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之心、IKEA將帶來車潮!內湖交通真的沒救了?

內科之心、IKEA將帶來車潮!內湖交通真的沒救了? 內湖交通亂象存在已久,圖片取自台北市交通局。
作者:郭逸
日期:2021-04-13

台北市內湖區的交通亂象眾所皆知,市長柯文哲2014年上任後,展現急驚風的態度,企圖透過改善內湖交通,展現執政魄力;沒想到,施展各種拳腳並兜了幾圈,也只能無奈感嘆:「內湖交通沒救了。」《城市學》彙整內湖交通改善策略及相關議題與爭議,知曉內湖在「通」與「不通」之間掙扎的困窘。 

人車擠得水泄不通,喇叭聲在街道上四起,偶爾伴隨警車與救護車的大作響鈴。這是內湖上下班尖峰時刻的場景,當地居民與上班族早已司空見慣。

人滿為患、車輛氾濫,都市計畫使然。

內湖區為人熟知的交通斷點,就是內湖科技園區周邊。根據台北市產業發展局最新(108年)的「臺北產業園區廠商調查分析報告」分析報告,共有4763家企業及場所單位進駐,工作人口總計超過15萬,且已有5996家廠商完成公司、行號登記。內科未來的進出人口,有增無減。

內科造成的交通問題誠如柯文哲所說,起因於缺乏前瞻思考的都市計畫。內科原本僅規劃為輕工業區,民國91年公告放寬進駐產業,進駐內科的廠商快速成長,加上北市人口成長快速且私有運具持有比例高,帶動經濟繁榮與人口稠密,隨之而來的就是交通夢魘。

內科的壅塞時段集中在上下午通勤,圖片取自台北市交通局。圖/內科的壅塞時段集中在上下午通勤,圖片取自台北市交通局。

北市交通局統計,內科周邊主要道路如內湖路、港墘路、瑞光路、民權東路及堤頂大道等,壅塞時段集中在早上8點半至9點半、下午6點至7點,行駛不到10分鐘的路段,在早上尖峰時間的車程可能得耗時30分鐘。

即使是相對便利的大眾捷運,也難以解決內科的交通痛點。貫穿內湖的捷運文湖線路線彎繞、轉乘次數多、班次不足,容量更少得可憐,導致許多外地進出內科的上班族捨棄捷運,寧可勞心開車、騎車。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內湖交通沒救了?北市府所作所為只是「小針美容」。

北市府深知內科交通問題,想方設法解決。柯文哲上任後不久,交通局提出「內科綠色運輸試辦計畫」,包括捷運早鳥優惠及加密班次、綠16及藍50公車加密班次、免費接駁巡迴公車及計程車共乘,並配合加強交通執法、打通交通瓶頸。

但計劃試辦三個月後停止,改為常態性交通改善措施,雷聲大雨點小。

北市曾經試辦內科綠色運輸試辦計畫,圖片取自台北市交通局。圖/北市曾經試辦內科綠色運輸試辦計畫,圖片取自台北市交通局。

交通局同時針對內科交通規劃中、長期改善計畫,中期計畫包括道路拓寬與增闢,長期計畫則要連接文湖線、松山新店線、板南線及淡水信義線等捷運路線,打造環狀運輸系統,加上近期陸續完工的舊宗、瑞光公宅,優先承租內科上班族,希望減少道路負荷。

種種交通改善措施是否有效?感受很深的內湖當地里長林明源日前受訪提到,柯市府現階段的交通改善措施效果真的有限。

諷刺的是,北市府做了那麼改善措施,就連柯文哲自己都沒信心,他在4月瑞光公宅落成時的聯合訪問提到,不可能一棟公宅就解決內湖的交通問題,公宅只是小針美容,想要根本解決內湖的交通亂象,仍須依賴環狀線。

柯文哲認為瑞光公宅可以局部解決內湖交通問題,台北市政府提供。圖/柯文哲認為瑞光公宅可以局部解決內湖交通問題,台北市政府提供。

只是,台灣興建捷運需經過綜合規劃、審查、招標、興建等煩冗程序,各地興建捷運耗時驚人,北捷蓋了8年、高捷蓋了7年,近期通車的中捷甚至蓋了12年,柯文哲口中的環狀線如今八字都沒有一撇,許多內科人等到交通確實優化時,或許都已白髮蒼蒼,從工作崗位退休了。

