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戎館」電影院,即使是中老一輩的府城人,感覺還是很陌生,但在電影院林立的日治台南,它可是赫赫有名,和「宮古座」、「世界館」及「大舞台」號稱台南四大戲院。
據信「戎館」前身是「戎座」,1915年座落於中西區民生路巷內,專門播放外國電影,後因設施老舊,1934年搬到中正路、國華街口的現址,重建後改名為「戎館」,1935年重新開幕。
圖/台南「戎座」劇院。取自Wikimedia Commons
當時新建的「戎館」是棟磚造混凝土式三層樓建築,可容納800名觀眾,不只放映電影,還可充當戲劇表演舞台,名噪一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6年,「戎館」改名為「赤崁戲院」繼續經營,直到1961年才結束營業,劃下句點,開始從府城人的記憶中淡出,黑橋牌門市1990年進駐時,這棟老建築只剩一面女兒牆及少許架構。
後來,黑橋牌花了2年時間考證研究,逐漸將這棟老建築修復,去年大規模動工復刻,今天在台南市長黃偉哲、導演魏德聖及黑橋牌董事長陳春利等人共同見證下剪綵開幕,魏德聖還送上電影「海角七號」的拍攝膠捲作為館藏展示。
魏德聖說,他是台南人,小時候過年都會到中正路,也不知道當地有一座「戎舘」,如今看到「戎舘」殞落後重生,更結合美食及歷史文化,恢復過往時代樣貌,非常感動。
陳春利則表示,在偶然機緣下,他得悉黑橋牌中正路門市就是日治時期的「戎館」,才有了恢復原貌的想法,他希望黑橋牌能為台南做一點事情,為地方文化留下一點軌跡。
圖/取自黑橋牌FB
本文轉載自2021.1.09「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