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0分完全沒壓力,10分壓力極大來看,104人力銀行調查發現,台灣女性自評壓力為5.9分,壓力呈現中高度,可企業卻認為,女性職場壓力僅接近中度4.9分,顯示職場女性壓力正在被低估。
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而又以不同族群觀察的話,有未滿12歲小孩的女性,壓力來到6.3分;30至39歲有6.1分,堪稱是本次調查中,身心壓力最大的2族群。
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如進一步探究女性壓力來源,有54.1%女生認為,自己工作表現不如預期,所以久未升遷、不受重視等。
另52.8%女性則因財務入不敷出,像是買不起房、薪水不足以支付生活所需等,於是內心感到煎熬。
2種壓力的比例皆超過半數,無疑是近年職場女性的最大壓力源。
對此104人力銀行也詳細指出,女生職涯3大瓶頸可大致分為:55%工作家庭兩頭燒(30~49歲女性最擔心)、54%因生育中斷職涯(39歲以下女性最擔心)、48%中斷職涯重返職場,出現專業斷層(50歲以上女性最擔心)。
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而隨著時代進步,企業優化女員工的相關措施,真的不該只發生在每年3月8日,因此許多公司會從改善職場瓶頸開始著手。
像是104人力銀行數據就顯示,職場婦女面對婚生、家庭照顧等各種需求,有54%的人都希望公司能提供假期,緩解女性因扮演生命各種角色而疲於奔命,因此企業在女性員工福利上,能考慮提供優於法律規定的假期。
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又若將職場女性最期盼的友善措施,與企業提供的友善措施對齊,也可發現,前5名提供托兒、托老等照顧津貼與措施,擠進女性工作者的前5大期待。
只是企業端大多認為,更友善硬體、更友善溝通方式才重要,這一點認知出現落差,也凸顯出現在公司在托嬰、托老津貼與措施上存在不足的疑慮。
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綜觀來看,針對企業友善女性的措施,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特別提出了以下建議:
學齡前階段的小孩最需要照顧,因此104人力銀行早在2015年就開辦托嬰中心、自聘托育人員,希望孩子跟著爸媽一起上下班,緩解父母照顧問題。
這項措施推行後,也連帶讓104人力銀行內部員工更敢生,據調查,2021年的生育率數字是全台2倍。
但不得不說,104人力銀行也指出,5年來企業設置安親班的比例,其實只提高1個百分點(20%提高到21%),顯示企業友善女力的程度,還有待更加用力。
圖/104人力銀行提供。
面對小孩生病、停課等臨時照顧問題,公司不妨參照疫情期間實施的WFH作業方式,或以混合上班模式,一週提供員工部分天數,讓他們自行選擇辦公地點,變相解決臨時難進班的突發狀況。
生育後的龐大開銷負擔,使部分工作者想生卻不敢生,也造成台灣少子化危機。
因此有企業就發放第二胎超過10萬元的獎金,還有知名科技大廠提供0到6歲小孩每月獎助金,讓員工產後留職率高達90%。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Daria Nepriakhina。(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104人力銀行回溯過去10年女力軌跡,分析超過1118萬筆求職會員資料後也得知,儘管2021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51.5%,低於日、韓、新加坡等國。且本土全產業及全職缺,女性主管佔比仍低於女性員工(非主管職)佔比,但職場女力仍已漸漸撐起職場半邊天,「基層及中階主管」女性佔比,從29.5%升到34.5%、增加5個百分點。
又女生晉升的部分,玻璃天花板也逐漸在變薄,像10年來,「高階主管」女性佔比就從24.4%升到30%、增加5.6個百分點,證明女性優雅的領導方法漸漸在透光,唯穿透速度還是稍嫌緩慢。
另一方面,《哈佛商業評論》也曾針對6萬名領導人做過評估報告,其中一項結果發現,公司想安度危機,如疫情等,由女性來領導比較好,尤其在啟發和激勵、有力的溝通、協作與團隊合作與建立關係上,女上司的表現都更為出色。
104人力銀行《與妳在一起,企業不缺工》調查說明
在2023年1月16日至2月8日,透過網路問卷方式,總計回收1045間企業,與1034名女性工作填答,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3至3.05%。
盼此份報告結果,能透過發覺女性壓力來源,與期盼的友善措施,找出與企業間的落差,在大缺工的環境,讓女性成為重要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