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枋寮鄉民戴昆財和水試所台東分所合作,成功培育出第一尾龍膽石斑魚苗,讓新龍社區的居民們以「龍膽石斑的故鄉」而自豪。可惜好景不常,往年一碗要上萬塊錢的龍膽石斑盛況已不復在。
過去數年,新龍社區發展協會不斷結合外部資源,積極尋找財源開發的各種可能。尤其,魚肉處理後剩下的魚鱗數量十分可觀,因此如何將這些廢棄物再利用的念頭也油然而生。
(照片來源:高志宏攝影。)
一開始,新龍社區找來老師教導,將魚鱗製成手工藝品,之後又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做成手工皂販售。只不過當時手工皂盛行、競爭者太多,沒有經過行銷包裝的龍膽石斑手工皂,很快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雖然遭遇挫折,但並沒有澆熄社區居民的希望。三年前,新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春來找上大仁科技大學,合作開發膠原蛋白凍。
熬煮六到七個小時,將魚鱗煮到熟爛直至膠質,再添加消費者喜愛的口味調味,譬如冬瓜糖等。富營養、美顏價值的膠原蛋白凍,甫推出就獲得好評。
隨著膠原蛋白凍熱賣,以前社區內隨處可見的魚鱗廢棄物如今幾乎絕跡,有時甚至還得先跟加工廠預定。而魚鱗加工品所帶來的商機,也讓以往只懂養殖的居民,體認商品包裝與行銷的重要性。
社區居民再接再勵,接續著又與中華醫事大學合作,從龍膽石斑的魚鱗中萃取精華,製造出一系列保養品。目前已開發出保濕精華液、保濕修護乳液、眼霜、面膜等四款,隨著地方創生的資源挹注,今(2019)年可望再推出兩款新產品。
(照片來源:高志宏攝影。)
為了逆轉人口流失的困境,讓年輕人看到回鄉的希望,新龍社區決定投入地方創生行列,預計朝生態旅遊發展,並逐步建構六級產業。
年初,新龍社區將魚鱗製成的美容保養品,重新包裝,建立了品牌「龍之美」。之後更找來了五位在地年輕人成立行銷團隊,希望透過專業行銷,能進一步整合在地特色,擴散品牌效益,藉此發展更多的社區產業。
這隻「愛地創意行銷」團隊,最早是由鄭芳昆、阮敏森、陳宏洋、郭育旻、邱柏儀等五位理念相近的枋寮青年,經林春來串聯而組成,之後又加入張耀龍、余金福兩位新成員。
這群平均年齡約35歲的青年,有的是外出後回鄉,有的是原本就一直留在故鄉打拼,但是各有各自不同的專業。譬如會平面設計、網站銷售、錄影剪輯、表演、導覽等。
經營景觀餐廳的阮敏森負責用網路行銷龍之美產品;喜歡導覽、平日正職身分是芒果果農的郭育旻,則串聯周邊紅樹林、浸水古道,結合沙窯和抓魚,打造農村小旅遊;陳宏洋負責攝影和美術設計;而有海外經驗的鄭芳昆和擅長行銷的余金福,則期望未來能帶著社區好物走向全世界。
林春來認為,跟社區的老志工相比,這群年輕人有更好的規劃能力和執行力,「有了他們帶頭,未來地方創生將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林春來充滿信心。
(照片來源:新龍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