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輕軌第一期藍海線正式通車後與綠山線串連,讓民眾不論是通勤、通學或是觀光旅遊,都能享受更完善便利的運輸服務;今後綠山加藍海,串聯路網更便利,提升整體運量、帶動淡水地區觀光。
侯市長強調,市府將持續完善淡水地區周邊交通建設,積極發展觀光休閒產業,帶動地方發展,2024年隨著淡江大橋落成,這座全世界最大跨距的不對稱斜張橋,銜接藍海線漁人碼頭站,串連整個淡水、八里地區的軌道路網,淡海地區將成為北台灣最受矚目的焦點。
圖/淡海輕軌藍海線紅樹林站到帶水漁人碼頭站正式通車。(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新北捷運局表示,除了交通服務外,也融合歷史人文,在台北海洋大學站及沙崙站間,輕軌工程為了保護136年前「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跡」,打造橫跨淡水公司田溪出海口的「藍海橋」,全橋長120.7公尺、最大拱高25公尺,串聯公司田溪兩旁自行車道外,還有夜間光雕投影,將成為淡海新市鎮拍照新熱點。
除此之外,在藍海線新增三站,淡水古蹟博物館更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為主題,透過帷幕畫作、柱體包裝、鏤雕鐵藝等設計,結合歷史人文與藝術,使輕軌車站「博物館化」。以沙崙站為古戰場中心,台北海洋大學呈現戰事整備情形,漁人碼頭站描繪戰後封鎖樣貌,藉由十五幅滬尾之役相關畫作、古典柱體與融入站體的各項裝置藝術,如台北海洋大學站的剪影塑像、沙崙站的黃槿花牆及漁人碼頭站的鏤雕光棚等,營造戰役文史的光影效果,多方面展現滬尾之役的歷史意象,並將之帶入市民日常生活場景,讓「站體博物館化」的概念透過公共藝術手法,加以落實轉化。
沿線商家、景點、公車業者及旅遊平台聯手推出遊程套票,遊客不論是購買一張50元的ㄧ日交通聯票或是購買超優惠價格的遊程套票,都能輕鬆運用輕軌及公車無限暢遊,飽覽淡水美景、享受淡水的豐富美食和欣賞沿線幾米公共藝術。
圖/藉由「站體博物館化」,將更能體認淡海歷史文化之美。(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