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學者紀金山 勾勒長照新想像

他是教授也是熱血社工 在台中沙鹿種下青銀共居夢

他是教授也是熱血社工 在台中沙鹿種下青銀共居夢
作者:滕淑芬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19-04-24

紀金山,50歲的非典型教授,催生全台第一座青銀共居的聚落。年輕人能揮灑創意,老年人可盡情享受老後,這裡是「好好聚落」,一個青銀共居的夢即將成真!

距離台中靜宜大學約五分鐘車程的「好好聚落」,藏身一座全台第一個青銀共居的實驗場域。迎接老化社會,這裡是打造年輕人與銀髮族共同生活、一起工作的創新基地。

這個3000坪大的沙鹿谷地,沒有確切地址,沒有直達公車,在2018年3月建築工地圍起前,曾是全台第一個由十多個顏色繽紛貨櫃屋聚集而成的文創園區,內有木工、金工、繪畫、陶藝等教學工坊,及咖啡廳、餐廳。


有了「家人」陪伴 老後不孤單 

兩年來,這裡共吸引30多萬名遊客來訪,是中部地區近來最紅的網美打卡景點之一。

2017年底,一座占地900坪的六層樓青銀宅在園區拔地而起,內有50間銀髮宅、17間青年宅,全台第一個青銀宅將呈現在眼前。

銀髮宅在台灣並不是新產品,企業財團蓋的淡水潤福新象、長庚養生文化村已有近20年歷史,但青銀共居宅卻是全台首創,還是一位窮教員出身的大學教授的發想。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如果有選擇,你想住在都是老人的養生村嗎?」好好聚落的催生者、也是規劃者,54歲的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紀金山反問。

他規劃的青銀宅是個「類家人」概念的跨世代生活園區,50歲就可入住,園區裡有意願工作的銀髮族可延長職涯,生活不無聊,空閒時還可到靜宜大學造價昂貴的體育館游泳、運動、散步,鄰近有醫院,老後不用擔心無人陪伴和照顧。

青銀宅只租不售。繳交押金、會員費後,每月再付租金,一樓將設「一站式」提供長照服務的照顧咖啡館。

對紀金山來說,這個熟年人生旅店,是他翻轉台灣長照服務模式的起點。為了蓋青銀宅,2014年他成立社會企業「有本」公司,集資1.7億元,從找地、買地、擘劃各種服務、向銀行融資,一步步落實這個圓滿退休人生方案。

他一點也不擔心招不到住戶,貸款銀行也信心滿滿,認為明年初建築主體蓋出來,50戶銀髮宅一定瞬間秒殺。

外表有點像小一號新北市長朱立倫的紀金山,不是死讀書的教授,反而很有生意頭腦。當很多人都覺得做長照會賠錢,但他獨樹一格認為,「做難的事就會有福氣。」

長年關心老化問題的紀金山,2010年成立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第一年就損益兩平,因此股東們相信,紀金山的社會企業一定也會賺錢。

占地3000坪大的好好聚落,過去兩年吸引30萬名遊客入園參觀。明年底全台第一座青銀宅就會在園區落成。


以創新服務顛覆長照模式

曾有媒體以「狂想」形容他的長照創業,但紀金山認為,「非典型」的形容,比較貼切。  

非典型在於,他不是空談理論的大學教授,而是捲起袖子,點點滴滴累積經驗。

他的創業火苗,點燃於2005年的一個長照研究案。

當時健保局想知道養護機構裡的住民,是不是使用較多健保資源?為了解真相,他面訪台北有立案的186家養護機構。訪談最後,他都會問機構負責人:「老了以後,你想不想住在自己的機構?」

「最好不要!」負責人千篇一律的答案,令他非常驚訝。紀金山說,服務提供者都不想用自己的產品,就像農夫種的菜,自己也不吃一樣,代表這個產業是低度發展。

更令人難過的是,養護機構的環境簡陋,很多老人家整天躺在床上,生活空間就是一張床和旁邊一個櫃子,「人生拚到最後,卻落得如此境地,真的會懷疑為什麼要努力?」

在大學教「非營利組織與管理」的他,因此決定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以創新服務來改變台灣的長照模式。

2010年,他成立福氣社區關懷協會,從照顧最困難的失智症患者做起。失智症可能合併妄想、遊走等精神障礙,安養中心不會照顧,精神療養院也不想收,常被當成人球丟來丟去。

他在台中清水高中附近買下一處200坪大住屋,取名為「社區生活支持中心」,內部還沒裝修好,就有民眾進來問,他的老媽媽有問題,需要幫忙。之後協會又找了另一處場地,照顧中重度智障者,讓憨兒學做烘焙點心,並對外銷售。

八年時間過去,福氣協會的員工從初期的2人增至80人,其中有40人是可到宅照顧失能者的照服員,一年經費約3000萬,九成來自政府補助。

然而,仰賴政府補助的非營利組織,申請經費往往需要半年,又沒週轉金,很難擴大規模。如果想蓋一座需要較大資金的青銀宅,就得另尋解方,社會企業於是成為紀金山的第二個創業。


