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路燈是德國柏林的城市特色,因能源危機煤氣燈將逐漸被汰換為LED燈,擁護者卻認為社會文化價值難取代

地球能源告急衝擊城市文化?世界最大煤氣燈首都柏林加速電氣化

地球能源告急衝擊城市文化?世界最大煤氣燈首都柏林加速電氣化 圖/煤氣路燈,取自Unsplash,攝影:Rory Björkman。
作者:傅莞淇
日期:2022-11-21

走在柏林文化交融的十字山區(Kreuzberg)、或巴洛克風格的夏洛滕堡宮(Charlottenburg)附近的觀光客,可能鮮少意識到頭上的溫黃光源來自如今全球少見的煤氣路燈。在能源危機與減碳的雙重趨勢夾擊下,柏林是否準備好告別世界最大煤燈城市的身分?

在19世紀的歐洲,當人們還搭乘馬車穿過市中心時,照亮夜晚的通常是這些佇立街頭的煤氣路燈。今日,走在柏林市區,許多人可能還同樣地沐浴在這昏黃、柔和的光線中。

國際各大城市大多已逐漸淘汰煤氣路燈,改用更耐久的鈉燈、鹵燈或LED燈。柏林的煤氣燈也從八萬盞逐漸縮減到兩萬多盞,但至今全球留存的煤氣路燈,仍約半數位於柏林,尤其是未經過共產政權電氣化的西柏林。

要說柏林是二十一世紀的煤氣燈之都,也不為過。在柏林蒂爾加藤公園(Tiergarten),還有一處開放的煤氣燈博物館,展示著柏林常見的煤氣燈柱設計。

延伸閱讀

德國用超便宜月票3個月減碳180萬噸!民眾超愛台灣也能借鏡嗎?

德國柏林煤氣路燈,傅莞淇攝影。圖/德國柏林煤氣路燈,傅莞淇攝影。

柏林總動員節約能源,煤氣燈成焦點

緣由於烏克蘭戰爭牽動的歐洲能源危機,迫使柏林從上到下進入節能模式。市府發布指引,呼籲市民調高冰箱溫度、調低熱水器控溫,並DIY為窗戶加裝密封條,共體時艱度過冬季。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柏林市府也調降了公共建築、公共浴池的保暖溫度,縮短夜間非必要照明時間。耗氣又排碳的煤氣路燈,更成為加緊汰換的重點目標。

過去十年,柏林已陸續將超過兩萬座煤氣路燈替換成更節能的LED燈。這一方面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方面也是因為維護煤氣燈的成本更加高昂。

根據2012年官方計算,一盞煤氣燈的運作成本約是新型電燈的十倍之多。

延伸閱讀

里程充電焦慮有解?拚電動車普及化,底特律搶蓋無線充電道路!

柏林煤氣燈柱設計優美,但較繁複的燈座可能有六至九個燈泡。它們大多撐不到一年就得更換,且供應商已經不多。還有部分古老的百年燈柱因閥門問題,必須日夜開著無法關閉,造成額外能源浪費。

如今能源有限,必須做出取捨。政府主張,可沿用傳統燈柱,但照明部分改用LED,並認為LED也可以帶來與煤氣燈頗為相似的光線質感。

取自Unsplash,攝影:Lexi Laginess。圖/取自Unsplash,攝影:Lexi Laginess。

獨特光芒質感難取代,不應犧牲社會文化價值

但相似畢竟不是完全相同。

至少,對許多柏林煤氣燈的擁護者來說是如此。再新穎的技術,也難以完全重現煤氣燈紗罩中稀土被加熱時發出的獨特光芒。

營運柏林煤氣燈導覽活動的公民團體「Gaslicht-Kultur」指出,城市的歷史保存不僅限於重要建築物,這些街頭的煤氣燈也具有重要文化、社會意義。它們不僅是柏林工業過往的遺產,見證了柏林走過兩次大戰的歷史,也是柏林夜景的重要成分。

「Gaslicht-Kultur」建議,可以在能源供應吃緊的這段時間暫時停用煤氣燈,改用太陽能發電,或是減少供氣量。但不應該因為一場能源危機,就此剝除柏林街頭的這層文化價值。

延伸閱讀

疫情、油價爆自行車熱潮!歐洲單車族增英狂砸預算建車道補購車

希望守護煤氣燈的看法也指出,現存的煤氣燈數量排碳量在整個城市規模中只佔極小部分,且更換電燈的成本攤銷時間過長。

煤氣燈還有其他好處,例如它們不如LED燈那麼容易吸引昆蟲,燈罩也較不容易因昆蟲屍體汙損。

取自Unsplash,攝影:Luise and Nic。圖/取自Unsplash,攝影:Luise and Nic。

點亮兩百餘年,煤氣路燈將功成身退?

身為世上最早裝設煤氣路燈的國家,英國倫敦也面臨著類似的掙扎。曾經照亮狄更斯與福爾摩斯的煤氣燈光線,如今在西敏市(Westminster)只剩下不到三百座,且同樣在市政府更新、淘汰的計畫中。

考量歷史價值,柏林市府同意保留大約3千座煤氣燈,大多位於較古舊的街區。但煤氣燈支持者擔心,在節能、減碳的壓力下,未來這些煤氣燈可能也難以倖免。

自1826年以來進駐柏林的煤氣燈,是否將在貢獻近兩百年後,正式功成身退?這可能也是這場能源危機促使人們做出的決定之一。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國際環境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MIT城市科學實驗室落地台北!為台灣打造新世代「5分鐘城市」
不丹9月開國境「永續費」比機票漲幅高!守護負碳排業者憂衝擊
被麥當勞告也要環保!德國素食城市杜賓根「去包裝」成最綠典範
傅莞淇

傅莞淇

《遠見雜誌》國際組資深記者,專長領域包括全球化、地方形象及大眾文化。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