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東京奧運各項精彩賽事凝聚國人目光,齊心為中華健兒加油。我記得在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更快、更高、更強」正式確定為奧林匹克格言。防疫正是一場疫苗與病毒賽跑,特別是Delta變異株高傳染率,為守護市民生命與安全生活價值,我們將設計的思維導入城市防疫治理,分別從衛生局的公衛策略,民政、社政系統以便民理念切入,提出「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疫苗「全嘉開打」策略,掌握迅速、靈活、主動的優勢,克服人口密度高與跨區醫療服務本市獨有的防疫生態,並解決市民們在中央1922平台預約登記時遇到「數位落差」難題,將全市接種第1劑疫苗人口涵蓋率達4成,高於全國平均率。
我們堅守「唯快不破」最高原則,因為接種速度是決勝病毒傳播的關鍵,加速建置城市第一道防疫網,守護城市安全價值。本文旨意乃藉此留下地方政府服務設計防疫經驗的見證。
本市人口密度之高僅次於台北市,為全台第二。根據一項人口密度與COVID-19傳播風險研究顯示,人口密度越大,城市居民被傳播疾病的風險更高。因應預防COVID-19傳播,應將人口密度視為一個危險因素。這對地小人稠的嘉義市而言,是一項嚴峻防疫考驗。
再者,嘉義市素來因醫療服務資源豐富,吸引鄰近的雲林縣、嘉義縣甚至是北台南地區的民眾前來就醫,承載鄰近地區200萬人的醫療服務,和照護高齡人口的醫療量能,讓嘉義市儼然成為雲嘉南醫療照護的樞紐。如何維持醫療量能不墜及防範高齡長者染疫後重症的救護,維持區域人口健康、防堵任何破口,是嘉義市防疫最大挑戰。
圖/取自勇媽阿惠 - 黃敏惠FB。
從去年疫情開始以來,期間中央雖然有解封,但我們防疫從嚴超前部署,保持高度警覺不鬆懈,堅持全市「口罩戴好戴滿」、「拱手/不握手/勤洗手」的3手公衛策略,已經成為嘉義市民健康的DNA。
我們在防疫過程中,除了配合中央相關政策指引外,也有許多領先全台的相關作為:例如在109年初,口罩極缺的時候,全台首創「醫事口罩平台」,調度口罩,維持醫療量能;同時,率全國之先,鼓勵民眾響應「你不戴口罩、我不買」、「你不戴口罩、我不賣」,守護家園。自今年寒假期間即推出全台唯一國中、國小及幼兒園「活動軌跡紀錄」防疫政策,讓學童每日填寫記錄如「校外去哪些場所?」、「是否有接觸外地來的親友」、填「體溫紀錄」以利做好防疫工作,若有需要時還能追蹤,防疫教育下向扎根。今年3月起,全臺首創「新生兒專用防護面罩」,讓每位出生的寶寶都有最佳的防疫屏障,讓新手爸媽都能安心。
今年五月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嚴峻的變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台灣已進入社區感染,我責成市府各局處全面行動,嚴格執行各項防疫作為,全力守護市民健康。在逐一檢視本市醫療量能,特別指示四家專責醫院,增加負壓隔離病床及專責病房數,並提升防疫所需快篩與PCR檢測的量能因應。以PCR檢測量能提高為例,原本只能送到中央進行檢測,為應本市需求,立即輔導本市醫檢單位成為COVID-19(新冠肺炎)認證實驗室,從一開始每日只能做到300份,拉升到每日4000份的PCR檢測量,讓疫調與匡列工作能加速進行,不僅守護市民平安,也能協助鄰近縣市醫療服務。
另為阻斷來自熱區感染傳播鏈進入社區,提供嘉義市民公費PCR篩檢專案。如「熱區返鄉學生PCR篩檢專案」、「屏東Delta病毒擴大採檢」、「環南市場擴大採檢專案」,讓曾經於到過熱區的市民們,接受公費PCR篩檢,防堵疫情可能的破口。鑒於此波雙北確診者多為家戶感染,本市為全台第一個施行「居家檢疫/隔離解除前一天採檢PCR」 居家隔離解除前須進行PCR採檢,確認隔離個案陰性才予以解除隔離,以確保社區安全。
圖/取自勇媽阿惠 - 黃敏惠FB。
