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桃園市及台中市有話題多、重劃區多、新建案多,「三多」加持,且就機能、房價、租金,與雙北相比性價比高,常住人口明顯成長也帶動區域活絡。
圖/《城市學》製表。
人口及住宅普查10年辦一次,其中常住人口指在所查戶內,實際居住6個月或預期居住6個月以上。六都中僅台北市及高雄市10年來常住人口減少,台北市量減2%,約5萬人,高雄市減少1.6%,約4.3萬人。
桃園市10年常住人口增加11.4%最多,台中市11.1%雖居次,但人口從10年前270萬,一舉超過300萬,躍居人口第2多都會區。
在住宅量變化上,六都10年來住宅量增加幅度不一,台北市僅3.6%,是六都中唯一增幅未超過10%,增幅最多為桃園市18.4%,其次為台中市14%,高雄市雖然人口減少,但住宅量也有10.8%的漲幅,去年突破110萬戶。
郎美囡分析,近幾年南部房市受資金效益與重大建設帶動,加上房價基期低,建商推案相當踴躍,但高雄就業狀況未明顯改善,也使得人口無法回流,10年來人口數已被台中市追過。
台北市高房價與高消費迫使買盤外移,讓新北及桃園居住人口及住宅買氣穩定成長,且台北市地少整合難,也使得住宅量增有限。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2016年後房市又回到新榮景,也讓市場產生居高思危的想法,對於擔憂後市的長期持有型購屋人來說,回歸購屋基本面,選擇人口移入與就業機會落實的區域,不盲從話題熱度,就不會買到套到。
本文轉載自2021.09.03「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