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有多少收穫,就要付出多少心血。」在卓蘭雙連社區果園打拼大半輩子的邱立章,對留鄉接手農務三年的兒子邱益村如是期勉。邱立章說,務農就是看天吃飯,即使豐收也可能面臨產銷崩盤的困境。中原大學企管系師生與在地果農合作,帶來耳目一新的翻轉力量。
「透過中原的行銷體系,辛苦種的水果不再只能透過批發市場銷售,還能去價格更好的百貨通路,同時建立品牌提升知名度,真的非常感謝。」邱立章表示,像是374項農藥檢驗嚴格品質控管、土壤檢測等,中原團隊帶來讓農產升級的方式,也讓兒子看到務農的新希望。
事實上,卓蘭地區人口外移嚴重,年輕人嚮往去都市發展,留鄉、回鄉者少。26歲邱益村不諱言也曾想往外跑,然而學歷不夠、父親年紀漸高,他決定跟著父親邊做邊學,也實際參與中原大學的計畫,「農業可以走不一樣的路,我想這會是青年返鄉的誘因,也讓我有信心扛起爸爸的重擔。」
振興卓蘭農產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偏鄉小學是社區核心,一旦因學生數不足廢校,將加速人口流失。」中原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李明彥,也是卓蘭計畫主持人表示,地處偏鄉的雙連、內灣國小都曾面臨廢校危機,「我們成立社會企業打造『雙連梨』品牌,將收益三成回饋給國小、三成回饋給果農,另四成給股東、回饋社區,不僅成功讓消費者認識卓蘭優質水果,更連續兩年創造平均500萬的營業額,幫助在地農民增加10%的收入,並挹注20萬元收益給國小,成功化解偏鄉小校廢校的危機,為卓蘭帶來希望。」
內灣國小教導主任莊雪芳在地深耕多年,積極參與偏鄉社區與學校的振興計畫。「中原大學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正是以教育的高度,為社區與小校帶來多贏。」計畫結合卓蘭四大水果包括雙連梨、內灣葡萄、景山柑橘、白布帆楊桃,協助小校發展特色教學,讓孩子認識故鄉、認同故鄉,真正紮根在地。「打開孩子的眼,也打開孩子的心,教育的影響無價,也讓小校更有未來。」莊雪芳說。
另一方面,大學生下鄉務農,又是一番全新學習。碩士班畢業就參與卓蘭計畫的蘇上容,是「雙連梨」社企創始員工,「從果實架接、裝套,到包裝、宅配等,很多是課堂上沒教過的。最開心的是能發揮所學,把美麗的水果送進優質通路,為社區創造繁榮的商機。」
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表示,中原大學推動全人教育,期許每一位學生身心靈健全發展,以智慧善用科技與人文的專業知識,造福人群。「中原大學實踐USR正是結合全人教育的理念,除了專業成長,更能自發地對社會付出、對弱勢關懷。」
積少成多,「臺灣好事」:https://inspiring_taiwan.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