疫情處理方面,中央、地方、民間三者缺一不可,各司其職,互相合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透過各種方式去改善,避免重蹈覆轍,也是必要的作為。由於疫苗採購、分配為中央權責,因此如何能在獲知明確疫苗量下,快速完成疫苗分配或預約,進而完成疫苗接種,為市府團隊當務之急的使命,各局處動員相互補位,集思廣益解決這些「痛點」。這也是公部門服務設計必須面對的,在各種觀點的交雜下,如何抓到「便民、利民」的平衡線,是永遠的課題。
儘管衛政系統早已與醫院端設立好使用介面簡明的疫苗施打預約系統,但經6月6日壓力測試後,仍有諸多可在改善空間,例如如何保持施打動線跟預約不亂,並兼顧如何減少「數位落差」與「身心障礙者不便」等的諸多不公平性,因為我們重視大型疫苗接種站分流,更重視效率,同時講究貼心。
端午節三天連假,市府團隊放棄休假,針對85歲以上長輩們疫苗施打程序開會討論。先由民政系統採分齡造冊,再由里長、里幹事透過家訪詢問長輩施打疫苗意願後,採分齡、分時段方式,發放通知書協助預約接種。而65歲以上市民疫苗接種,則採自行上網預約方式雙軌併行制。對於重症臥病在床行動不便的市民,推出「嘉打部隊」到府服務措施。
為求大型場域的快打站接種流程能友善與順暢兼具,我們改良日本宇美町式的流程,推出「宇美+1快打」進階版的大型接種站。整個接種流程從長輩下車、健保掛號只需30秒,分區坐定後「長者不動醫護動」在醫師評估健康狀況到施打完原位休息15-30分鐘後離去。全過程只需30分鐘,快速流暢、友善貼心,受到長輩們的好評。
圖/取自勇媽阿惠 - 黃敏惠FB。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7月11日宣布,全國50歲(含)以上及18歲(含)以上第9類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均需於「1922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進行意願登記。但中央這項規定,卻忽略了為數不少弱勢市民與資訊數位落差的問題,為了解決民眾的預約困擾,本府就在嘉義市政府一樓服務台、警政系統 (各分局和派出所)、民政系統 (東西區公所、東西戶政所以及聯合里辦公處)、衛政系統 (嘉義市衛生局、東西區衛生所)、社政系統 (東西區社福中心、兒童館、婦女館、青少館)等處開設服務點,協助市民預約1922平台疫苗登記。
根據衛生局結算到第三輪意願登記之人數,嘉義市共有10萬8千414人進行意願登記。考量如何加快施打的速度,我們推出「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全嘉開打」疫苗接種策略。增加合約診所、社區醫院與大型醫療院所等50個施打站,方便市民選擇。如有第9、第10類即便沒填過1922疫苗登記意願,也能直接找嘉市的合約醫療院所預約,屆時醫院再幫「補登」至疫苗平台,消彌長輩的數位門檻,能順利施打疫苗且不違背中央系統。而 18歲以上先1922平台登記意願,即可直接向合約院所預約打殘劑。藉由透過「殘劑候補」與「分齡預約」分流管道,讓市民快速施打疫苗,提升全市人口第一劑疫苗的涵蓋率。
東京奧運精彩落幕,每場比賽都顯現人類之所以文明價值,是來自於「勇敢」、「挑戰」和「拼搏」。一如市府團隊面對本市獨有防疫生態與難題,在各式防疫措施及相關工作,勇敢接受挑戰,全方面的拼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從「便民、利民」市民角度設計出發,融入公務部門服務精神,本文希望能做的,也只是透過嘉義市「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全嘉開打」的疫苗接種策略,守護城市安全價值,希望透過本文可以留下地方政府服務設計經驗的見證。
本文為「嘉義市長黃敏惠」投書內容,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