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疫情的「宅居族」,在家最常做的竟然不是上網!?

躲疫情的「宅居族」,在家最常做的竟然不是上網!?
作者:高宜凡
攝影:張智傑、蘇義傑
日期:2020-04-16

過去幾個月,橫掃全球的新冠疫情讓大家不敢出門旅遊,逐漸改變消費思維和採購行為,甚至因停班、停課、居家隔離等行政要求,開始嘗試在家上班和遠端教學。很多人好奇,宅居現象將對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從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發表的「宅居經濟大衝擊」調查,可看到不少值得注意的新趨勢。

你也開始宅在家了嗎?

最近流傳一個網路笑話,以前若整天宅在家,會被長輩罵不長進,被朋友笑是社會邊緣人。但在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的今年,阿宅們總算出頭天了,因為他們現在成了防疫英雄,連政府都都要求大家一起宅在家。

全新面貌的「宅居」時代,從此揭幕!

沒人流又難選購,百貨、影城、夜市受創重

當消費者減少出門意願,採買行為會出現什麼轉變?通路市場的板塊又會如何位移?根據東方線上在最近兩個月針對20~59歲民眾調查的「宅居經濟大衝擊」報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大家最關心的是,宅居潮流影響了哪些產業?

資料來源:東方線上圖/資料來源:東方線上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這份報告比較了2月跟3月消費者前往通路的的變化,發現近兩個月都有超過三成的消費者表示,有因為疫情而減少外出的比率,其中以:百貨公司、電影院、夜市等實體通路的降幅最為明顯。

至於以購買日常用品為主的量販店和超市,還有不用花費太多時間選購的便利商店,則相對穩定。

東方線上行銷部副總監楊少夫觀察,由於消費者顧慮感染風險的考量,這陣子受創較重的通路,多是需要一定來客數才能支應固定成本的門市,或者得花較多時間挑選的商場。

宅居多4小時在幹嘛?最愛自煮、購物、娛樂、打掃

其次,消費者宅在家的時間到底增加了多少?又都在做些什麼?

報告指出,在三月份的上班日,全體消費者平均每天在家時間延長1.7小時,假日則提高到2.4小時,近半數民眾的宅居時間都有延長跡象(增加超過一小時),以 40~49歲的中年族群居多。假使扣除未受影響的族群,主流宅居族上班日在家時間平均多了3.9小時,假日更多達4.4小時!

消費者擔憂感染風險,多不願前往遠程的戶外旅遊景點。圖/消費者擔憂感染風險,多不願前往遠程的戶外旅遊景點。

楊少夫分析,這些人不一定都是受疫情影響,或被公司要求在家上班,「也有一下班就趕緊回家,減少社交活動和感染風險的考量,」在這種狀況下,受衝擊的便是外食聚餐和採買逛街等通路,大家就算週末出門散心,也會盡量選擇短距離的就近地點,讓位於郊區的觀光景點大受影響。

至於多出來的宅居時間,消費者從事活動以:在家開伙、網路購物、線上娛樂、打掃清潔等居多,至於其他主流的宅居行為,如:看書、線上遊戲、訂外賣等,也同步上揚。

要注意的是,假使疫情持續擴大,衝擊到實體店面的營業,在家吃的「自煮」商機,就可能從網路叫餐和外送服務,加速移向調理包 冷凍料理等即時商品,相關的烹飪器具和線上料理課程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資料來源:東方線上圖/資料來源:東方線上

黃金「體驗期」!線上學習和遠距辦公後勢看漲

有產業因疫情深受其苦,當然也有因宅居風潮而受益的。

除了眾人皆知的電子商務和串流影音平台,楊少夫觀察包括:醫療保險、線上學習、網路辦公等解決方案,都在這陣子獲得許多重視,甚至變成許多人首次使用的黃金體驗期。

事實上,家人全部宅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是很好的世代「共融」時刻,很多年輕人終於逮到機會,可向長輩們示範如何使用網路工具,新世代員工也受到重用,成為線上會議和打造遠距工作平台的企業教練。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娛樂性質的網路影音多強調輕薄短小,以為把片子拍短,才有機會抓住用戶一閃即逝的注意力和零碎時間。但在宅居時間大增的情況下,不少人終於有餘裕好好瀏覽各站內容,對學習型的知識教材和強調深度的長時段影音,可說是千載難逢的行銷時機。

不需接觸真人的線上辦公和遠距教學平台,近來受疫情影響而用戶暴增。圖/不需接觸真人的線上辦公和遠距教學平台,近來受疫情影響而用戶暴增。

2003年的SARS風暴,強化了台灣的醫療公衛體系和流行病預防認知,也在往後帶動相關醫療和保健產品的銷售熱潮。2020年效應更強的新冠疫情,也會在接下來產生多股衝擊消費市場的後座力和長期趨勢。

楊少夫總結,因這波疫情而起的宅居風潮,將使消費者更習慣用網路滿足生活一切所需。而那些仍須仰賴實體空間提供服務的產業(如高檔餐廳、飯店),最好趕緊培養替代實體的交易模式,以及和更加難以取代的體驗。至於上述因禍得福的產業也要思考,疫情消退後能否延續這股消費熱潮?又該如何把意外進場的過路客變成熟客?

或許,等宅居禁令解除的那一刻,市場版圖又將產生另一波變動。

宅居風潮讓消費者大量使用無接觸的網路交易平台,受衝擊業者必須趕緊找出應對之道。圖/宅居風潮讓消費者大量使用無接觸的網路交易平台,受衝擊業者必須趕緊找出應對之道。

👉加入城市學FB官方帳號,即時追蹤最更多城市議題!

關鍵字:趨勢軟實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城市行銷】當客人都不出門了,傳統商家怎麼靠3D策略翻身?
Sony Mobile總經理林志遠:5G手機只有「快」沒用,重點是震撼體驗!
新冠疫情另一重大影響:數位商機提前十年到來!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