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多年來發展智慧城市,大量應用於智慧治理、智慧生活與智慧產業,獲得許多國際獎項,更著重在技術的應用層面。我們面對疫情變動,迅速擬定、精準執行應對策略,不僅讓醫院轉型智慧醫院,也協助市民朋友降低生活不便。像是結合桃園市民卡的身分識別功能,在簡訊實聯制上路前,在市政府與所屬的場館推動刷卡實名制,讓桃園市民得以迅速便捷零接觸地洽公,這些資料妥善保存,也同時扮演智慧門禁與協助足跡疫調的功能。
圖/桃園結合市民卡身分識別功能,讓市民卡在防疫與紓困振興發揮作用。桃園市政府提供。
我要特別感謝社會各界的協助,我們跟五大電信業者合作,透過系統運算,比對確診個案手機訊號位置,再比對出特定時間、地點同時到訪附近基地台的手機,以類細胞簡訊方式發送示警訊息。結合警政系統運用電子圍籬技術、以及「天羅地網」監視系統,運用車牌辨識功能,協助精準快速匡列確診者疫調足跡。加上中央的「簡訊實聯制」,以及桃園市民卡的實名制系統,運用科技四種方式疫調,讓桃園可以精準匡列疫調。
桃園是國門之都,也承擔最大的防疫門戶責任,我在去年2月,協調桃園的11家責任醫院組成急救責任醫院醫療區域聯防醫療網,進行整體疫情發展趨勢判斷、防疫機制的建立與協調,以及醫療資源、量能的整合與維持。這個醫療網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不僅鎮守國門第一線收治確診患者,也支援雙北。
在桃園,許多醫療服務都智慧化,可以說轉型為智慧醫院,各急救責任醫院善用新型態科技應用於篩檢策略,減少接觸風險,許多醫院引進「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強化橫向資訊聯繫,增加資訊傳遞的便利,部分醫院像是林口長庚醫院,提供線上預約慢箋藥物,領藥得以不進院快速通關。
此外,天晟醫院更以線上預約,讓探視者事先提供如快篩或PCR報告等佐證資料,在疫情期間強化人流控管。像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導入X光巡迴車,以遠距會診的方式進行判讀X光影像,或是醫院運用「智慧防疫自助機」,減少接觸還能自動量測體溫像聯新國際醫院導入自動PCR採檢機器人,不必面對面接觸即能完成檢體採集,大幅降低感染風險,維護醫護人員安全。
圖/桃園的醫院智慧化,導入「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確保防疫人員與民眾安全。桃園市政府提供。
除了前述的智慧醫院轉型,桃園原來就有許多智慧醫療措施,疫情期間更有針對不同情況發展出專案,像是因應6月傳出移工染疫,桃園有數量最多的移工,立刻推出「固安計畫」搭配13處社區篩檢站及企業入廠快篩雙軌進行篩檢,不到兩個月完成5.2萬名移工篩檢,並提供安置服務,確保切斷傳播鏈,並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社區、員工都安心。
因應防疫的各面向需求,採取相應的科技防疫措施,桃園發展出完整的智慧科技防疫生命週期,從「篩檢策略」、「足跡回溯」、「人流控管」,到「病患照顧」、「便民服務」乃至「數位轉型」,不僅提升防疫措施的效率、強化了第一線防疫人員的安全,更有效降低市民朋友的生活衝擊。
圖/因應6月出現零星移工染疫,桃園推動固安計畫,讓企業、社區、員工都安心。桃園市政府提供。
隨著疫情降級,桃園許多觀光景點湧入人潮,配合中央的室內人流管制,像是竹圍漁港魚貨直銷中心,面對人流計算的同步問題,常面臨人力與管理衝突問題。我們導入「智慧人流控管系統」,讓場館的現有人數與容留人數即時、公開的呈現在螢幕上,一方面協助防疫行政管理,一方面也讓遊客可以有明確的數據來安排接下來的行程。
這些科技與防疫的結合,都在桃園的城市治理脈絡中有跡可循,近年來桃園積極發展智慧城市,運用科技融入治理,打造韌性城市,也因為這些新興科技的運用,讓桃園在面對疫情時得以有不同的數位治理工具;從而不論是口罩購買或疫苗預約,從獲取防疫資訊到申辦紓困振興方案,在桃園都可以線上完成。
圖/竹圍漁港魚市場導入AI人流辨識系統,讓防疫管理更便利。桃園市政府提供。
不論公共服務、智慧治理,因為疫情邁向轉型,數位生活更逐漸成為常態。桃園所發行的市民卡更是整合生活、治理與產業面向,從實名制的身分識別,到紓困振興,從「好市券」促進消費,到結合中央數位振興政策推出的「數位桃園1000 plus」桃園加碼金,智慧城市桃園迎戰疫情有一套。
本文為「桃園市長鄭文燦」投書內容,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