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職人善待土地的堅持 感受華南社區不一樣的生命力

聽見職人善待土地的堅持 感受華南社區不一樣的生命力 圖 / 中華電信基金會2022「蹲點‧台灣」的大學生溫喬安和邱彥陵,透過一次「微蹲點」,與華南社區真實又珍貴的相遇,要你「聽見華南」的真實力量。(照片提供/ 溫喬安和邱彥陵)
日期:2022-11-15

位於雲林古坑的華南社區,即便青壯人口外移,從土地滋長的柑橘、愛玉、咖啡等豐沛特產,依舊世代綿延;這些留守家鄉的美好果實,透過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台灣」的年輕轉譯,訴說恬淡知足的長者日常,記錄在地青年的翻轉夢想,要你「聽見華南」的真實力量。 

這個暑假就是不斷打開一本又一本的新書,每一頁都前所未聞,每一本都很有料!這是師大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温喬安的蹲點心情,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溫喬安與同班同學邱彥陵是去2021年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台灣」的錄取者,蹲點計畫因疫情延續到今年,仍因疫情嚴峻改採線上模式進行,滿懷熱情的兩人「說不失望是騙人的」,然而因社區在線上持續給予最強大的支援,以及到華南社區「微蹲點真實又珍貴的相遇,讓喬安與彥陵的這個暑假滿載感動。 

與華南初相遇,感動社區真實的活力 

為了突破無法實地蹲點15天的困境,在社區的支持下,兩個女孩用自己的方式貼近華南社區。她們先研究了社區桌遊產品的遊戲方式、收集報導、關注社區人事物,也主動接觸相關活動,我們參加了2022雲林農業設計展,認識在地農民長期在做的事情,觸發更多探索的欲望 

為了一解兩個女孩對實地蹲點的渴望,在疫情趨緩之際終於有了與華南社區的初次相遇;「一下車,雅玫阿姨向社區媽媽們介紹我們是蹲點小隊,有個阿婆輕輕拉著我的手,就像我的阿嬤那樣親切可愛大家一起準備的「七味餐」,讓兩個女孩品嚐在地的好風味,更深刻感受暖暖的人情味。她們還參觀社區的各個場域,包括「阿嬤ㄟ灶腳」、華南共生田等華南以活力與熱情,化解了兩個女孩剛出發時的焦慮,同時也拉近了人與土地的距離,為蹲點的視角與文字挹注了更多真情。 

在線上與雅玫阿姨空中相會,每次都讓我感到溫暖充滿曙光,終於在最後擬定了服務方案。」彥陵口中的雅玫阿姨賴雅玫,是華南社區營造的關鍵推手之一彥陵說,和雅玫阿姨通話就像親臨社區現場,讓原本對華南很陌生的兩人對社區有了更多了解,提案也有了頭緒,例如製作桌遊開箱影片地方誌主題則定調為以華南社區的產品為出發點揭開幕後職人友善耕種、返鄉種植、以及對咖啡的熱愛等一個個動人故事。

居民們以活力與熱情,讓「蹲點‧台灣」的大學生們更熟悉華南社區,拉近了人與土地的距離。(照片提供/ 溫喬安和邱彥陵) 圖/居民們以活力與熱情,讓「蹲點‧台灣」的大學生們更熟悉華南社區,拉近了人與土地的距離。(照片提供/ 溫喬安和邱彥陵)

友善農法的職人堅持,領略農產餐食得來不易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柑橘、愛玉、咖啡,原本只是兩個女孩生活在都會的餐食之一,透過職人訪談後,有了不一樣的領悟 

華南社區榮譽理事長劉清極是種植椪柑的老農,現年7歲,「不管是組織社區居民參與課程、雨天時巡守山區水管,甚至是參與實驗小學的食農教育課程,在社區大小活動中都能發現理事長的身影。」最讓喬安感佩的是長年以慣行農法種植果樹的理事長10年前轉為友善耕作農法的決心而看著孫子和同學一起來果園上食農課,則是理事長最欣慰的事。這位可愛的老人家,用身體力行70 年,告訴我們用心守護土地的意義。兩位女孩在地方誌寫下椪柑阿公」的故事 

鳴草咖啡」創辦人、擁有13年咖啡品評經歷的王人傑,則是感佩華南社區農民們願意經營友善咖啡產業,更被參加培訓班課程的姊姊、阿姨們的求知慾所感動,協助華南社區提升咖啡產業的軟實力,是他實踐環境永續與生產永續的證明。」文字就是魔法,她們不僅描述了產品背後的職人故事與精神,更展現兩人眼中所看見不一樣的華南社區。  

 「聽見華南」地方誌,揭開華南特色產品幕後職人的動人故事(左:愛玉達人余柏成、上:「椪柑阿公」劉清極、下:咖啡師王人傑(左1)、王麒翔;照片提供/ 溫喬安和邱彥陵) 圖/「聽見華南」地方誌,揭開華南特色產品幕後職人的動人故事(左:愛玉達人余柏成、上:「椪柑阿公」劉清極、下:咖啡師王人傑(左1)、王麒翔;照片提供/ 溫喬安和邱彥陵)

地方誌是自我實現,也是讓讀者走進華南的魔法 

「從種植、採收、切開、曝曬、再以經驗判定何時收愛玉子,全賴人工,種愛玉真的是一件辛苦又不太賺錢的事。」喬安說,聽了二代返鄉的「余家愛玉余柏成的故事,才知道愛玉的晶瑩剔透多麼得來不易。「在地產業或許都會面臨轉型危機,卻因為這麼一群願意為土地付出的人,讓這些農作物不再只是商品,而是和我們的生命產生了連結。 

除了聽見華南地方誌,喬安與彥陵還為華南社區設立艷陽下瞧華南臉書粉專除了記錄蹲點心情,兩人分工製圖、拍攝、剪輯,突破科系專長積極推廣社區產品拍攝社區的桌遊開箱影片進行有獎徵答豐富互動,連艷陽下瞧華南也暗藏了兩人的名字,展現她們對華南的熱愛與用心!「聽見華南」是青春生命探索土地的第一樂章,讓未來的樂曲有了更多勇氣 

看更多2022「蹲點台灣」大學生們和土地互相認識的溫暖故事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人物美學地方人才回流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