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長者就近至居家附近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與左鄰右舍一起學習、運動、共餐,讓社區充滿人與人間互動的溫暖。
尚未走進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一陣陣長輩們的歡聲笑語迎面而來,透過據點辦理的課程學習新事物、保持身心健康、一起共餐,大家相互寒暄、閒話家常,是彰化長輩們每一天的美好生活。
擁有近127萬人口的彰化,截至今年4月底止,65歲以上的長者就占縣市人口近16.9%,早就意識到「高齡」將成為趨勢的彰化縣政府,很早便啟動跨局處整合,通力合作實踐熟齡友善的城市定位。
不僅推出營造失智者友善環境的「降低失智者居家風險服務方案」,以及守護長者財產安全的「3通守財富彰化樂銀髮」方案,並雙雙於全國323個提案中脫穎而出,榮獲衛福部「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健康平等獎及創新獎,更於《康健》雜誌「2020健康城市大調查」榮登非六都第2名。從長者健康照護到營造友善便利的生活環境,彰化縣政府的努力和用心,屢屢獲得肯定。
「醫療或長照是最末端的照護服務,長輩們如果在心態、體能上保有年輕活力,老年生活就能過得開心自在、不用依賴別人。所以我們要打造的是一個能讓長輩們喜歡走出來、動起來的健康樂活城。」誓言要讓彰化縣589個村里都能廣設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彰化縣長王惠美親自督軍,自上任以來,縣內的社區關懷據點已從150個大幅增加到291個,成效看得見。
除此之外,縣府也積極向中央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並盤點縣內閒置土地和建物進行修繕,未來11座長照衛福大樓將結合衛生及長照等社會福利空間,不僅提供高齡長輩更多元的健康照護服務,也以打造老幼共融的環境為目標。
圖/不老健身房營造的環境與氛圍,讓長者愈活愈健康,強健體魄之餘也能豐富社交生活。
要活就是要動,尤其年紀越大,肌肉流失越快,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跌倒受傷,但要鼓勵長者做運動,營造能吸引他們主動前往的環境和氛圍是第一步。
彰化的「不老健身房」內,常可以看見正在騎著健身車,或是正在使用多功能重訓器材的高齡長者,他們的靈活度和肌耐力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以往長者擔心體能不佳,若姿勢不正確反而容易受傷,為了讓長者勇於踏出這一步,不老健身房中除了運動設備,更結合專業醫師診斷,在了解長者生理情況,交由運動助理執行體適能檢測後,再為每位長者設計適合的肌力訓練菜單,並教導正確的訓練方式。
目前彰化縣共有10所衛生所設有「不老健身房」,每年服務量可達4萬多人次,預計今年底還會再增加1所,朝26鄉鎮皆具備的目標前進。有專人指導,加上長者在同齡的夥伴間相互分享、激勵,以及每週固定時段提供優質蛋白質營養補給,彰化一步步為長者打造舒適、安心的環境,讓長輩們安心又開心做伙來運動。
圖/在彰化,公車是最主要的大眾運輸工具,幸福候車亭透過智慧站牌的引入,提高通勤者的舒適感。
「以前走訪基層時,常看到路邊等車的長輩、學生,提著大包小包,還得忍受日曬雨淋,覺得他們實在好辛苦。」回想到當初上任後,立即請工務處著手推動「幸福候車計畫」的初衷,王惠美縣長認為在彰化,公車是最主要的大眾運輸工具,只要改善候車亭,就可以提升通勤者的幸福感。
目前包括彰化、員林、溪湖、埔鹽、永靖、田尾和溪州7個鄉鎮市,已完成首波10座候車亭、9座智慧公車站牌的設置。新式候車亭的簡約造型,符合城市美學,從站體顏色、座椅透氣度到附掛式智慧站牌的設計,每個小細節都具有貼心巧思,提供乘客安全、舒適又兼具智能化的等車環境,也讓大家更願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預計2022年前全縣就能達到120座候車亭、180座智慧型站牌及3處轉運站的建置目標。
變老是生命的自然階段,長者,也可以是城市最溫暖的太陽。王惠美認為,「只有營造熟齡樂活的城市,讓長者老的健康,年輕⼈才能放⼼打拼」。銀髮族的長輩們需要的不只是醫療或長照,既然變老無可避免,但如果能在居住環境、休閒活動、大眾運輸工具等面向都加入「熟齡友善」的元素,就能好好照顧到每一個年齡層的人。
圖/彰化縣長王惠美認為變老是第二人生的啟程,既然無可避免,不如營造熟齡樂活的環境,讓長者老的健康,年輕⼈才能放⼼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