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公益諮詢時,許多想當PM的新鮮人,無論背景是商科、文科或工科,都會不約而同提出以下3個問題:
1. 需具備的技能?
2. 履歷該如何撰寫?
3. 投履歷都沒有回覆,怎麼辦?
學生階段容易有一種迷思,系上或社團上,那些個性較外向或容易跟大家打成一片的人,常被定義為懂得說話、善於溝通。
但在職場PM的溝通上,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
把事情交代清楚、說服團隊往更遠大的目標前進、懂得應對客戶和利益關係人,才算是屬於職場的專業「溝通」能力。
學生時期充滿了考試,比如開學後4周要考試,中間的課程時間,老師都會上課、批改作業,並在學生有問題之際幫助解答,學生總是擔任被動的角色學習知識,以通過考試。
到了職場,概念就像老師說要考試,但不教課也不改作業,只跟你討論,這時,你要自己想辦法找到資源,讓考試成功過關。
因此到了職場,千萬別等著同事或主管給你解答,而是藉由主動去尋找、去思考,或和他人討論來解決問題。
網路有非常多文章教學如何撰寫履歷,比如內容需精簡成1到2頁、簡單且專業的自介、用數字說話、不要有錯字、盡量條列式呈現等。
在諮詢的期間,我發現很多新鮮人在上面提及的部分都處理得很好,但以下2點還是常被忽略:
許多新鮮人應徵工作時,會盡可能表現出,自己學生時期時做過的豐功偉業,但這個做法,反而可能讓自我身價值模糊了焦點。
PM的工作內容,不論是產品或專案,不外乎環繞在溝通、組織和協調資源等層面。
建議新鮮人,多多分享自己的實習經驗,以及辦活動的經驗,作為可以勝任PM的切入點。
圖/取自Unspalsh。攝影者Priscilla Du Preez。(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在描述自身經歷時,可以嘗試著具體一點,看以下2種履歷呈現方式,你就能領略一二。
A:曾擔任畢業典禮的籌辦人。
B:曾擔任畢業典禮的籌辦人,負責監督進度、協調各小組間的衝突和風險控制。
以上不管是A或B,做一個結論,就是當過畢業典禮籌辦人。
但B的敘述方式,較明確的表達出做過甚麼,讓閱讀履歷的人知道其經驗。
許多履歷文章都說盡可能以數字方法呈現,這一點我非常認同,但沒太多工作經驗的新鮮人,坦白說也沒有太多數字能呈現,因此具體描述自己的經驗,是非常恰當的。
如上面所述,新鮮人容易在投遞履歷時,犯下履歷內容和應徵職位沒有關係、用字錯誤或散文式表達等失誤。
在解決這些問題後,最好也能做到履歷客製化,按照職缺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需求,寫出相對應的技能和經驗。
當以上確認無誤,再按照下面3大步驟做更一步的優化調整:
如果自己看不出改善空間,也可以拿給學長學姊或認識的職涯前輩,請求他們給予意見。
PM所需要的能力其實面面俱到,許多大學生一畢業很會寫程式、做設計等,但幾乎沒有人一畢業就擅長當PM。
因為PM工作牽扯到的技能過於廣泛,所以企業挑選PM時也會多方考量,即使是有經驗的PM,也可能在換工作時拿到無聲卡。
不要因為投了1、2間自己喜歡的公司,然後沒得到任何回覆就灰心喪志,樹立好目標就勇往直前,相信機運很快到來。
從大一到大四,學校授予許多專業技能,通識課程也教導了各式各樣的知識,可似乎沒有課程,在全心全力教導你如何進行專案管理,這也造成很多畢業新鮮人,在校很難接觸到PM的工作內容,對於當PM沒有方向,甚至迷惘。
所以在求職前,大家可以先調整心態,並藉由活動或實習經驗,去思考自己和PM的工作內容,技能上是否有交集。
再來是履歷如何讓經歷具體呈現,確保自己符合應徵工作的內容和需求。
最後,當然是保持一個強韌的心,不要被幾次拒絕打敗或喪志,要相信機運很快會到來。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我的學習筆記,參考資料Ade Yan,原文《畢業新鮮人想當PM? 學校教的完全不夠你用》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