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由於早期都市規劃相對缺乏整體通盤性的考量,愈是發展早的區域,建築、道路、交通動線往往愈錯綜複雜甚至混亂?新北市板橋區發展較早的府中地區正是如此。區內有臺灣藝術大學、慈惠宮、黃石市場、南門糕餅街、南雅夜市、林家花園等知名地標比鄰而立,向來是板橋人口密集、交通轉運的重要樞紐。十多年前舊板橋火車站遷至新板特區、新設了捷運府中站後,由於進出人潮眾多,道路空間更形狹小。新北市政府繼完成「板橋府中456空間改造計畫」改善捷運府中地區公共空間之後,為持續推動板橋地區都市環境再造,接續啟動「板橋臺藝大周邊改造工程」,提供周邊學生更友善的人行空間。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指出,臺灣藝術大學周邊為板橋重要學區,有大觀國小、華僑高中、大觀國中、中山國小等,但臺藝大圍牆周邊路段並沒有足夠的人行道,還有許多電箱、電桿等公共設施阻隔,以致學生、民眾經常得被迫走在大觀路上與車爭道,險象環生。新北市政府去年開始推動「板橋臺藝大周邊改造工程」計畫,與校方共同將圍牆拆除,增設全區人行步道,大幅改善行的安全,也讓道路交通恢復整齊通暢,成功創造用路安全、市容美化雙贏局面。
這項工程由臺灣藝術大學、大觀路郵局、板橋區公所及城鄉發展局跨機關合作,改造範圍從臺藝大校門至南雅西路路口沿線,全長約1公里。透過推倒圍牆、違章拆除並讓校園空間退縮,改為街角廣場、人行空間,部分路段因受限道路寬度及鄰房限制,無法施作人行道,也採用標線予以改善,可提供最深可達6至8公尺的開放空間。為尊重沿線自然環境,在設計上保留既有校園老樹與路樹,配合人行空間新植12棵喬木提供遮蔭,一改民眾與學生過去在馬路邊與車爭道的情形,更形成一條充滿綠蔭、順暢又安全的景觀道路,讓臺藝大旁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寬闊綠意的開放休憩空間,讓周邊民眾更樂於前往散步、運動、休閒,享受美麗的校園綠蔭及滿滿青春活力,為忙碌的城市生活增添更多悠閒意趣。
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板橋府中456及臺藝大周邊環境一系列都市環境改造是以重整都市廣場及人本空間環境,帶動整個區域的全面更新。變身後的臺藝大綠色廊道將成為板橋的新亮點,透過校園圍牆退縮,讓學生的學習走出校園,與社區生活結合;沒有了圍牆,也讓校園資源能與社區共享、把人潮帶進藝術的氛圍,讓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對象,如青少年、親子、樂齡、多元族群,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感受。
「板橋府中456公共空間改造計畫」在板橋舊市區釋放共超過7,000平方公尺的開放空間、3,000平方公尺的綠地,「板橋臺藝大周邊環境改善計畫」更提供長度1公里、面積約15,000平方公尺的人行、廣場空間,大幅提升板橋市區步行環境空間品質,也將臺藝大校園內綠地、老樹釋放與外部人行道整體規劃。
圍牆不見了,微風、陽光、藝術進來了,新北市要積極重建一座適合人們悠遊步行的城市,讓城市成為更宜居的所在。
★【24分之1 X 大觀藝術季】 募集城市快寫:https://daguan-one-twenty-four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