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大家賺錢,是我的責任,」潘孟安說,只有讓社會不同階層、樣態的小老闆有錢賺,屏東才能真正成為在地人的好所在,成為外地人的新故鄉,只是屏東畢竟不是商業城市,一開始,工作機會沒那麼多,帶動產業發展不能光靠說的,夢想也不能只是空想,「大店長」就是實踐的開端。
「大店長」課程是在2015年開設的創業講堂,縣政府協助具有潛力的產業與店家,提供財務管理、成本分析、行銷管理、網路推廣等課程,同時整合上中下游,致力產地到餐桌的嚴格控管,藉以提升品質,創造屏東的機會。
至於總教練,則是曾任王品餐飲集團訓練總監的張勝鄉,退休後,重返第一線為屏東的「大店長」們傳授經營策略。他觀察,屏東在地店家有很強的技術面,動輒是傳承數十年的好味道,就是管理觀念太過傳統,深怕祕方、財務公開後會被模仿,但連鎖店的策略就是共享,有捨才會有得。
剛開始,大家總以為公部門開課只是玩玩而已,沒想到大店長的課程十分嚴謹,學員遲到還會被罰款當作公積金,以魔鬼藏在細節裡的鍛鍊,讓每一位大店長發揮酵母的角色,在屏東各領域發酵。
多年來,報名參加的學員來自四面八方,包括一人當三人用的傳統老闆、返家接棒的新生代、懷抱夢想的創業者……。每個梯次都需經過8週魔鬼訓練營的培訓,大家一起學習,彼此切磋,換來千金難買的實務經驗,甚至彼此資源分享,養成能讓自己少跌幾次跤的技能,或化危機為轉機的技巧。
學員從最開始以餐飲、服務業居多,慢慢擴及東港等地業者前來取經。味益食品副店長劉凱芬表示,之前聽到很多學長姊分享成功的創業經驗,所以也期許自己透過課程,建立企業組織管理模式,當真正的「大店長」,釐清很多基礎的經營架構與概念。
大店長課程開辦至今已7屆,為屏東培養約200位大店長,除餐飲、觀光旅宿外,更有農業、食品加工、運動休閒、紡織製衣及批發零售等行業加入學習之列。除寫下一頁頁創業史,最可貴的是大店長聯盟締造出「產業串聯、異業結盟、同業合作不競爭」的合作網絡,啟動屏東產業與商業動能。
圖/大店長計畫孕育開店創業人才,整合上中下游,致力產地到餐桌的嚴格控管,藉以提升品質,創造屏東的機會。
為了因應屏東躍進所需要的大量人力,屏東縣早就針對未來的發展,進行準備作業,推動3處青年新創基地。
縣府運用公有閒置空間規劃主題性青年基地,分別在車城鄉原溫泉派出所、屏東市原救國團舊址與高樹鄉南華國小,以「青年旅創、數位經濟、智慧農業」等主軸出發。
高樹鄉南華國小建校逾50年,2020年裁併校後,縣府邀集當地青年、社區居民討論空間規劃,因其位置連結周邊屏北地區的糧倉腹地,最後定調為「屏東智慧農業學校」,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工具,來提高種植及養殖效率,翻轉靠天吃飯、農村缺工的窘境。
勞動暨青年發展處處長黃鼎倫指出,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已在2022年1月正式啟用,除延續原有教育功能,另將培育無人機機師,做為南區最大的無人機考照場所,進而串起社區產業,扮演高樹觀光旅遊的入口角色。
圖/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培育無人機機師,做為南區最大的無人機考照場所,進而串起社區產業,扮演高樹觀光旅遊的入口角色。
至於車城鄉溫泉派出所因整併後閒置多年,以「四重溪溫泉市集」新面貌再出發,規劃做為屏東青年旅創基地,成為老街商圈亮點。車城國小溫泉分校東棟校舍做為青年CoworkingSpace( 共享空間 ),引進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教育基金會團隊,以地方創生模式推展「回溫計畫」。
黃鼎倫說,車城鄉的雙星基地將尋求民間集團支持,以「健康休閒、公益分享、地方創生」為訴求,透過教育及遊程規劃,共同打造青年培力、教育、休閒、旅宿場域,開啟地方創生契機。
至於位在屏東市的救國團遷址後,已將原有舊辦公室歸還給縣府,舊址打造為數位發展與青年創業交流場域⸺屏東數位青創中心,基地定調為數位科技生活的展現,吸引大數據、AR / VR、物聯網、智慧光影 / 光雕等團隊進駐,並引進特色數位餐飲服務,推廣數位科技產業發展及共生,培育數位科技人才。
眼見屏東各地的人才搖籃逐漸成形,潘孟安說,人才就是屏東的資本,唯有屏東隊百花齊放,才能在未來的世代獨領風騷。
(本文摘錄自《無路,可走:屏東沒有路就自己鑿路》)
圖/書籍《無路,可走:屏東沒有路就自己鑿路》。
※ 屏東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