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優先打造國際智慧港灣城市

佈局高科技產業廊道 高雄要彎道超車

佈局高科技產業廊道 高雄要彎道超車
日期:2020-11-02

秋高氣爽的十月天,座落於高雄港區和愛河口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近期每到黃昏時刻,就好像踩著小舞步的少女,隨著燈光測試的動態節奏,展現曼妙的舞姿,其優雅的造型和璀璨奪目的色彩,浪漫迷人,不僅照亮亞洲新灣區的碼頭,也吸引眾人的目光,而這場為期一個月,結合來自海浪、珊瑚、海豚等海洋元素概念的燈光秀也彷彿是對高雄開港改制,邁向下一個百年的禮讚。

2020年高雄歷經三次大型選舉,強大的社會動員能量,讓高雄備受關注,市長補選一役,高雄市長陳其邁「兩年拚四年」的訴求得到市民的認同,上任的同時,他也帶著產業結構轉型、增加就業機會、解決空氣污染、啟動重大交通建設等4大優先的承諾開始拚政績。

二年拚四年 四大優先快步走

十月陳其邁也在高雄市議會的新會期中重申施政4大優先,第一是產業結構轉型,引進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創新科技(5G、智慧機器人等)、智慧生醫等五大產業,打造南臺灣科技走廊的同時,加速推動橋頭科學園區的進程,預估為高雄創造1,800億元產值,帶來11,000個就業機會。

陳其邁指出,改變高雄產業結構,更重要的是讓科技產業跨代成長。高雄市政府將一方面協助傳統產業迅速升級轉型,一方面結合亞洲新灣區及周遭的旅遊服務業、電子商務,連結國際市場,展現高雄會展串接國際市場的強大能量。

第二項施政優先—增加就業。市府已組成「青年創業資源網」,結合高雄各大專院校育成中心、民間育成機構、產業公協會與5個共創基地,共31家成員,攜手合作青創事業的孵化與育成。並在經發局和青年局攜手合作下,扶植潛力優秀團隊,以創業帶動就業機會,為高雄市產業發展注入新血。

青年局舉辦一日木匠體驗活動,讓青年感受透過雙手製造良品的職人精神。圖/青年局舉辦一日木匠體驗活動,讓青年感受透過雙手製造良品的職人精神。

第三項施政優先—交通建設。捷運方面,目前正積極推動岡山路竹延伸線、小港林園延伸線及黃線;輕軌則預計在今年底前提報大南環C32~C1~C17初履勘,通過後就可加入營運的路段,二階的「美術館路及大順路段」,市府提出9項路型優化措施及2項配套,主要運用Vissim動態模擬41個路口,以優化路網,並拜訪沿線4區22里意見領袖及召開說明會,彙整民眾意見、持續溝通,爭取社會最大共識,加速二階輕軌的推動。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第四項施政優先—解決空汙。由於高雄市的國營企業空污排放量,佔高雄市工廠總排放量6成,因此市府也訂定減碳目標,透過盤點與檢討,要求國營企業提出短中長程減量計畫,朝向2050年減碳50%目標邁進。

奠基下一個百年發展契機

「從產業轉型開始,四大優先環環相扣。」陳其邁指出,百年前高雄原本是個小漁村,1904年日本人浚深港口,逐步完成全台鐵路縱貫線建設,改變了高雄的產業結構;今年是高雄行政區改制及更名的一百週年,回顧過去發展,高雄因為重工業崛起而成為臺灣石化、金屬等產業的重要聚落,即使在全球化區域分工轉移、科技與商業模式創新趨勢等因素下,傳統產業仍是主力之一;然而過去傳統產業可能礙於廠區升級成本過高而卻步,隨著遠距、無人化、大數據等應用普遍,以及5G、AI時代來臨,正是帶動產業數位轉型的絕佳時機;也有許多在地傳統產業正藉著這一波轉型契機,加速擠身AI機器人、智慧生醫及航太科技等新興產業的供應鏈,獲致令人激賞的成就,正朝向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穩步前進。