高乘載、擁擠稅,急就章政策被罵到臭頭。

北市府針對內湖交通問題提出各種務實的政策,但過程中也蹦出許多有趣的討論議題。

例如,柯市府執政初期,交通局統計進出內科的私人運具中,40%是機車,25%是開車,更有許多「一人車輛」,成為塞車的主因之一。柯市府當時就思考,比照高速公路實施高乘載,藉此降低內湖車輛數,解決交通壅塞問題。

時任交通局長鍾慧諭更曾提出利用eTag對內科上班族收取「擁擠稅」,當時引發各界譁然,許多民眾直批搶錢。

鍾事後接受平面媒體專訪時還抱怨柯文哲總是要求「快快快」,卻又希望影響層面小,但內湖交通亂象是陳年問題,怎麼可能幾個月就可解決,再有能耐都沒辦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內科之心、IKEA恐再帶車潮。

內湖的交通亂象再有能耐都只能望洋興嘆,但更多交通隱憂正如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即將在今年8月試營運的「內科之心」,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首件BOT案,也是全台第一個以創新育成為主體的BOT,將建立新創事業支援基地,包括共用工作空間、自造實驗空間,帶動產業升級。

內科之心屆時的育成新創團隊營業額總規模達15億元、營運期每年評估約可帶來210億元的經濟產值,柯市府當然得戮力完成,做為亮眼政績。

內科之心即將啟用,圖片取自維基百科。圖/內科之心即將啟用,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錢潮來了,車潮也要湧現了。內湖在地議員游淑慧就曾在臉書直言,柯文哲口口聲聲說內湖交通的問題來自「錯誤的都市計劃」,如今問題尚未解決,又不斷在「交通重災區」開發興建新的商辦大樓,引進新的上班人口和車潮,火上添油的政策,未來會不會讓更多人困在內科,內科之心恐怕淪為「內科之辛」。

內湖的另一端也有交通危機悄然醞釀。IKEA在月前宣布敦北店4月26日結束營業,隨後證實即將轉戰內湖舊宗路上的新館,考量商圈美式賣場眾多,集客效應佳,加上腹地大、停車位充足,相較規模較小的敦北店,在營運上更具優勢。

取自IKEA內湖店臉書。圖/取自IKEA內湖店臉書。

根據過往經驗,知名大型賣場進駐的地區,往往引發交通問題,例如好市多北投店及內湖店,都曾因開幕及促銷活動,帶來大量人潮與車潮,嚴重影響交通,柯市府可能再次面臨嚴峻挑戰。

用路人早已「習慣地放棄」,歷史共業只會持續下去。

的確,內湖的都市計畫規劃不周,後續又難有「特效藥」,只能蜻蜓點水式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019年的智慧城鄉論壇中,就有人以經濟學的「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描述內湖交通的窘境。公地悲劇指的是公共草地的一群牧羊人都想要大量獲利,每天帶著超量的羊群放牧,牧草消耗殆盡,悲劇因此發生,導致資源耗損。

套用在內湖的交通問題,意即許多人以私人運具同一時間移動,北市府提出再強大的解方,因道路空間有限,還是會塞車。

不過,內湖的用路人怎麼聽得進去以公地悲劇理論帶出的辯解?這些人早已成為心理學所稱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經過痛苦折磨養成絕望心態,縱使脫離苦難的機會擺在眼前,也無法鼓起勇氣解。

正如內湖交通長期惡化,各種措施效果有限,用路人最終也只能「習以為常地放棄」。

內湖交通真的沒救了嗎?答案無從而知,這場歷史共業,還會持續下去。

👉加入城市學FB官方帳號,即時追蹤最更多城市議題!

關鍵字:地方政策公路運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規劃20年卻爭議不休!一文看懂淡北道路到底在吵什麼?
內湖瑞光社宅開放招租!柯文哲盼能局部緩解交通
IKEA敦北店一個月後熄燈!空下3200坪讓房東很頭痛?
郭逸

郭逸

《遠見》資深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