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台東獨有氣質,是時間淬鍊出的底蘊。從慢生活的態度,帶出以人為本、永續、有人情味、傳承部落文化的慢經濟,是每個東漂人的心之所向。
饒慶鈴表示「台東,不只是台東」是她過去的競選口號。而她也認為,台東可以超越台東,能夠成為一流城市。
她進一步解釋,愈國際化的時代,城市發展就要愈在地。不只要1百萬人來一次,更希望造就1萬人來100次的黏著度。
看更多 》2021台東慢食節「起酵國際」地方飲食文化奪東方設計奧斯卡金獎
「2020年是台東迎向慢經濟的時代」饒慶鈴強調。
她不僅細數過往台灣各區的發展,包含1980年代新竹科技產業、1990~2010年代北北桃金融與服務等時期,也表示台東慢經濟的來臨,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看更多 》藍皮解憂號列車萬人搶搭!屏東往台東10大仙境,美到與世界分手
什麼是慢經濟?對此,饒慶鈴解釋台東的慢經濟就是「發展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並且有理念、有風格的「販售」台東的慢。
具體落實面,她表示從生產可以賣的「慢產品」,找到願意買的「嗜慢者」,並維持良性的「慢循環」,既有產值又能守護這片土地。
圖/饒慶鈴提到「一快一慢是台東推動慢經濟的核心價值」,慢也是台東專屬的生活態度;而快,就是高效率、快思維,加快各項事務推進的速度。張智傑攝。
饒慶鈴提到「一快一慢是台東推動慢經濟的核心價值。」慢,是台東專屬的生活態度;而快,就是高效率、快思維,加快各項事務推進的速度。
以「快」支持「慢」,才能凸顯這塊土地的價值,並創造實際的經濟產值。
看更多 》台東版炙燒握壽司吃生肉?阿美族青年用日本魂創新原民傳統料理
「上天給台東什麼,我們就順應自然賣這些『什麼』!」饒慶鈴強調,並認為這也是台東發展自然真實經濟模式的優勢。
她從6大面向分享,台東是如何落實慢經濟的,包含發展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營造優美的城鄉生活環境、致力多元應用的智慧城市、形塑大台東藝術文化園區、建構全面完善的社福系統,以及打造原民文化首都。
至於該如何發展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
饒慶鈴列舉多項台東最為大眾熟知的活動,包括台灣熱氣球嘉年華、最美星空音樂會、「天地為幕 ‧ 稻穗為伴」池上秋收音樂節,以及成為許多國際衝浪比賽的場地等活動。
她認為,台東依山傍水的優勢,都扣合著「慢」經濟。這些都是善用台東在地優勢,進而發展屬於自然真實的經濟模式。
看更多 》台東油芒為何難吃到失傳?台獨有「超級食材」在七度空間變法國甜點
圖/台東友善耕作面積全國第2,2021慢食節更獲得國際肯定。張智傑攝。
接著,饒慶鈴也提到如何營造優美的城鄉生活環境,表示台東不僅建構汙水下水道系統、推動友善耕作面積,是全國第2名,目前達1041公頃,更推出吃在地、食當季的「慢食節」。
因此,慢食節的集體創作從58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2021年日本Good Design Award設計大賞的金獎。
「科技不會使我們匆忙,而是幫台東一個大忙」饒慶鈴說道,並表示他們正致力打造多元應用的智慧城市。
不僅擁有全國第一多,無線熱點24小時高速網路外,由於台東醫療資源多集中在都市,因此更領先全國,首創5G遠距智慧醫療網絡,與高醫、花慈等醫院的耳鼻喉科、心臟外科合作,受衛福部肯定。
看更多 》85歲葛德神父一生獻台東!饒慶鈴淚歡送,黑髮少年入偏鄉到白頭
無論是台東藝穗節或南迴藝術季等,都將當地山海、土地與藝術融為一體,將山海地景、日常生活場域等成為無可取代的舞台。
形塑大台東藝術文化園區,也是台東在實現慢經濟的目標之一。不只是藝術節等活動,藝術更存在台東街角巷弄中。
圖/午宴由遠見資深總主筆彭杏珠(左一)引言,台東縣長饒慶鈴(左二)發表演講。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右二)與發行人王力行(右一)合影紀念。蘇義傑攝。
饒慶鈴表示,台東積極建構全面完善的社福系統,像是推動微型保單、在100處部落文化健康站與91處社區關懷據點,積極讓變老成為一件很酷的事,更成為全國第一個提供「私托公共化」托育補助,致力打造友善生養環境。
饒慶鈴指出「讓珍貴的原住民文化與傳統資產在台東土地上繼續豐饒」是打造原民文化首都最核心的理念。
看更多 》台東「阿粨」你沒吃過?邸Tai Dang劉誥洋讓原住民美食爆紅國外
此外,台東有全國第一個原住民文化青年觀察團,從2020年起辦理圍火座談聆聽部落青年聲音。
其中,探討文教藝術、經濟產業、社會福利等議題,也積極培育全方位樂舞人才,深化台東原住民展演品牌,包含王宏恩、阿爆、林群哲、朱克遠等人都成為樂舞導師。
饒慶鈴接著分享慢經濟的具題成果,包含不受疫情影響,旅遊台東的人次破千萬;平均餘命近3年增幅比例全國第2;商家營業額再創新高等。
最後她不忘誠摯邀請大家「東漂吧,現在正流行!」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8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