創業靠股傻勁 出資3000多萬

2014年他找了13位股東,一人出資300萬,成立「有本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群包括光田醫院院長、在地里長、愛長照負責人、靜宜大學財團法人,和他的學生。這兩年陸續增資三次,有天使投資人、長照合作伙伴加入,也開放員工認股,目前資本額已達1.7億元,但紀金山一直是最大股東,他個人就出資3000多萬元。

這又是紀金山的非典型之處,這位小學教員出身的大學教授,原來很會投資理財,不但藉此改善家境,也成為他創業的第一桶金。台中師專畢業後,紀金山就留在家鄉龍井當國小老師,32歲考上東海大學社會系夜間部研究所,一路從碩士念到博士。2002年進入靜宜大學社工系任教至今。

公費師專生的他,與也是小學老師的太太,兩人薪水只有3萬時就開始跟會,最高多達15個會;何時要標下那個會才能賺得最高利息,都在他數學很好的腦袋中隨時打轉。念博士班時,他又跟著當時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高承恕學習國際金融知識,練就一身理財本事。

「成本效益是我的內建程式,」曾買過法拍地、權證、股票、期貨,都有所斬獲的紀金山說,尤其法拍地放幾年,一轉手就是五倍利潤。

但後來他認為,法拍地沒有任何生產力,這樣賺來的錢等於是在剝削下一個買主,於是就不再投資法拍地。

目前福氣協會、有本公司和照顧咖啡館的員工已有100人,其中有20多人是紀金山的學生。這又是他的非典型之處,他是一位會為年輕學子創造工作機會的大學教授。

紀金山說,年輕人都想當文青,咖啡館最文青了,就開間照顧咖啡館吧!

但其實來照顧咖啡館工作的年輕人,都要從第一線家事服務做起,除了要會煮咖啡、做餐點,也要到案主家打掃清潔、幫老人家洗澡更衣餵食,還要為案主對接政府的長照資源,包括媒合看護、護理師、復健師、租借或購買輔具等。

「年輕人要有溝通能力,但打掃的手不能停下來,」這是紀金山對員工的要求,因為到案主家服務,如果只是一直陪老人家聊天,但手不勤快,案家就會覺得你沒有在做事。

紀金山說,台灣年輕人不是不想投入長照,通常都是爸媽有意見,不斷澆冷水,其實長照是有社會價值和經濟產值的。

兩年前自靜宜大學社工所畢業的李依仁,就在長照領域看到未來。2016年12月她參與籌備台中第一家照顧咖啡館,2017年4月開幕,一年後就從店長升為督導,薪水比一般照服員的3萬元,還高出1.5倍。

26歲的她,目前負責輔導台中市政府在各區布建37間照顧咖啡館,舞台大得很。「紀老師很嚴,也很有想法,跟著他可以磨練自己,」她說。

但令她好氣又好笑的是,剛開始爸媽覺得紀老師是詐騙集團,常常叨念:「就是要利用你」。後來外公中風、外婆身體變差,媽媽照顧累到天天打電話來哭,透過她,為外公外婆找到居家服務,父母才終於了解到,這是一個可以幫助家人,也幫助他人的有意義工作。


人生的美好 在回歸本性發光

紀金山就讀台大經濟系的小兒子,暑假曾到日本一家長照機構實習,沒有薪水,還要自付機票、食宿費,但他心甘情願,從扶著老人家上廁所開始學,就是想到日本學些爸爸不會的長照管理知識回來。

在紀金山擘劃下,目前五間照顧咖啡館運作順暢,他也準備開放加盟,希望兩年內能在全台布建200家。

他認為照顧咖啡館的密度若能像便利商店那麼普遍,長照服務才是真正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

過去兩年多來,來好好聚落參觀的學界、長照業者、建商、官員和媒體一批又一批,大家最常問他,蓋青銀宅有什麼困難?

「沒有。蓋青銀宅需要資金,但我不是蓋5000戶,而是50戶,我的風險就是把它做好,」紀金山說,青銀宅只會蓋一棟,做出一套SOP模式後,傳達給建商、政府部門,有本即退居幕後,提供諮詢與管理服務,成為管理顧問公司。

從讀研究所開始就深受睡眠障礙所苦的紀金山,苦笑自己是勞碌命,也可能是過動兒,因為他只要白天動能沒用完,晚上就難以入睡。

創業以來他每天都累到翻,每學期還有四門課,回到家竟然可以倒頭瞬間入睡,他才了然,原來「生活即工作」,是他安眠入睡的解方。

經常讀《無量壽經》的他,拿經文期許自己,公司取名為「有本」,來自「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紀金山表示,人生的美好在於回歸本性的發光。而把難的事做好,贏得尊敬,這就是「有本」的使命。


關鍵字:人物多元包容
滕淑芬

滕淑芬

遠見雜誌特約資深副總編輯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