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對長輩的照護是一份承諾、堅持、同理及慈愛的心。竹縣長照2.0朝向一村里、一據點目標邁進,提供長者安全溫馨的依靠。(圖為竹北錸工場日間照顧中心)
多元文化融合的新竹縣,是年輕人打拚工商的城市,也是長輩們宜居的城市,社會處老人福利科社工督導蘇建仁指出,新竹縣政府推動長照服務整備十七項資源,特別注重照護服務人員、志工的教育訓練,並有專門的輔導團,讓服務品質擁有高水準的保障。
因此,長照2.0除了設置日間照顧服務中心15所以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含19個原民文化健康站共計117處,巷弄長照站更貼近長輩需求,重質更甚於重量,朝向一村里、一據點目標邁進,都能提供鄰近社區長者最安全溫馨的依靠,年輕世代上班、創業都無後顧之憂。
長照服務整備資源包括:日照中心,失智型日照服務提供更完備的長期服務,居家服務由服務員到失能長者家中提供沐浴、備餐及餵食、陪同外出或就醫等等日常生活照顧服務,13鄉鎮市全面供應中低收入獨居老人營養餐飲,現有48輛交通接送車服務接送失能長者可至桃竹苗地區醫院就醫。
再有,提供失能長者租借或補助購買輪椅等輔具,並補助改善居家無障礙環境,補助安置經濟弱勢失能長者進住36家合法立案老人養護安養機構,為失能長者提供家庭托顧,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涵蓋課程學習、心理協談、紓壓及支持團體活動,到宅沐浴車協助失能長者進行全身式沐浴。
圖/讓長輩在新竹縣不只做到在地老化,更做到活躍老化。
身心都受到關心照料,長輩們自然不懼怕「老去」,更會積極活出健康與活力,蘇建仁舉例,在竹北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就有一位高齡99歲的阿公,每天都騎電動機車到據點來共餐,參加每周3小時的預防失能活動不缺席,大夥兒一起做體操或拿出個人陳年照片剪貼分享,回顧往事樂無窮,可見基於共餐、社會參與、人際互動,活得更好。
「長輩在新竹縣,不僅可以做到在地老化,更是活躍老化。」新竹縣社區培力育成中心主任、玄奘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兼主秘趙美盈在一線觀察,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社區關懷據點等活動、課程都很豐富多元,選擇性高,長輩們呼朋引伴,養老有尊嚴、有期待,比如湖口鄉信勢村活動中心在紫宸運動實業社投入之下,服務長輩多達128人,充分展現新竹縣客家文化、信仰、美食、花布工藝DIY融入舒心環境的特色。
圖/竹縣推出獨居老人智慧照顧通報系統,大獲長輩好評。
比如關西鎮錦山、金山社區,發揮新竹縣科技城的優勢,採用iPad輔助延緩失能,長輩們學得津津有味,跟子孫輩沒代溝;又如關西鎮東光關懷據點打造木匠街,善用當地木材幫失智老人製作辨識手環,而老人們因孩子北漂工作,不接手養豬事業,紛紛把豬舍土地捐給社區,回饋改造為據點場所,大家一起種菜,無毒蔬食共餐最安心,綠色環保又療癒,天天都樂活。
趙美盈認為,對於長輩應交由長照A、B、C哪級機構照護,先做好照服員訓練,讓他們有能力做出精準的專業轉介評估,至關重要,縣府社會處優選在地人擔任照服員,對在地長輩和文化才有深度瞭解,培力品質相對就優良,「社區就是生活,老人生活才會活化」,好山好水新竹縣,兼有綠色生態亮點、數位科技能量,活躍老化,幸福感十足!
新竹縣政府除提供長者福利津貼補助,為獨居長者配戴GPS手錶,智慧照顧即時救援服務24小時不打烊;敬老愛心卡今年起把55歲以上的山地、平地原住民全都納入,刷卡可免費乘坐公車;而醫療資源提升,創新遠距醫療主動出擊,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生醫園區分院與竹東分院整併經營,延伸服務網絡,照顧長者健康的腳步不停前進,諸此種種都讓長輩很有感。
楊文科縣長表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守護長輩的健康,擺在第一,銀髮友善城市新竹縣,溫暖在心頭。
(新竹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