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幾年國民黨的敗選原因在哪,從最近落幕的高雄市長罷免案就可看出端倪。
政策接連跳票不打緊,真正促使高雄人出門投票的,是韓國瑜毀諾、參選總統。怎麼解釋都無法說得過去,激起42%的罷免史上超高投票率,將韓國瑜推下市長大位。
這股不滿與失望,也一併考驗剛接下國民黨黨主席不久的江啟臣。他這屆主席的任期只有14個月,從國民黨128年的歷史中,江啟臣操盤的時間大約只有1/128,但這個1,卻可能是整個黨接下來改革轉型的重要關鍵。為什麼江啟臣要在國民黨四面楚歌時跳出來?
圖/罷韓投票結束後,江啟臣帶領國民黨員一起對結果發表聲明。圖片取自江啟臣臉書
或許很難想像,學者出身的江啟臣,小時候有段時間完全不會說國語。
幼年時,江啟臣跟爺爺住在豐原山上的果園,平常都說台語,進小學才慢慢學習國語的注音符號。後來自政大畢業後,前往美國攻讀國際關係,2002年回台,到東吳大學政治系任教,同時在台灣經濟研究院做研究,屢次代表台灣出外參加APEC等國際會議。
「規劃趕不上變化;變化呢,趕不上一通電話,」2010年大年初四,他過完年、準備從台中駕車回台北的路上,接到吳敦義一通電話,邀請他擔任新聞局局長,給他三個小時考慮,「一邊開車一邊想,一個半小時後到台北了,還不能做決定。」
他徵詢許多意見,最終發覺都是多問的,「關鍵時刻,只有自己能做決定,」江啟臣隨著開往台北的車,開到人生下一站。事後回想,「若當初拒絕,我今天不會是這個位置。」
接下政務官,對他來說是人生劇烈的轉變,然而在一年多後,江啟臣又接到一通電話。
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升格,豐原區立委徐中雄受邀擔任副市長,在地立委留下一個空缺。國民黨部尋覓黨內人才,發現江啟臣的出身正好是豐原,那時國民黨秘書長廖了以打來問:「你,可不可以去選?」
「一開始,我以為媒體愛放話,我一直說沒有這一回事,結果到三月時發現『是真的!』」江啟臣大笑。比起政務官,參選更是不歸路,他和太太苦惱良久。心中選擇只有兩種:離開行政院,不然就接受徵召。
後來他果斷決定參選,成功在2012年選上豐原的區域立委,被視為台中紅派的少主。儘管他坦承,在參選時對台中的地方派系一無所知,也不習慣給人掛上這樣的稱號。
「過去老實說,我對黨務工作沒有什麼興趣,跟許多縣市首長、立委想的一樣,只要把選區顧好就可以了,」2016年爭取連任時,結果卻讓他嚇了一跳:僅贏對手1400多票。
他意識到,政黨形象的重要性遠超過去的想像,這也是他參選黨主席的動機。
提到國民黨近幾年大選的挫敗,他認為這都是層層標籤所引起的負面印象導致,儘管一部分可能是來自民進黨的負面宣傳,但也有一部分是國民黨長久以來為人所詬病的地方。如「密室喬人」「因人設事,沒制度」「選完就脫黨」「不對社會重大議題發聲」。
圖/江啟臣認為,國民黨必須進行大改造,他稱之為「國民黨重設計」。
民進黨的優勢,相對而言便是國民黨的弱勢。如肯重用年輕人、經營社會議題,辯論後依然可以團結,「民進黨內部再怎麼紛擾,為了勝選,大家可以站在一起、一致對外!」
針對議題的發聲,江啟臣認為國民黨要積極和社會團體溝通,希望透過智庫扮演連結角色,「讓外面的人願意接觸國民黨,國民黨才有機會成為他的選項。否則很多年輕人不會把國民黨當選項,這是形象上面我們必須改變的。」
江啟臣直陳,國民黨絕非一無是處,還是要回到本質,找出其中的「經典款」。「其實國民黨是追求自由、民主的政黨!」只是過去因為歷史因素,讓國民黨長期處於威權形象,如今面臨首次全面在野的困局,才會如此不適應。「讓民主優化,甚至是兩岸推動民主化,是國民黨可以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