加速產業結構轉型 推動橋科形塑南臺灣科技走廊

僅管高雄身為日月光、華邦電、國巨等許多知名高科技大廠生產基地,但產業轉型是高雄市長陳其邁四大施政優先的關鍵腳步。

橋頭科學園區模擬圖。圖/橋頭科學園區模擬圖。

分佈在岡山、路竹的22家航太廠商,橫跨維修、內裝、機身、引擎零組件、以及起落架等構件生產,光是去年就為高雄帶來400億元的產值,成為產業升級典範。為解決產業升級及工業用地飽和問題,高雄市政府在和發產業園區引進低污染及低排放產業、在仁武產業園區規劃引進航太產業(金屬製品),盼以最快速度讓廠商進駐,並解決各式投資、用地需求等。

橋頭科學園區模擬圖。圖/橋頭科學園區模擬圖。

和發產業園區從2018年開始招商,目前進駐已達九成;而仁武產業園區、橋頭科學園區的航太產業招商,也將鏈結臺南科學園區、高雄(路竹)科學園區、岡山、仁武既有供應鏈聚落,進一步帶領高雄供應鏈藉由數位轉型跟創新應用,全面升級轉型,以優勢競爭力,在全球供應鏈搶下一席之地。

更進一步,規劃中的橋頭科學園區面積高達262公頃,可設廠用地164公頃,園區定位係以「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為導向,將引進包含半導體、航太、智慧機械、創新科技(5G、智慧機器人等)、智慧生醫等五大產業聚落,預估產值將達1,800億元,可創造11,000個就業機會。這項計劃已在去年12月6日獲行政院核定,陳其邁上任後透過與中央協調,盼各項開發行政作業「平行並進」,把計劃關鍵期程縮短3年,以「110年底廠商選地設廠」為目標。而位於楠梓高雄煉油廠遷廠後的廠區,高雄市政府也配合行政院規劃成立「新材料創新研發專區」,作為綠能材料的重要研發基地,投入創新材料技術研發,未來結合大專院校及引進研發法人單位,為高雄產業結構轉型提供技術與人才。

亞灣5G智慧城 投資高雄新契機

「5G應用愈快越好、越準越好,這也是臺灣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彎道超車的契機。」高雄市長陳其邁談及智慧應用在臺灣成功防堵疫情進入社區扮演重大角色的經驗,因此回到高雄後,他更加積極展開5G產業的部署,聯手遠傳電信、西門子與工研院等產、學、研領域,於9月26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辦「5G飆速、高雄領航-技術創新與產業商機高峰論壇」,共同宣布成立「高雄5G智慧城」合作平台,並將於亞洲新灣區設立5G AIoT創新園區,為傳統產業轉型與提供智慧創新應用服務,他同時也向系統整合商或國際大廠伸出雙臂,洽談投資的策略,盼結合現有的資源和成功經驗,解決企業在數位轉型的問題。為打造完整的5G、AIoT產業生態系,高雄市政府也看重亞洲新灣區的會展、商業、娛樂與觀光能量,將推動亞洲新灣區成為全台最大的5G、AIoT的新創試驗場域。

整合新創團隊,籌組智慧製造技術平台

今年9月,高雄智慧科技創新園區(簡稱KO-IN智高點)舉辦第二屆2020未來城邦–高雄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競賽導入「技術實證」機制,由入圍的14組新創團隊,針對高雄產業與政府部門亟待改善的需求及議題,提出數位接軌的科技解方,藉由「買家出題、團隊解題」的方式進行互動研發,過程中不僅創造了新市場商機,也為高雄產業與政府需求,提出最佳化的解決方案。

「高雄亞洲新灣區內高雄展覽館及高雄軟體園區已營運多年,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及高雄港埠旅運中心也預計將於110年啟用,未來可透過開放這些重大公共建設同時引進國營事業、大型企業及國際新創中心進駐,媒合新創與國際大廠合作,並協助新創輸出服務與國際接軌,一方面讓傳統產業轉型,一方面提供智慧創新應用服務,建構亞灣成為全台最大5G新創試驗場域,打造高雄港為智慧港;屆時高雄不只是人流、物流的輸入港口,而是連結國際市場的數位化智慧港,輸出的不只是傳統貨物,而是藉由文化與科技的結合形成的文化科技廊道。」

陳其邁認為高雄已站在歷史絕佳的時機點,不僅是挑戰也是機會,尤其面對國際快速變遷、面對全球布局,最重要的是做好準備、超前部署,為高雄下一個百年奠定基礎,他也將秉持「緊緊緊」的精神,實現後發先至、百年高雄願景。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關鍵字:競爭力產業政策地方智能生活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