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法國小說家Jules Verne說:「人能想像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將它實現。」
在這疫情時代,忽然發現,生活跟智慧聯網其實就是這麼接近,在家的日常新常態,不論是居家自主隔離或線上工作、遠距學習,營造健康、高品質兼顧生產力的生活,爸媽或小孩在家時能安心照顧等,運用新興智慧科技5G、AIoT、環境監測感知整合能源管理與可視化系統、VR虛擬實境等技術達成一圓智慧生活的夢想,都已成主流趨勢。甚至以往只能在大螢幕幻想的「元宇宙」,都有可能可以藉由智慧裝置出現在生活之中,不再遙不可及。這股力量,充分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也更快速改變了對「住」需求跟認知。
圖/位於臺北市文山區的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每年都帶來許多最新的智慧生活科技運用展示。
臺灣是科技島,我們常說:科技來自於人性,資訊通信、系統整合、安全防災、節能等等設施管理,都在服務居住達到最大獲益,而且一旦佈建好骨幹就可長期使用,高貴不貴。
好比說臺灣已經步入高齡少子化的社會,加上極端氣候肆虐,每當天氣驟冷,如何確保長輩幼兒長時間睡眠全程的安全?若有智慧建築設計,透過IoT物聯網等監控設備看到居家長輩或嬰幼兒的情況,也能收到發生跌倒意外警示,即時因應處理,讓人感受到智慧照顧生活模式改變的魔力。
圖/家裡有長者起床時摔倒我們不知道怎麼辦?跌倒偵測系統就可以馬上做出警示,在高齡化的社會將會有極大需求。
圖/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導入「嬰幼兒健康照護系統」展示,呈現少子化時代父母親面對照顧嬰幼兒時,智慧監測能帶來的居家安全體驗。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自98年建置以來在12年來一直將智慧化居住情境、IoT智慧生活科技發展及智慧生活升級推廣給各界人士不但每年針對展示情境與設備進行擴充或升級更新,與智慧科技發展同步,讓參觀者體驗同時,更能理解智慧生活的動態與未來性。
近五年展示中心更進一步展示AI人工智慧應用情境或設備成果,項目囊括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之居家與辦公空間應用,如加強AI監視以及全齡生活輔助應用,導入AIoT人工智慧科技以提升展示情境之多元化,帶來更多生活便利與智慧科技產業市場需求。
圖/疫情期間,零接觸智慧防疫的導入,讓大樓住戶可以更安心。
建築研究所強調,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已於今(110)年升級至Living4.0,後續將持續配合智慧建築的推廣需求,加速智慧化系統設備換展頻率,提供更加完善的智慧化系統設備展示平台外,並透過模組化持續擴充展示設備的管理及服務功能,創造豐富有趣、親民無負擔且易學習複製的智慧住宅典範,不斷推廣民眾對智慧建築的認知,也一併帶動市場的需求面,可謂產官學跟民眾一起邁向智慧化住宅帶來智慧好生活!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王榮進所長指出,面對疫情態勢仍在持續進行中,人們習慣在家工作、上課、吃飯、休閒及購物,更致力優化空間的智慧化,愛上「宅在家」的萬能與便利,照明、隔音、影音娛樂都隨著進化。
至於物業管理,則要求備妥更大的宅配空間,注重外送快遞物品零接觸以及冷鏈、消毒等等設計,大樓公共區域同步提供零接觸的服務如聲控電梯、出入口自動感測體溫、人流控制、加強走道空氣淨化及大樓分層排氣系統等,沒啟用「智慧」是辦不到的,甚至,機器人和無人機應用將有更多的想像面向,從住家、社區到城市的創新智慧科技應用與服務,正不停轉型升級。
王榮進所長強調,因應疫情對人們生活習性與空間的衝擊,建築智慧化概念導入軟硬整合科技的新建案實屬必要,而臺灣95%以上既有建築物應做智慧化改善,是不得不正視的課題,除了現有智慧建築功能,未來建案還可提供基本型防疫標配與進階型模組化加值服務,結合相關主管機關政策階段性推動以及建築資訊建模(BIM)系統之全建築生命週期工程管理的升級技術,加速推動全國新建建築物數位轉型的。
同時,智慧建築標章推動迄今,核可案件逐年增加,101年度出現了首件榮獲最高等級鑽石級評定的王者:台積電12廠四期辦公大樓,啟發並帶動全年激增到11件合格以上標章,其中也出現了金、銀、銅級標章得主,109年及110年更大幅躍進超過百件,高等級智慧建築案件更是金銀遍地撒落,可見智慧建築風起雲湧,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革新猛進,眾望所歸。
而為持續推動國內智慧建築的發展,並加強國內各界對智慧建築標章的認識與普及,建築研究所於107年及109年已辦理2屆優良智慧建築評選,選出「台肥新竹TFC ONE大樓」等14件充分落實安全安心、節能永續、健康照護、便利舒適及高齡友善智慧生活環境的作品,期盼藉此一評選提供良好的智慧建築標竿,引導更多建築採用,以擴展更多智慧生活與服務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舉辦第十四屆「創意狂想 巢向未來」智慧化居住空間創意競賽頒獎典禮。
同時,建築研究所不但有展示智慧化居住空間,供各界觀摩安全、便利、節能、健康照護等面向的生活體驗應用情境,更年年舉辦「創意狂想.巢向未來」競賽,啟動智慧建築創新因子。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今(110)年舉辦的第14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兩組創意競賽,包括以大學生為主的創意狂想組及產業實現的巢向未來組,其中巢向未來組榮獲巢向未來組金獎的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王仁佐博士團隊,在沙崙科學城場域建造零耗能、綠能生活模組,戴VR即可一目瞭然,供大家透過視覺理解科技;此外,人臉辨識應用解決方案智能長照管理、灌溉入戶管理、智慧電梯通報系統等,也都可以在本屆作品中看到。
圖/沙崙C區5D智慧維運管理系統(資料來源:國研院國震中心)
而「數位雙生」也誕生到智慧建築裡來了,你在哪些關鍵區域佈置了感測器,只要即時更新3D模型,就能從電腦螢幕或VR頭戴裝置充分理解各區域的變化狀況,一體兩面,彷如雙生,當你不在家時,太陽能儲能節能、定時啟動掃地機器人工作、溫室澆花、安全門禁都自動運作,堪稱最堅強的家居堡壘。
放眼產業面向利基,由於台灣具ICT產業基礎,智慧建築的生態鏈完整相當完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期盼從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智慧建築標章推動、優良智慧建築評選、「創意狂想.巢向未來」競賽等多元方式,帶動智慧建築產業界合作能量,進而使創新技術及智慧化創新加值服務推陳出新,智慧不受限,構築更智慧與永續的未來建築、居住願景。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