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虎姜阿新後代齊心買回北埔洋樓,恢復家族榮光,NU SKIN亞洲總裁姜惠琳傳承家族硬頸精神創下華人紀錄

《茶金歲月》姜阿新孫女重振家族!姜惠琳體悟:失志也別喪志

《茶金歲月》姜阿新孫女重振家族!姜惠琳體悟:失志也別喪志 圖/美商如新NU SKIN亞洲區總裁姜惠琳分享家族榮華跌宕,姜惠琳提供。
作者:沈瑜
日期:2022-01-06

公視影集《茶金》以新竹北埔傳奇茶商姜阿新為創作靈感,世稱「茶虎」姜阿新,引領台灣走入輝煌「茶金年代」,還建造北埔最具代表性雄偉日式洋樓,最終卻因公司破產,祖產付諸東流。 近來,在姜家後代不斷努力奔走,終將洋樓贖回,姜阿新女婿嘔心瀝血耗費20年書寫家族回憶錄,將那風華歲月濃縮於紙上,不論是拍成影集或是回憶錄,都令人動容,引起熱烈迴響。 本次《遠見》透過視訊專訪姜阿新孫女、美商如新NU SKIN亞洲區總裁姜惠琳,一窺姜家如何在風起雲湧的歷史巨輪下,重振家族榮光?

公視影集《茶金》甫播畢,對觀眾來說,戲終人散;對姜家來說,故事才剛開始。

「我的同學看過,還以為電視劇演的就是史實,連以前常來我們家蹭飯,見過我爸的同學,還問我說,最後你媽就是嫁給KK劉坤凱(温昇豪飾)?」美商如新NU SKIN亞洲區總裁姜惠琳笑說。

姜惠琳此次接受《遠見》視訊採訪,一頭短髮、俐落將瀏海往後梳,雙眼炯炯有神,道盡磅礡又動人的家族往事,以及自己如何傳承祖父、父執輩的奮鬥精神。

《茶金》以新竹北埔傳奇茶商姜阿新(1901年-1982年)為創作靈感,姜阿新是姜惠琳(從母姓)的祖父,他大起大落、戲劇化的一生故事。

過去有不少影視劇組都想翻拍,但姜家後代怕拍得太商業化,失去歷史的底蘊,直到公視、客委會很有誠意,前來20多次遊說,透過改編、虛構角色,避免直指影射,並承諾會將姜阿新的洋樓、北埔文化、客家八音都融入劇情,才打動姜家。

看更多 》茶金歲月曝新竹茶商恩仇「茶狗屎現象」證明政府才是剝削元凶?

姜麗芝與廖運潘結婚照,姜惠琳提供。圖/姜麗芝與廖運潘結婚照,姜惠琳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茶虎」家道中落 舉家搬離北埔

日治時期姜阿新的茶廠即成為三井農林協力廠商,1946年姜阿新創立永光茶葉,外銷紅茶、膨風茶聞名,全盛時期,出口茶葉曾佔全臺三分之一,田產號稱「烏鴉飛三天也飛不完」,世人更稱姜阿新為「茶虎」,引領台灣輝煌走入「茶金年代」,此外,事業遍及糖業、林業、交通業等。姜阿新也在姜家祖厝旁,建蓋一棟巴洛克風日式洋樓,在當年來說,極具規模雄偉。

豈料,由於戰後茶葉削價競爭,茶金變成茶土、甚至跌價成茶狗屎,加上姜阿新事業版圖擴張太快,投資借貸週轉不靈,儘管姜阿新招贅的女婿廖運潘進入公司,擔任總經理,本著金融才幹,力挽狂瀾公司營運,卻無力扭轉局勢,在債臺高築之下,姜阿新最終只能於1965年宣布破產,全部財產抵債,連一代風華的洋樓,也遭銀行抵押,祖產付諸東流。

看更多 》台劇《茶金》、捷運詩愛用!宜蘭專屬字「蘭陽明體」領先全台?

姜惠琳曾與五位哥哥姐姐們,在樓梯迴廊上,居高偷看阿公招待川流不息的客人;二樓木欄窗台對面鋼琴,姐姐曾與母親姜麗芝彈奏學習;宛若植物園,有著奇花異草的院落…,都在姜家舉家北上搬遷後,成為封藏的回憶。

北埔茶虎姜阿新,姜惠琳提供。圖/北埔茶虎姜阿新,姜惠琳提供。

父親廖運潘執筆家族興衰 悲痛一度寫不下去

到了台北,一戶八口全搬進了約10坪的租屋處,而最落難時期,廖運潘為了家計,還曾一口氣身兼四職。當年離開北埔姜惠琳才3歲,雖然幼稚園時候也曾回去洋樓,但對於自己出身望族,卻沒什麼概念。

