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馨傳不動產智庫調查,2023年Q1,國際許多主要城市的租金價格都遠高於台北,如以人均GDP和租金來估算租客的痛苦度,那最悲情的市民,無疑是印度孟買人,因為當地居民平均GDP僅2389元(以下貨幣均為新台幣),可房客卻得繳每坪1420元的租金,租金痛苦指數飆上190。
圖/印度孟買街景。陳之俊攝。
至於在中國,租房一族的生活同樣好不到哪去,名列第二的北京,每坪租金1791元,人均GDP約1萬2720元,租金痛苦指數達45,其中又以東城、西城、海淀等地區租金最昂貴;上海則因每坪租金1485元,租金痛苦指數達37,同樣排到第四名位置。
到底這些國際城市的房租為何高到驚人?對此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也一一進行分析,表示印度孟買因外籍的外派商務人士多,且他們的平均年薪均超過21萬(美元),自然讓房東有多賺一點是一點的心態而年年漲租,租金水準一路攀高。
圖/2023年Q1,全球20大城「租金痛苦指數」前五高的國家,亞洲就登榜3個。資料來源各國調研機構、世界銀行。《馨傳不動產智庫》彙整製表。
另一方面,北京、上海有很多來自外地的勞動人口,高需求也使租金不斷提高,可吃不消的壓力,也使近年租屋人口開始外溢,往較偏遠、屋況差的城市外圍移動。
圖/中國北京市容一景。張智傑攝。
而第三名則為英國倫敦,平均每坪租金5355元,痛苦指數達到37.39;美國紐約則是第五名,租金痛苦指數達31.15,且兩者租金攀高的情況類似,即國家銀行採取「鷹式升息」,逼得房東將升息成本支出轉嫁到租金上,類似情形也包括澳洲、加拿大、瑞典等大國的一線經濟大城,租金變相漲多跌少,讓租屋族叫苦連天。
然而若將鏡頭拉回台北,租金痛苦度則相較舒緩很多,因第一季平均每坪租金約1319元,2022年全國人均GDP約3萬2811元,因此租金痛苦指數為12.87,換言之,租一間含公設的28坪2房大樓,每月房租約3.7萬元,在榜中僅高於瑞士日內瓦。
圖/台北信義區市容空拍照。張智傑攝。
可主計總處最新數據也出現血淋淋事實,即台北6月租金指數處於歷史新高,達103.66,上升原因不外乎房價續攀升外加通膨,帶動租金水平跟著推升。
只是台北租客想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享同樣居住條件,那前者平均得月繳20.8萬元、後者不含公設就要月付14.5萬元。
不過,即使台北對比各城市的租金壓力指數較輕鬆,但別忘了還有高生活成本、高消費水準、低收入薪資、國人所得分配不均等議題在城市裡持續發酵,因此若取2021年7月的數字,台北在全球「生活成本」排名中為28名,已超越上述提到的紐約、倫敦、上海等國際都市。
圖/台北信義區市容空拍照。張智傑攝。
同時,台灣2020年107.9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比美國的100.9、英國的101.4、日本的101.8等國都要高,意味著台灣消費水準實在不低。
還有一點更加深台灣人的苦情,即透過基尼係數(衡量社會收入差距的指標,愈高愈不平等)來觀察,2019年台灣基尼係數是0.34,也是高出日本(0.32)、韓國(0.31)、法國(0.29)等國。
綜觀來看,台北種種高開支和萬物俱漲、薪水不漲的窘境,結合上漲房租難題,也難怪租房族依然每月都嚷嚷吃土,買不起房的人,想在大城市裡站生存可說相當辛苦。
當然如以房東立場來看,也不怎麼好過。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全球數據庫(Numbeo)發現,2023年「市中心租金收益率」最低的15個城市中,台灣地區的台北1.1%、台中1.9%、高雄2.0%、新竹2.1%全都榜中有名,「租金報酬率」實在讓房東笑不出來。
圖/資料來源全球數據庫。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製表。
對此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就分析,直指近年疫情衝擊全球,熱錢湧入房市使房價暴漲,租金來不及反應,於是便出現「超低租金年投報率」現象。
以台北1.1%來說,買4000萬的房子,一年僅可回收44萬,若排除「漲租、自然損耗品」等情況,屋主必須收租超過90年才能回本,其他如台中、高雄、新竹,房東想回本也要收租50年以上。
有鑑於此,陳傑鳴坦言,房貸升息的負擔很可能直接壓在租客身上,租金漲不漲都端看房東臉色,除非遇到佛心房東,身上無貸款壓力,而且還願意替租客著想,選擇凍漲租金。
圖/台北信義區市容空拍照。張智傑攝。
因此陳傑鳴也不諱言,不只租屋族,全台灣人的生活壓力都在遽增,房價飆漲後遇上物價通膨、央行升息,連帶租金走揚,雖然政府已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但抑制炒房和房價的效果似乎都有限,特別是對「有土斯有財」觀念根深蒂固的華人社會來說,若民眾收入一直跟不上高房價、高房租的漲幅,那最終房市恐面臨有價無市「泡沫化」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