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馬祖南竿、阿美族和布農族混血的陳念琴,本來是在馬祖練角力,後來在因緣際會下,被擔任警察的叔叔發現有練拳擊的天分,14歲便隻身一人來到新竹,跟著拳擊教練柯文明訓練。
14歲就獨自一人到異鄉練拳,陳念琴必須面對許多挑戰,由於身高169公分的陳念琴身材不算出眾,為了讓她更習慣與高大的對手對戰,柯文明特別規劃男拳手和她對練,訓練她的技巧與膽識,「超量級」的訓練過程,也幫她打好未來走上國際舞台的基礎。
俗話說,嚴師才能出高徒,望徒心切的柯文明,對陳念琴祭出嚴厲的鐵血訓練,逼得她一度經不起訓練過程中的艱苦磨練,也曾想過放棄,多次在深夜打電話回馬祖向家人訴苦。
儘管訓練過程辛苦,但有天份的人終究是無法被埋沒。既然是自己選擇轉練拳擊,就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陳念琴咬牙苦撐、熬過訓練,僅花3年時間,就證明自己不但有拳擊天分,更是站得上世界舞台的頂尖人才。但陳念琴也曾經歷過嚴重貧血的狀況,導致體能大不如前,每30秒運動就會喘,所幸及早發現,也讓她接受完整的治療後,再次回到拳擊場上。
在初試啼聲的「2013青少女子暨青年世界拳擊錦標賽」,陳念琴首次參加女性75公斤量級的國際賽事,就一舉奪得金牌,是台灣拳擊選手首度在國際賽事奪此殊榮。接著2014年在中國南京舉辦的青年奧運,陳念琴再拿下銀牌,取得參加2016里約奧運資格賽入場券。
接著2016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陳念琴一路過關斬將打進最後一輪,最終以第3名的成績取得奧運參賽權,成為台灣第一位站上奧運舞台的女性拳擊手。而一躍而上國際舞台,也讓陳念琴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她不諱言,這些比賽都讓她學到了更多東西。
轉入成人賽事幾乎打遍無敵手的陳念琴,在里約奧運踢到了鐵板。她的首場比賽,就遇上來自俄羅斯的歐洲區冠軍雅庫席娜(Yaroslava Ivanovna Yakushina),面對經驗老道的對手,陳念琴打來綁手綁腳、處處受限,最終以0比3落敗,第一次的奧運之旅便止步首輪。
敗戰的挫折和壓力,讓陳念琴遲遲無法面對,甚至還「搞失蹤」躲了起來。最後在鐵粉老爸的支持與鼓勵下,「失敗也沒有關係,當一個運動員就是有壓力,妳要學會克服壓力」,才讓她抬頭接受失敗,繼續向前走。
重新振作的陳念琴,回頭檢視自己的優點與短處,評估75公斤量級賽事的對手身材差距太大,即便有敏捷優勢也難以彌補,因此決定從0開始,放棄原本的世界排名,轉換69公斤級。
經過1年多的特訓,陳念琴在2018年世錦賽一路過關斬將,冠軍戰打敗身高180公分的中國勁敵谷紅,奪下金牌,邁出重返奧運舞台的第一步。
身為馬祖站上奧運殿堂的第一人,家鄉的鄉親特別推出親友團應援影片,為陳念琴集氣。在應援影片中,包括連江縣長劉增應、陳念琴的家人、小時候一起練習的角力隊夥伴都入鏡,並藉著「請帶著我們的力量一起出拳」的口號,期盼也能感受來自家鄉的打氣力量。
失敗往往比勝利能學到更多,這次陳念琴捲土重來,目標要揚威東瀛。行前記者會上,陳念琴不避談5年前那場慘敗,「前屆奧運以為用拚的就可以拿牌,結束才發現,奧運是需要靠準備的」,這次有備而來,身心靈都已做好準備,加上扎實的訓練,定能在奧運舞台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