直到出社會,才被認出是姜家後代。進入日本廣告商台灣電通後,董事長看到姜惠琳履歷,發現是新竹人,問到姜阿新是你的誰,知道她是其孫女後,還取笑她,沒一點千金的樣子。

後來有媒體稱姜惠琳是「落難千金」,她說她無所謂,不用糾結,「我很像男生大咧咧的個性,遺傳媽媽正面樂觀、凡事向前看的性格。」媽媽還超前部屬,破產之際就放下千金小姐身分,教車繡、賣桶裝瓦斯補貼家用。

反之,父親始終耿耿於懷無法重振家族事業的傷痛,「爸爸就是比較文青、多愁善感,所以撰寫回憶錄時候,才有這麼多感觸。」姜惠琳說,即使如此父親仍保持幽默心態,很愛與孩子們說故事、講笑話,每次放假哥哥姊姊們的朋友,都愛來家裡聽他講故事,「他的記憶超群,3、5歲的事情都記得一清二楚。」

看更多 》茶金歲月新竹月老紅線超強!北埔茶商望族婚姻還創「夫妻憲法」

兒時姜惠琳(右),姜惠琳提供。圖/兒時姜惠琳(右),姜惠琳提供。

1997年70歲的廖運潘受作家徐仁修建議,書寫畢生所見所聞,僅靠頭腦所記,耗時20年,一點一滴寫下9本家族回憶錄,名為《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而後在三女廖惠慶協助下,濃縮成一本《茶金歲月》,鉅細靡遺、筆觸生動,此書即是《茶金》的靈感原型。

姜惠琳還說,連歷史學者都說,這活生生就是一部台灣近代地方發展史,爸爸宛如活歷史,文史研究學者都常來訪問他、做口述歷史。

然而,廖運潘卻在撰寫到第7本,也就是破產前夕、扛起家族事業重擔的那幾年,一度悲痛到無法執筆,一停就近7年,直到2012年兒女們將洋樓贖回,廖運潘才認為遺憾彌補,而有動力繼續完成。

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營運下,永光茶葉復刻版茶罐,沈瑜攝影。圖/姜阿新教育基金會營運下,永光茶葉復刻版茶罐,沈瑜攝影。

洋樓「回家」了 家族凝聚力更強 老員工念舊聚首

姜家後代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洋樓,洋樓後來被同鄉新光集團、新纖董事長吳東昇承租,成立金廣福基金會、開放參觀,姜惠琳苦笑,回自己家,還要買票進去。

直到2012年聽聞合庫有意拍賣洋樓時,姜惠琳跟姊姊廖惠慶本來還想悄悄去投標,沒想到廖運潘斥責她們,吳東昇守護洋樓有恩,怎麼可背信忘義,因而兩姊妹硬著頭皮向吳東昇詢問意願,所幸吳東昇展現成人之美,願意退讓棄標,六兄妹籌資以高出當年抵押金10倍以上的金額,洋樓終於「回家」了,再次回到姜家懷抱,也罕見地造就屋主後代成功買回古蹟建物的佳話。

「我們難能可貴是,大家都很有共識想要完成這件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會計較付出多寡,」姜惠琳說,她因工作長年奔波海外,盡量出資幫忙,由姊姊們及家人經營洋樓,真的比較辛苦。

因為洋樓的買回,原本分散世界各地的親人間能更常聚首,凝聚家族情感,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能夠恢復祖父的名聲,我們還能延續家族榮光,也讓父親深埋心中大石卸下心頭。」姜惠琳也如釋重負。

看更多 》【魚夫專欄】四萬換一元讓商店面臨倒閉的故事

姜家後代齊心買回北埔姜阿新茶樓,姜惠琳提供。圖/姜家後代齊心買回北埔姜阿新茶樓,姜惠琳提供。

而對於過去曾在永光工作過的員工,並未因公司解散而分道揚鑣,反而念舊地定期在中秋回到北埔相聚,並成立聯誼會,過去只能在餐廳聚餐,如今都能回到洋樓敘舊。「他們很可愛,還會辦員工旅遊,本人不能來,還由小孩、孫子代替來。」姜惠琳說這也反映祖父、父母的為人,讓老員工感念過去的照拂,而不斷情誼。

姜家也很有大愛地,歷經2年大刀闊斧整修與將舊家具搬回家,2018年洋樓重啟大門,對外開放,並成立姜阿新教育基金會形式營運,姜惠琳還每年捐出薪資20%挹注基金會運作,推廣客家文化、設立獎助學金等公益項目。

