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電影《練習曲》的這句話,也是我堅持向前的座右銘。
我的為人處事深受父親影響,我深信,為地方解決問題,是執政者的天職。上任時,我第一件事就是看財務,決定推動縣政的優先順序,但那時發現財政艱難,因此放棄燈會、調整敬老津貼,反對聲浪群起。我不怕罵名,沒錢不是不花錢,而是要花在刀口上,我不想要債留子孫。隨著省下的預算布建到290個關懷據點,務實照顧長輩共餐、學習、運動,以及老幼共融的綜合型長照社福大樓完工,有感的建設,才扭轉民眾的印象。擇善固執不妥協,人生不就是應該做些不平凡的事嗎?
彰化的最大改變,我認為是城市的希望感。
過去兩年多來,雖然資源有限,但團隊有的是創意,照顧到每個世代的需求。例如針對老幼世代,公幼三倍增、老幼共融的社福大樓、首創結合衛生所及專業運動指導員的不老健身房,以及領先的英語、科技教育都是深受好評的實績,而開放老屋公益換租、青年創業基金、青創基地、青年住宅等,更是為年輕世代勇敢造夢提供後盾。我們也積極招商,在彰化市引資打造大家共同期盼的大型影城及商場,並在鹿港規劃興建包含旅館、商場、影城等附屬事業的綜合性客運轉運站,另外,矽品斥資800億元新建二林廠,將創造近7,500個工作機會,讓彰化迎向新生。
彰化縣是全國人口最大縣,人口密度高,而且是有名的中小企業原鄉,隱形冠軍的含金量更高,所以我爭取臺中捷運綠線南延,推動彰北、彰南捷運評估,便利的交通路網可以串連生活、產業以及城市間的互動,創造更好的生活與就業條件。
我期許將區域治理的目光放長、一起把餅做大。舉例來說,彰化與臺中市相鄰而立,未來透過中彰跨河大橋、捷運來強化城市共享生活圈,成為中臺灣的雙核心城市;向東與南投縣接軌,運用雙鐵路網,持續串連觀光資源;向南則是雲林縣,同屬農業大縣,希望導入研發及產銷分工,推動永靖園藝景觀產業區及國家級花卉拍賣中心。此外彰化縣在抗疫過程中面臨許多沒有經驗可參考的第一次,這些經驗透過平台交流,一定能為堅守中臺灣的防疫陣線加分。
「美好彰化,希望城市」的新時代,以及中臺灣的共創共好,我們將共同打造中臺灣的全新面貌。
【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是由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苗栗縣、新竹縣、雲林縣、嘉義市組成。七縣市在「空污環保」、「經濟發展」、「交通建設」、「觀光旅遊」、「農產行銷」、「衛生安全」等六大議題跨域合作,締造中臺灣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