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表示,預售屋新制於2021年7月1日上路後,新推案於銷售前,應將預售屋資訊及買賣定型化契約報請地方主管機關備查,因此民眾購屋前可先到「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了解建案區位、主要用途、戶數及建商等資訊,多方打聽建商信譽及興建品質,並可透過實價登錄成交資訊查詢、評估合理市場行情和財務負擔能力,審慎評估購買決策。
看更多 》網熱議2021養錢術!搶紓困拚節稅補助,省錢6攻略2022先贏五倍
圖/陳之俊攝。(示意圖)
為了讓消費者權益有最基本的保障,內政部公告的「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經多次聯合稽查發現,預售屋契約中「房地標示及停車位規格」「房地面積誤差及其價款找補」「驗收」「通知交屋期限」及「保固期限及範圍」等5大部分,常有與定型化契約規定不符的情形,所以內政部特別提醒,簽約前應詳細審閱契約內容,別讓自己權益睡著了。
看更多 》房地合一2.0衝擊重劃區!預售屋要持有多久才能避重稅?
同時內政部也強調,為防杜預售屋投機炒作,2021年7月起已限制紅單轉售。
另為避免預售屋於簽約後以換約轉售方式,哄抬價格牟利,目前政府正著手修法限制預售屋換約等不法炒作行為,呼籲消費者購屋時,務必審慎衡量居住需求,並考量預售屋交屋期長及其風險,理性評估後再作決定。
圖/取自達志影像。(示意圖)
最後內政部嚴正呼籲,建商與消費者簽訂的預售屋買賣契約,應符合內政部公告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建商若違反,可依平均地權條例規定,直接按戶(棟)數處罰6~30萬元。
看更多 》投資客「炒房4寶」曝!新竹台南尬房市,新建案房價6縣市衝新高
民眾若發現不動產業者有違規銷售或廣告不實等情形,可向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檢舉。如有需要內政部版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可至「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