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棧貳庫上船,可以親身體會高雄港灣的遼闊、近距離接觸什麼叫做大船入港的震撼,如果是在傍晚時分搭船,還能夠看到夕陽緩緩降落在港灣中。這艘文化遊艇不只是帶你看風景,這是一條深入高雄港的歷史文化之旅。
從棧貳庫開始,文化遊艇的售票人員就能夠詳細為你解說高雄港灣的發展歷程和景點介紹;當你到港口準備上船,發現船上的導覽員也能夠如數家珍地為你介紹在港灣停泊的大船和高雄史。
圖/萬寶華台灣提供。
這趟航程就像是展示高雄的重大經濟建設成果,包括洲際貨櫃中心、台電、中油、中鋼及台灣國際造船公司的大型專用碼頭的現場作業。在航程中導覽員還會為你介紹沿途的海軍軍港、遠洋漁港、遊艇建造專區及貨櫃專區的各式船舶。
若你多來幾趟則會發現,這跟一般的觀光船不一樣,每位導覽員都有能為乘客解說的本領,每位都是熱情洋溢,想提供更多資訊。
圖/文化遊艇的服務人員正在依序幫遊客剪票。萬寶華台灣提供。
他們到底為什麼對高雄這麼了解?其實從售票人員到導覽員,這些服務人員都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萬寶華培訓的專業導覽人員,每年文化局都會聘請專家學者,定期為導覽員回訓。課程包括了高雄歷史發展、導覽技巧、館舍服務及在地文化課程,就是為了讓第一線的導覽員,能夠將高雄史生動的分享給遊客。
我們總是讚嘆國外的文化保存做的相當完善,到羅馬會想看競技場、到希臘會想看神殿,那為何在自己國家卻千篇一律只能想到老街跟更長更高的吊橋呢?
要成為能夠現場服務的導覽員其實並不容易,除了要熟悉服務場域的歷史事蹟之外,更要連同當地的文化、高雄的興衰發展都要了解,因為造就一個時代的緣由,絕不是單一場域就能夠解釋。
在高雄的文化場域中,可以感受到每一段歷史文化都乘載著先人的智慧與記憶,這不是一段像大江大海一般翻湧的歷史之旅,反而像是細水長流的探尋我們自己的根源。這樣的文化之旅,除了政府與民間同心協力維護「硬體」古蹟外,持續培養對地方文史有熱情的解說導覽員也是不可或缺的「軟體」。
圖/紅毛港是漁村聚落, 早期漁村為了慶賀新船下水,船上會掛滿親友贈送的漁旗,祈求平安、漁獲豐收!萬寶華台灣提供。
在這些導覽員身上看到了地方政府對於人才的培養與投入,也相信當越來越多人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那種對城市的守護心和光榮感就會油然而生。
在一場文化之旅之後你可能會有這種感觸:「高雄真的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