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座「公園裡的動物園」走過漫漫歲月,已難掩老舊。林智堅在擔任市議員期間,一次帶著小姪女來到動物園想重溫兒時回憶,驚覺動物園景觀雜亂蕭條、動物們活力不再,頓時想起電影《搶救旭山動物園》的故事。「旭山動物園與新竹市動物園背景經歷相似,都是當地人的兒時記憶,可惜卻長期疏於經營。」看到旭山動物園最後在新任市長支持下重獲新生、甚至成為日本人氣最高的動物園,激起他「有為者亦若是」的強烈鬥志:「以前的管理者不願在這處承載新竹人滿滿回憶的動物園上花心思,那我就自己來選市長吧!」
就任新竹市長後,「動物園再生」成為林智堅劍及履及的政見承諾。2015年4月,為了向交通部爭取跨域亮點計畫,率領市府團隊召開馬拉松式會議,修改簡報次數幾乎數不清,更親自帶領同仁到觀光局簡報,當年全臺只有6個縣市成功獲得補助,新竹市正是其中之一。
(圖說:有感動物園年久失修、動物們活力不再,市長林智堅與市府團隊啟動再生計畫,邀請邱文傑建築師加入,翻轉傳統作法,打造「對動物友善的動物園」。照片為新竹市政府提供。)
從小在動物園旁長大、與動物為友,林智堅將老動物園視為新竹市重要的人文資產,「再生」絕非「翻新」,而是「恢復」原有質樸風貌,串接幾乎斷層的新竹生活記憶。他堅持以「公園裡的動物園」及「對動物友善的動物園」為出發點,不只增加動物活動空間面積、打造對動物友善的環境,也增加人與動物的互動的空間,改變「把動物關在籠子裡」的傳統做法,翻轉傳統「動物被看」的模式,將動物園打造成生命教育的基地,讓孩子們來到動物園不只是遊玩, 還能從中體驗生態、生活、環保多層面深度教育意涵。
市長「動物優先」的堅持,與擔任園區設計的建築團隊想法,不謀而合。
「動物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保育動物?教育場所?還是娛樂場所?我們希望換個角度,從動物的立場來思考,也就是如何將動物們現有的生活場域,改造成類似動物原生棲地的環境,讓動物可以更自在的棲息在裡面。」 建築師邱文傑說。
第一步是擴⼤棲地範圍。新竹市立動物園內原本鐵籠眾多,長年限制動物們生活的範圍,因此設計出生態壕溝取代鐵籠,讓動物無法逃脫、也能悠然生活。至於鳥類,是跨越國界、地形、海洋的動物,除了籠子之外沒有方法可以困住,只能透過剪翼等方法才能達成,但這有違「動物優先」的核⼼價值,最後選擇「不展示」,只留下一處鳥籠作為孩子們的攀爬設施,其餘一律拆除,放鳥兒回到天際自由⾶翔。而鳥籠內的攀爬遊憩區,除了成為孩子們遊玩、放電的所在,也是體驗環境教育的全新場域。空出的空地則營造成生態濕地,吸引鳥兒「回家」造訪,自自然然成為園區一景。
(圖說:建築師邱文傑分享以前的動物園,動物不想回家,在新的動物園中,動物的棲地變大了,籠子也不見了,動物可以更自在的生活。)
動物們喜好的環境各不相同,邱文傑笑說必須將動物當成挑剔的業主,得好好滿⾜每個業主不同的需求,客製化出獨⼀無二的環境。例如長鬃山羊喜歡攀岩、伊蘭羚⽺喜歡在草原上奔跑,就要分別設計出山坡和平坦草原區,好讓它們盡情攀爬和馳騁。園區內遍植植被與濃蔭蔽天的珍貴老樹卻疏於管理,市府特別聘請樹醫師為每棵老樹看診、編號,納入管理,先把樹安頓好了,才來施工,令邱文傑感佩不已。依照不同動物的棲地,移植樹木與灌木,創造出適合的環境,在不新植⼤量樹木的前提下創造新的價值,現地共保留了高達七成的樹木,只做整理與修枝,全力留住老樹的歷史價值與生命力。
(圖說:有別於其他動物園,新竹市立動物園濃蔭蔽天的珍貴老樹是重要特色之一,更為動物創造最適合的棲地。照片為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其次是:禮讓自然。 當參觀動線與動物棲地空間重疊衝突時,誰該退讓? 這就是表達核心理念的機會,團隊選擇讓⼈們退讓、去⽅便動物們。⼈們必須進入地下道,穿越動物的動線,⽽動物只需要爬上⼀座⼩⼭丘,就可以跨越⼈們的動線,動物在上,人類在下。「在動物面前,人應該謙卑。完全表達對動物友善,這才是動物園的根本。 」
(圖說:設計不同的觀看角度,當家長陪伴孩子們到動物園,不只是遊玩,更從生命教育出發,教孩子體會動物優先、禮讓自然的思維。照片為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第三是:都市性。動物園位於城市的核⼼位置,周邊街廓交織密集,與城區居民生活緊密相關,為這樣具有存在意義與歷史價值的動物園做設計,其實比蓋⼀間新的動物園還要困難許多,因為有許多新舊之間的介⾯必須處理。「修舊如舊」是市府與建築團隊達成的共識,保留歷史的痕跡,同時讓新建築與之共生。邱文傑形容老建物就像一支錨,牢牢聯繫著動物園的初始原點,而新建築就像羅盤,指向動物園的未來,兩著必須兼而得之,以舊創新。例如大象門是由日本設計師模仿德國漢堡哈根貝克動物園大門所建造的,也是當年最流行的風格,為了呈現原味,特別費工去除層層漆色,露出最底層的銅綠,復古又典雅。過去大象居住的建築物面積較小,曾改為夜行館,現在則改造成純白色的故事屋,小巧精緻的空間擺上琳瑯滿目的繪本和彩色大座墊,誰來了也搶著坐,享受小屋特有的溫馨氛圍。
(圖說:新竹市立動物園就位於城市的核⼼,與在地居民生活緊密相連,承載著新竹三代人的共同回憶。照片為新竹市政府提供。)
改造動物園工程從2017年封園開始,歷時兩年多,林智堅形容,這是一場背著新竹市民深切期望、以及與動物的生命賽跑的嚴峻挑戰,「施工改造過程一定會產生的噪音、揚塵、人跡雜沓,都難免對動物身心狀態造成影響,所以工程進行不但要好,還要快。」他每週親自召開工作會議,與建築設計團隊溝通、緊盯進度,督促團隊把每一天都當成明天就要開幕般的奮戰不懈。三更半夜或是下雨天,都常有市府一級主管還來不及換下西裝革履就出現在工地現場;今年8月利奇馬颱風席捲新竹,動物園更成為市長勘災重點,就是要確保工程進度不受天災而延遲或影響工安。
如今,新竹市立動物園就要以全新風貌重新站在世人眼前了。林智堅眼裡有滿滿的欣慰與驕傲:「動物園再生是一項原本不被外界看好、過程極度嚴峻的挑戰,而我們真的做到,讓三代新竹人的回憶回來了!」邱文傑則感性地說,希望來新⽵的⼈們在城市中遊走時,會發現新竹公園這處城市綠洲,意外發現裡⾯有好多動物。「這就是新竹市立動物園獨有的驚喜:這裡不只是⼀間動物園,更是一座棲息著眾多動物的公園!」
【新竹市立動物園】開園日期:2019年12月28日地址:新竹市東區食品路66號※詳情請上官網查詢→http://bit.ly/2taFJjI
(新竹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