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即可拍的視角旅行 為溪州風土記錄生命的影像詩

用即可拍的視角旅行 為溪州風土記錄生命的影像詩 圖 / 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台灣」因疫情改以線上蹲點,大學生林欣穎和呂佩郁以「流浪即可拍」,讓在地的眼睛捕捉最美麗的風景,看見溪州最真實的樣貌。(照片主題「尚水的風景」,為溪州居民拍攝提供)
日期:2022-11-15

點開Google maps,每個鄉鎮地景清晰可見,但真實的風土,如何在遠距中展現獨特溫度?因應疫情,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台灣」改以線上模式,讓年輕學子運用科技與創意,透過線上進行社區服務,並與社區共同創作地方誌記錄在地故事。與彰化縣溪洲鄉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遠距合作的大學生,以「影像詩」敘述溪州的樸實真摯,傳達不一樣的生命悸動。 

島嶼上最重要的河流經於你,卻找不到相處的平衡點,……,因而護水,保護這個『尚水的所在』。這是《哞溪,MOSHI 地方生活誌》開場的一封情書,是由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林欣穎、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師資組呂佩郁寫給「遠距戀愛的對象」彰化溪州,背後訴說的正是濁水溪賜給這溪畔農鄉肥沃的土地,當莿仔埤圳的水面臨工業搶奪危機之際,2011年農民挺身保衛鄉土、守護水圳的「護水運動」。如何從昔日歷史映照現在與未來,則成為欣穎與佩郁參與「蹲點台灣」記錄溪州人文的關鍵支點。 

與社區磨合共創,以「群像」串起家鄉的模樣  

對實地蹲點的熱情與嚮往,卻因為疫情而必須改為線上,兩個女孩難掩失落,卻也激發突圍破局的解方。佩郁說,兩人團隊一開始很用力思索如何才能真正幫助社區當確定與社區官網結合推出LINE機器人聊天室,又進入「如何更像真人聊天的直覺性操作」的奮戰,「後來發現,前期的我們像太著急學會打球的初學者,拿起球拍就急著想要對打,狂打猛K之後,才發現姿勢錯誤而全身痠痛,連彼此合作都很緊繃。直到學會暫停、重新檢視自己不僅找出自在的前進方式更有彈性接收外來的資訊,和社區的討論也越來越能迸發火花。 

磨出了新的合作節奏,兩人決定以「流浪即可拍」的方式來記錄溪州。一台即可拍照相機、一張指定拍攝主題說明,透過彰化縣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的協助,讓在地居民拍下習以為常的景物,在不同視角下的「群像」串起家鄉的模樣。「流浪即可拍」是欣穎與佩郁獨特的「蹲點視角」,特別是在溪州已有大量文史工作者的詳實記錄,透過少見的即可拍相機,由在地人親手拍下屬於當地的風景;同時,以形容詞與情境來設定主題,讓居民有最大限度的自由拍出該主題在心中投射的家鄉畫面,捕捉最接地氣的溪州生活文化。

「哞溪,MOSHI」地方誌中,居民即可拍的作品,讓人感受溪州沒有鄉村的停滯感,而是以一種自在的速度前行。(照片主題「不期而遇」,為溪州居民拍攝提供) 圖/「哞溪,MOSHI」地方誌中,居民即可拍的作品,讓人感受溪州沒有鄉村的停滯感,而是以一種自在的速度前行。(照片主題「不期而遇」,為溪州居民拍攝提供)

以在地的眼睛捕捉最美風景,讓土地親自說故事

「我們希望透過這些照片,讓大家思索自己從哪裡來、從哪裡長大,照片中熟悉的宮廟、平凡的路口相遇,都是充滿生命的連結。欣穎說,即可拍的作品,讓她感受溪州沒有鄉村的停滯感,而是以一種自在的速度前行,把古舊推到陽光下打理,有如時光的釀造,越陳越香。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於是,溪州居民用他們的眼睛,看見溪州的生活;而地方誌以第三人稱的旁觀者記錄,彷彿正以溪州的生活,看見自己的模樣。 

欣穎分享作品「不期而遇」是自由發揮的主題,「就像和朋友在某個路口相遇」來表達意料之外的心情;作品「溪州香功練功點則是寫著如題文字的紅磚牆,就是社區阿公阿嬤聚會跳舞聊天的「不秘密基地」,非常有在地風土的代表性;而「酒杯後」,就是一張酒杯特寫,表達下班後「呼乾啦」的放鬆時光,讓人會心一笑「本來預期溪州的畫面會很像我的家鄉;那些我習以為常的事物,沒想到在別人的視角是這樣詮釋,讓我想起外婆家,也讓我反思家鄉對我的意義。」 

「哞溪,MOSHI」地方誌呈現溪州人看見的溪州,雖然幾乎沒有人出現在畫面中,卻非常有生活感的氣息。(照片主題「溪州香功練功點」,為溪州居民拍攝提供) 圖/「哞溪,MOSHI」地方誌呈現溪州人看見的溪州,雖然幾乎沒有人出現在畫面中,卻非常有生活感的氣息。(照片主題「溪州香功練功點」,為溪州居民拍攝提供)

蹲點學習,從文化激盪到潛能開發 

Google maps讓人很容易看見鄉村實際物理上的風景,而溪州人看見的溪州,雖然幾乎沒有人在風景之中,卻非常有生活感的氣息。」佩郁說,除了自我認同的人文察覺,她也在蹲點的過程中學習人際溝通,甚至為了製作圖文並茂的地方誌而學習設計軟體InDesign,而欣穎更是從零開始探索LINE聊天機器人的邏輯,又是另一種潛能開發的刺激。 

蹲點就像是一趟旅行,透過陌生的時空來刺激自己早已疲乏的五感,再次認識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而我將要去何處……」就像「哞溪哞溪」的日語諧音,這是兩個女孩與溪州「遠距通話」的影像詩篇,在溪州土地一端的回聲,讓青春生命有了不一樣的叩問。 

看更多2022「蹲點台灣」大學生們和土地互相認識的溫暖故事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美學地方文化復興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