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的傍晚,來到桃園市政府的市長辦公室,桃園市長鄭文燦正和來賓一起下廚,製作多道好吃的雲南料理,讓大批網友看得飢腸轆轆,紛紛留言、高喊「好餓」。
這是為宣傳週末「龍岡米干節」的網路直播節目。但你知道嗎?當大家在電腦或手機前看得津津有味,樂得跟市長提問、玩互動遊戲時,鏡頭外的小編群,可是在一旁忙得不可開交,一會兒收道具、遞資料、還要隨時關注網友的留言。
根據近幾個月來的縣市長滿意度調查,鄭文燦均為六都之冠。如《遠見雜誌》一年一度的22縣市長滿意度調查,鄭文燦已兩度(2017-18)奪得最高的「五顆星」滿意度。除了市長本人的努力和施政獲得民眾肯定,隱身幕後的小編團隊,也是關鍵推力。
鄭文燦目前臉書粉絲團按讚數接近38萬,在22名縣市長中位居第四,僅次於雙北和高雄。今年3月初,市府團隊造訪洛杉磯、華府和紐約等地,沒有媒體隨行,依舊在輿論圈引發效應,原因就是在臉書分享的一系列貼文、照片、影音、甚至打卡動態。
目前掌管桃園市長社群平台的小編有三位。一位是25歲、台師大生命科學系畢業的蔡士豪,原本在市府新聞處工作,被網羅加入社群經營。另一位是28歲、擁有五年媒體資歷的王文萱。小編團隊的主管則是30歲出頭的市長室副主任施彥廷。背景看似沒有交集的三個人,其實都跟2014年的「318學運」有關。
五年前的318學運,還在讀大學的蔡士豪,參加立法院場外的抗議隊伍,台大政治研究所的施彥廷,在議場內擔任發言人,王文萱則被報社派去採訪,每天排班駐守現場。學運結束後,蔡士豪回老家桃園積極參與地方事務,施彥廷步入政壇,王文萱則到德國打工度假了兩年,繞了一大圈,三人又在桃園市長的小編團隊碰頭。
擔任過新聞局長的鄭文燦,對於網路新媒體並不陌生,他認為溝通方式可以更活潑,但仍須兼顧訊息傳遞的「精確度」。對於小編的要求,他希望透過社群平台讓大家知道:市長每天去了哪?正努力推動哪些政策?對於較嚴肅的議題,如二二八紀念日當天的發文、四月中屆滿40週年的《台灣關係法》,鄭文燦怕失了分寸,會抓緊發文角度,有時還自己上線修改,其餘的例行性貼文和活動新聞稿,就放手讓小編操盤。除抽空瀏覽網友留言,鄭文燦也會關注專業輿情分析文章,作為小編團隊的策略參考。
儘管時常被嫌「偶像包袱」太重,不過鄭文燦對於小編提出的點子,已經被訓練得愈來愈配合,逐漸能在鏡頭前展現放鬆的一面,甚至有樂在其中的感覺。
比方就職第100天的4月3日,小編團隊就替鄭文燦開了直播節目「燦哥秒回」,不但累積瀏覽量破8萬,連兩天前推出的30秒預告片,也有1.5萬次收看,效果極佳。鄭文燦還在影片下方幽默發文:「我知道大家都有在算,我的西裝釦子還能撐幾天,我誠實的說,就職以來,即將撐過第100天。」
當天直播除回應網友提問,小編還設計了「小考驗」趣味橋段,假使市長想推銷政績,不但得通過測試(如分享最近一次出糗經驗、對鏡頭做出喜怒哀樂表情),還得在一分鐘內快速講完。而鄭文燦訪美時和許多高頭大馬的美國官員合影,被網友加工製作的「燦哥顯瘦」梗圖,也被小編做成節目道具。
鄭文燦苦笑,以前自己當幕僚的時候,作風一板一眼,「現在換成幕僚決定老闆怎麼演出,」他觀察,現在網友們想看到的,「是一個有個性的領導者!」所以政治人物必須更親民,不能老講官話。
然而,迎合市場口味之時,他認為地方首長的發言也不能太過直白、比秀下限,「你講得太辛辣,隔天就上頭條,太平淡了,又不會被注意,」一言一行都要拿捏好尺度。「如果玩過頭了、變成綜藝咖,會沒有格調,還是要自然一點,」當過民進黨黨部發言人的鄭文燦多次提醒。
雖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和堅持,但小編們觀察,文膽出身的鄭文燦不僅學問好、出口成章、對許多歷史典故倒背如流,還不時會天外飛來一句有梗的話。
最近的例子就是,常被媒體追問總統大選話題的他,有次受訪時就來了段跟熱播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有關的評論,比喻角逐大位的各路人馬,各自打著不同的口號與旗幟,甚至拿出神明來背書,劇情精采度簡直不輸熱門連續劇,但最終由誰出線?仍須交由人民作主。「我們都不知道,市長竟然有跟這個(冰與火之歌),」小編們笑說。
「市長常自己看留言,」蔡士豪透露,被幕僚稱為「人體PDA」的鄭文燦,常在貼文中補充地方建設的相關數據和歷史脈絡,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交代清楚。當過記者的王文萱比較,以前的工作只是單純跑新聞跟寫稿,「現在必須揣摩市長的語氣,寫得精準之外,還要讓民眾看得懂。」進入市府團隊後,她觀察施政的角度也不一樣了,「以前追新聞總想要結論,請人家直接講重點。現在才知道,一個政策從頭到尾的過程,需要很多討論。」
看到愈來愈多年輕人嚮往走向小編之路,蔡士豪分享,小編工作樂趣在於可在第一時間接觸到市政資訊,工作自由度也高,但苦處是工時比較長、必須隨時應變突發狀況、即便休假也得盯著網路不放。「最麻煩的就是,要隨時想『梗』!」施彥廷一語道出每位小編心中的痛,「大家每天腦袋裡想的都是同一件事:網友們到底想看什麼?」
事實上,鄭文燦自己就是大學時參與了「野百合學運」,一路以專業幕僚姿態走向台前的成功案例。或許,當小編們參透了網友的喜好和輿論風向,便可從中洞悉民眾的需求和社會脈動,進而成為下一個政壇明日之星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