「這也是祖父輩傳承下來的家訓『讀有益書行仁義事』,祖父當年就慷慨放棄永光糖廠蔗田、捐贈建材建設北埔初中,以提振教育。」

洋樓開放參觀後,也有助於北埔觀光與地方發展,「北埔真的是個美麗的山城,若長久穩健經營,就能興旺當地了。」姜惠琳期許。

看更多 》受夠北漂,掙扎返鄉留南?揭19縣市薪資王、成長王、荷包大滿王

北埔洋樓二樓放置姜麗芝失而復得的日本三弦琴,沈瑜攝影。圖/北埔洋樓二樓放置姜麗芝失而復得的日本三弦琴,沈瑜攝影。

姜惠琳傳承硬頸、勇於挑戰客家人血脈 向祖父致敬

目前執掌NU SKIN全球超過一半的業務,創下該職務有史以來華人最高位階紀錄的姜惠琳,除了謹記家訓,也認為自己承襲祖父的作風,而能有現在的成就。

姜阿新當年明明可依靠祖產、安逸收租,卻不願當紈褲子弟,反而一肩挑起北埔一半居民生計,並嘗試開疆闢土,大膽投資。

自認是工作狂的姜惠琳,也不會把份內之事做好就滿足,「同事都會笑我應該去開工程公司,因為別的部門工作我都常包過來做。」姜惠琳說,做直銷就要把顧客當老闆,適應消費需求變遷,找出解決方案,不怕挑戰,這也正是客家人的硬頸精神,承襲曾曾祖父輩抗日英雄姜紹祖堅忍血脈。

比如2003年,才剛生完小孩就出任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之職,雖是草創之際,她就鼓勵新加坡爭取舉辦每三年一次的世界直銷聯盟(WFDSA)大會,「以前聯盟大會都是在白人國家舉辦,但明明直銷前十大市場亞洲囊括很多,且東南亞國家的直銷公司資源少,若能在自己國家舉辦這樣的盛會,勢必大大露臉。」因而積極競標,後來在2008年成功爭取主辦權,自己也擔任年會籌備主席,替新加坡如新站穩了市場地位。

看更多 》台灣房市貪婪瘋了!屏東房價漲15%,連鳥不生蛋區都無居住正義

廖運潘、姜麗芝、廖惠慶與姜惠琳出席《茶金》特映會,姜惠琳提供。圖/廖運潘、姜麗芝、廖惠慶與姜惠琳出席《茶金》特映會,姜惠琳提供。

身為外商亞洲總裁 以古鑑今看待祖父輩事業

從現代商業眼光來看祖父茶葉王國由盛轉衰命運,會怎麼以古鑑今?「我們處在完全不同時代,不變的是,做生意就是要時刻注意局勢的變動,包括政策風向、消費行為、經濟環境、各國動向變化。」當時祖父的經營多半由他或少數人說了算,姜惠琳說,現代跨國企業,必須有專業的策略打算以及精細的專長分工,跨領域經驗必不可少,並會透過併購,吸收其他公司的knowhow,這是跟過去祖父輩時代完全不一樣的領導操作。

而作為亞洲總裁,姜惠琳更能體悟當年祖父身為上位者的使命。以前領導單一市場,姜惠琳事必躬親、盯得很緊,但當負責整個兩岸三地和東北亞市場,就是要培養接班人,什麼時候該讓屬下放手一搏,何時該收該放、該修正,也都是很大的考驗。

這也似於,當年姜阿新破格聘用年輕、沒有茶葉產業經歷,有商業專科背景的廖運潘,儘管仍不敵大時代的巨輪,但由廖運潘處理,債務大洞不至於愈擴愈大,尚能由資產抵債,讓公司好聚好散,而姜阿新毫不留戀地把全部財產拋出清債,其乾脆態度,也讓最終關頭和平落幕。

「我們家的故事可以給年輕人啟發,即使失志,也不要喪志,陰霾終歸會散去。」姜惠琳引用廖運潘所作俳句:「終於散去了,北埔洋樓的陰霾,秋日天高爽。」(天高し 北埔洋楼 雨後の晴れ),家族歷經榮華跌宕,仍韌性不拔,猶如人生,終究有雨過天晴的那一刻。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人物地方新竹縣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從《華燈初上》看1988年條通文化!為何日式酒店全開在中山區?
華燈初上媽媽桑揭「條通魷魚遊戲」國旅追劇地圖喝茶金看斯卡羅
台北也有伯朗大道!走進關渡平原看綠稻浪、解密林森北條通文化
沈瑜

沈瑜

政大歷史所畢業,縱身新聞圈,暢談的對象從古人變為現代人,期許自己的報導,成為歷史的初稿。主跑金融線,寫稿必備手搖杯和洋芋片。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