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預售建案工地頻傳失火,起火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工地管理不當,菸蒂引發的火,有電線走火延燒的,聽說也有因為利益問題,而被蓄意縱火的。
對買房子的人來說,最關心的,當然還是結構體被燒過後,對建築安全會不會有影響?以後還能居住嗎?關於這點,我特別請教了業界知名的結構技師戴雲發老師,他說:「其實影響的程度到多少,還是要看火災當下的燒的溫度。」
興建中的建築體主要組成就是鋼筋、混凝土。根據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的資料顯示,當火災溫度低於 300℃ 時,混凝土強度不一定會降低。但是當溫度提高到 400~800℃ 時,混凝土強度就會急遽降低。至於鋼筋的話,當火害溫度在 200℃ 以下時,普通鋼筋的強度幾乎無變化,但要是到達 400~800℃,鋼筋同樣會快速弱化。
戴雲發說明,其實混凝土損壞的程度如何,用肉眼就可以初判,如果混凝土表面顏色沒有太大變化,就表示損害程度沒有太大;不過如果混凝土表面呈現微紅色,那就表示已受到嚴重損害。
當建築發生火警後,必須先經過政府相關單位評估損害,勘驗之後才能復工。目前大部分的建商對於火燒後的預售工地,大多是採用結構補強的方式,好像還沒聽過整個打掉重練的。我問過某縣市工務局承辦人,他很坦白地說在他數十年職涯當中,他的管區從來沒有重建的個案。
那麼補強後的建築物真的可以跟火災發生前一樣安全嗎?戴雲發說,建築物火害修復目標,就是要回到原設計的安全。要修復因為火燒而受損的結構,混凝土的部分是把受損範圍重作;而鋼筋的話則是採用補強的方式增強結構。
戴雲發強調:「不是補強後的建築結構就會比較脆弱。」有兩項重點必須特別注意。
第一、新舊介面必須以優於原本標準,也就是更好的材料做補強,才能確保黏結性與密合度。
第二、災後的建築施工品質更顯得重要。
不是每個營建團隊都有火害修復技術,施工團隊很重要,而且一定要按部就班才行。修復完的建築結構,必須由技師公會鑑定結構強度,查核確認沒有問題後才可以繼續使用。
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辛苦多年打拼買下的房子遇到這樣的事情,更何況買方要主張解除契約並不容易,如果建商可以提出結構安全鑑定報告,那麼買賣合約還是會繼續執行。今年已經是多事之年,希望火神別再添亂,讓更多人一起掉眼淚。
撰稿:地產秘密客 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