%的人表示不一定;而如果有需要座位的人上車,67%的日本人將選擇禮讓。

延伸閱讀

台北捷運文湖線拆座椅試辦!「矯枉過正」能紓解內湖交通?

至於韓國的博愛座,主動去坐博愛座的年輕人比例相當少,因韓國博愛座給人「老人、傷病者」才能坐的印象,加上韓國年長者多,年輕人坐博愛座承受巨大壓力。

另外韓國文化中,「讓座給長者」是必須的,如果年輕人遇到長者卻沒有讓座會被訓斥。

各國讓坐文化為何?歐美觀念大不同

除了亞洲,媒體也曾報導其他國家讓座的文化差異。

法國以「個人」為主軸,因此每個人對讓座看法不一,有些被讓座者可能心懷感恩,也有可能感到被歧視,因此在法國時,若感覺到該乘客需要座位,可以事先詢問較為保險。

而英國的讓座文化為「把座位留給最需要的人」,英國的長者讓座給學生、青年也是正常的事,有些英國年長者若被讓座,甚至會認為衰老被歧視。

倫敦地鐵博愛座。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Spsmiler。圖/倫敦地鐵博愛座。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Spsmiler。

美國的長者則覺得自己身體硬朗,而且在美國,孕婦被視為一般人,但「小孩」卻需要座位,因此美國的年長者也常把將座位讓座給小孩。

而澳洲的讓座文化與歐美大致相同,大部分都不會讓座給長者,但特別的是,在澳洲購買學生優待票的族群,必須讓座給購買全票的成人。

泰國則相當有趣,因泰國為佛教國家,對僧侶相當敬重,因此乘客在遇到僧侶時,會特別讓出位子,另外泰國的博愛座除了標示老弱婦孺外,更畫有橘色人物的僧侶標示。

北捷難強制國民生活禮儀!北市府怎麼說?

至於本次的博愛座爭議,因李昂提到「否則就取消博愛座,這個道理不是很簡單嗎?」,博愛座存廢再次引發討論。

根據現行相關條文規定,「大眾運輸工具應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無障礙設施及設備。未提供對號座之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之博愛座,其比率不低於總座位數百分之15,座位應設於鄰近車門、艙門或出入口處,至車門、艙門或出入口間之地板應平坦無障礙,並視需要標示或播放提醒禮讓座位之警語。」

延伸閱讀

擋路「門神」毒瘤怎解?台北捷運試辦拆中央立柱、貼標語

衛福部社家署署長簡慧娟21日受訪時指出,在先前的研商會議中曾討論,決議「仍有設博愛座需求」,並表示對於博愛座的規畫為「放寬對象」。

台北捷運呼籲旅客發揮同理心,將座位禮讓給有需要的人。取自台北捷運官網。圖/台北捷運呼籲旅客發揮同理心,將座位禮讓給有需要的人。取自台北捷運官網。

她認為,即便是一般座位,若有長輩等有需求者,台灣很多民眾也會讓座,「這已是國人的美德,台灣人都很有這樣的愛心。」

而因為李昂要求台北市長蔣萬安回應,台北市政府發言人殷瑋也表示,旅客發揮愛心,將座位禮讓給有需要的旅客,這是美德。他說,北捷也有一句標語,叫做「也許他有需要只是你不知道。」因此彼此尊重、相互體諒,才是台北捷運文化的重要成份。

台北捷運也回應,由於旅客禮讓觀念屬於國民生活禮儀範疇,較難訴諸法規條文強制要求,儘管如此,北捷仍持續加強進行各項關懷禮讓宣導,希望旅客能以實際行動關懷其他旅客或老弱婦孺,相互禮貌地共同使用電梯及其他捷運設施。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政策捷運社福政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捷運2大擋路行為讓人暴躁!不遵守乘車禮節網怨「有夠自私」
台北捷運5大隱藏「天使服務」不只欠費單!北捷這神招救過一命
日本上班族「狂趕」台灣人為何不怕錯過末班車?網稱:太方便
單師樵

單師樵

城市學實習編輯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