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許多住宿業及餐飲業面臨倒閉,但國內疫苗施打普及率漸漸提高,且國人對新冠肺炎「流感化」漸能接受,加上各國邊境管制、出國旅遊遙遙無期,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認為,商家普遍看好內需市場,開業店家反而有增無減。
分析各縣市住宿和餐飲業家數及銷售額,今年中受到疫情爆發的影響,前三季銷售額大多呈現下滑趨勢,六都中台北市跌幅最大,與去年同期相比少了128.6億元,銷售額年減9.8%,北部觀光勝地宜蘭縣年減幅也高達10.5%。
圖/住宿及餐飲業前五年餐飲業銷售額,住商機構提供,《城市學》製表。看更多 》老字號、米其林都說再見!疫情衝擊,盤點全台餐飲名店倒閉潮
不過,今年9月住宿及餐飲業家數皆成長,全國、六都及觀光勝地宜蘭縣、屏東縣、花蓮縣等家數都創下近五年同期新高,其中桃園市年增6.8%增幅最高,宜蘭縣雖然營收受影響,但家數增幅也有5.6%。
圖/住宿及餐飲業近五年家數變化,住商機構提供《城市學》製表。
今年5月疫情衝擊各大商圈和觀光景點,許多民宿旅館歇業或轉售,部分商家也退出商圈,導致店面、旅館及民宿的待售、待租量激增,連帶影響租金及售價,商圈空置率也提高,部分商圈至今未回復人潮。
不過9月份五倍券登場後,各地方政府推出各種方案搶觀光財,國內旅遊及消費熱點也出現旅客,像是屏東、宜蘭等飯店、民宿一房難求,預期國內住宿及餐飲業可以持續蓬勃發展。
看更多 》國旅券增多術!網推KLOOK 6大使用平台「隱藏買法」CP值超高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商圈受疫情影響後,也提高房東主動降租意願,店租有下修趨勢,這波衝擊不少原有商家關店退出,黃金地段出現空缺,吸引新興品牌進駐試水溫。整體而言,病毒雖然變化不斷,但也因此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帶來不一樣的商圈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