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增加了多少環境污染?歐盟一次性塑膠報告出爐

疫情期間增加了多少環境污染?歐盟一次性塑膠報告出爐 根據歐洲環境署的報告,疫情導致許多由長效一次性塑膠製成的產品使用量增加。Unsplash by Lala Azizli。
日期:2021-07-03

根據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的報告「COVID-19對歐洲環境中一次性塑膠的影響」,疫情導致許多由長效一次性塑膠製成的產品使用量增加。口罩和手套能保護人們的健康,但某些類型的食品包裝導致額外的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產生的垃圾也可能危害生態系統和動物。

大流行期間,歐盟口罩和手套進口量成長超過一倍

去(2020)年大流行的上半年,歐盟的口罩和手套進口量增加了一倍多,國內產量也在成長。歐洲環境署簡報估計,在此期間,歐盟進口了約17萬噸口罩,即每人每天約0.75個口罩,導致額外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其他類型的污染。簡報進一步估計,可重複使用的棉質口罩在洗滌約13次後便比一次性口罩更加氣候友善,但可能無法提供相同水準的保護力。

國際醫療保健組織並未建議大眾使用手套作為防疫措施。不過根據報告,在去年4月~9月歐洲第一波大流行期間,手套進口量增加了80%,總計10萬5000噸。

報告顯示,大流行期間一次性口罩和手套用量增加,從資源開採、生產、運輸、廢棄物處理和亂丟垃圾的行為等方面,對環境和氣候造成影響。生產階段的影響主要出現在歐洲之外的出口國,而與廢棄物和亂丟垃圾相關的影響則出現在歐洲。

大流行期間塑膠包裝產量下降,包裹塑膠包材用量大增

大流行期間塑膠包裝的使用也發生變化。但在大流行的頭幾個月,歐盟國內塑膠包裝的產量沒有增加,而是迅速下降,接著去年10月許多國家解封後反彈。歐洲環境署報告顯示,在封鎖期間,餐館紛紛改成外賣和外送,增加了一次性塑膠食品容器的使用。然而封鎖也可能減少了隨身零食的整體銷量,進而減少了該種塑膠包裝的需求。

大流行期間一次性口罩和手套用量增加,廢棄物和亂丟垃圾問題跟著浮現,Unsplash by Elizabeth McDaniel圖/大流行期間一次性口罩和手套用量增加,廢棄物和亂丟垃圾問題跟著浮現,Unsplash by Elizabeth McDaniel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歐洲第一波大流行對餐館和食品服務業造成沉重打擊,因為許多國家當局限制內用或強制餐館關閉。報告指出,去年3月~8月餐飲業營業額比正常營業水準減少了45%。在家工作和就學的增加,使外出用餐消費減少。另一方面,許多餐廳可能已經轉向外賣或外送,可能導致一次性包裝的使用增加。

根據報告,去年3月~9月電商營收比過去增加了16%。包裹遞送服務使用量在2020年也創下歷史新高:德國郵政DHL集團的收入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5%,相當於總計約18億個包裹。電商活動的增加很可能導致包材中使用的塑料數量增加。3月~9月間,包裹運送用的塑膠包材總計增加了1.1萬至1.7萬噸。

報告提出幾項因應措施,為未來可能發生的類似意外事件和不確定性做好準備,包括替代材料和產品設計的研究、減少亂丟垃圾的策略、醫療產品消毒的選擇、更妥善的回收利用和循環商業模式。

參考資料
.EEA(2021年6月26日),COVID-19 in Europe: increased pollution from masks, gloves and other single-use plastics 
.EEA(2021年6月26日),Impacts of COVID-19 on single-use plastic in Europe’s environment

本文轉載自2021.06.29「環境資訊中心」,編譯:宋瑞文;審校:林大利。 

👉加入城市學FB官方帳號,即時追蹤最更多城市議題!

關鍵字:永續國際環境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免治馬桶、廚房中島非首選!太陽能板成日本住宅新標配
不買房、只有64件物品,32歲瑞士年輕富翁為何選擇極簡生活?
藍綠帶交織的韌性之城:波特蘭用六年時間讓魚類回到都市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相信任何改變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唯有資訊公開、普及,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