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以農為主,看天吃飯也跟命運作戰,孕育出雲林人堅韌務實,接受變化與挑戰但不輕言放棄的個性。為了扭轉農業獨大的印象,我提出「雲林品牌」的概念,邀請鄉親一同努力,因為,發揮創意就會有生意。不僅「蔬永康」防疫蔬果箱成為新亮點,「雲林良品」目前在全省已經有超過5000個據點,包含實體、電商,以及結合物聯網,全臺首創的冷凍食品販賣機。農業與科技的融合,讓人充滿驚艷。
此外雲林的觀光資源在全國22縣市中極富特色,尤其融合宗教、文化與歷史的淬練。所以我就職時成立文化觀光處,去(109)年觀光人次逾千萬,創下約200億元的觀光產值,今年光1至4月的觀光人次就攀升到668萬,首度超越臺南市。翻轉雲林的舊標籤,真正讓臺灣都看見雲林上場。
雲林縣推動全國最多的鄉鎮發展地方創生、最多件農村再生案例,綠能漁電共生,大放光明,「讓鄉親走路都有風」。雖然是高齡化縣市,卻積極整合,創新作為,榮獲衛福部國健署「109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評選」史上最佳紀錄,此外,縣府今年也已邁出自購疫苗的第一步,方方面面打造優質的健康策略。去年底也首次贏得「政府服務獎」肯定,這證明我們打破公務員框架思維,雲林變得不一樣了!
斗六、斗南及虎尾向來是雲林政經暨交通核心,縣府正努力透過「一心」領頭帶動全縣農、工「二軸」與農、工、觀光「三產業」發展,為年輕人找頭路、為老年人找依靠、為企業找機會、為弱勢找尊嚴、為雲林找出路「五大目標」,逐步實現雲林2030年低碳永續、健康友善、整合創新、智慧創生、共容共融、服務效率的「六大價值」願景工程。
中臺灣七縣市如同一個大家庭,平台則讓縣市間能銜接彼此的量能還有推進合作。例如過去熱門景點的草嶺因921大地震中斷主要聯外縣道,現正與南投縣以「復健三部曲」,以改善、修復道路,以及爭取新建清水溪鋼橋,重建災民回鄉的路。未來,持續運用平臺的合作機制,持續深化中部共榮生活圈的資源共享。
「雲林上場,精彩飛揚」日頭花縣長,讓雲林開始發光,隨著中臺灣七體一心,我們有信心,共同打造中臺灣的區域治理光芒!
【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是由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苗栗縣、新竹縣、雲林縣、嘉義市組成。七縣市在「空污環保」、「經濟發展」、「交通建設」、「觀光旅遊」、「農產行銷」、「衛生安全」等六大議題跨域合作,締造中臺灣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