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實現了他們的移民創業夢

香港小夫妻來台開民宿 在台南老巷找到第二個家

香港小夫妻來台開民宿 在台南老巷找到第二個家
作者:陳育晟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19-04-24

閻業昌與太太一直有移民創業夢,台灣移民門檻較低、文化習俗接近,成為小倆口的首選。他們不畏第一次開餐廳失敗的經驗,與好友二度創業經營民宿,成功攬客。

台南市永福路二段有一個很接地氣的巷弄「蝸牛巷」,這裡每逢假日,總成為網美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

在這洋溢懷舊風情的巷子裡,有一棟老房子,支持了一對香港年輕夫妻的移民創業夢。


曾開早午餐餐廳 9個月認賠收攤

現年33歲的閻業昌、黃潔衡夫妻,就讀香港城市大學時,就想到海外闖蕩、創業。大學畢業後,兩人分別在餐飲業、電信業工作,雖然薪水不錯,但常自問,「下半輩子是不是就這樣繼續下去?」

兩人做了許多海外創業的功課。不少香港人選擇加拿大、澳洲,這兩地生活條件的確很好,但移民費用太高,起碼得台幣2000萬元,且這兩地開公司的規定也較嚴格。

相形之下,台灣移民門檻較低、文化習俗也接近,成為小倆口的首選。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2015年,台灣過去行之有年的「存款移民」政策停止,兩人憂心移民政策恐進一步收緊,於是趕緊動用所有積蓄,花了台幣600萬在台開公司,申辦投資移民。

兩人不想待在太繁華、和香港太類似的都會區,也想避開地震、颱風較多的東台灣,篩選後選擇到台南市,花了台幣10萬元請移民公司代辦手續。

2016年,夫妻倆正式移民來台,租了四層樓透天厝,準備一樓開早午餐餐廳,樓上自住,整棟每月房租只約台幣2萬至3萬元,和香港比起來,空間超大又超級便宜。

開業前,他們上網了解台灣餐飲文化,也到近40家餐廳試吃。兩人不習慣台南人的飲食習慣,看到左鄰右舍每天吃滷肉飯,不禁問,「這個重口味,那麼肥又油的食物,怎麼可以每天吃?」

為了做出市場區隔,過去曾到瑞典哥德堡大學交換過的兩人,決定挑戰台南人傳統飲食習慣,改走北歐風,餐廳取名為「北歐日常」,捨棄加工食物,以純天然高品質食材製作健康餐點,2016年10月開張。

但這次創業,以失敗收場。兩人工作的時間比過去在香港時長了一倍,但營收並沒有好到可以雇用員工。營運九個月後,忍痛關掉。

原本打算休息一陣子的兩人,卻因為好友意外邀約而開啟另一扇窗。

2017年6月,兩人的台灣好友,遇到蝸牛巷中另一棟閒置老宅屋主,脫口就問,「房子要不要出租?」沒想到屋主竟一口答應。

台灣好友馬上動了開民宿的念頭,並邀請正休息中的閻業昌、黃潔衡加入,他們有餐飲經驗,又有香港人脈,三人合力把房子租下來。


有溫度的老宅 外國客慕名上門

和蝸牛巷內其他老屋連成一氣,他們僅簡單布置整理,並未花大錢,就開張了民宿,取名為「民國58年 花好月圓1969」,呼應屋齡。

為了接地氣,對台灣法律一竅不通的黃潔衡,把所有民宿法規印下來細讀,有不懂的就問人,也懂得跟台灣公務體系搏感情,「慢慢就知道,手續要怎麼辦才會通過,滿有成就感的,」她說。

接著,為了營造懷舊感,他們向好友借了各種台式老傢俱,擺設在民宿,也把民宿資訊放在Airbnb等訂房平台,吸引各國觀光客。

營運十個後漸上軌道,由於價格便宜,雙人房一晚僅800~1000元,加上夫妻倆英文程度好,能在線上提供諮詢服務,吸引不少想體驗台南在地風情的長住背包客入住。循此合作模式,三人還到台東經營另一棟民宿「日日好野」。

嚮往台灣慢活步調的兩人,並沒有因為事業愈來愈成功而失去生活品質。喜歡運動的閻業昌在台南結交了一群慢跑的朋友,全台跑透透。而想多跟寵物貓相處的黃潔衡,則不時在臉書上分享與貓寶貝的親暱合照。

「現在這種生活節奏,就算到台北也有點困難,」習慣台南舒適圈生活的兩人,已不打算回香港了。因為台灣就是他們的家。


關鍵字:地方軟實力
陳育晟

陳育晟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