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拿出身家性命當資本,要花3億元養雞,只為了吃個安全衛生的雞蛋,這人是不是瘋了?
今年43歲的禾蛋蛋品創辦人胡明鑫,就是如此瘋狂。他放棄藥廠的高薪,抵押房屋、向親友和銀行借錢,在沒有企業、財團支持下,成為全台灣投入最高資金的個體蛋農戶。
胡明鑫的家族沒有農民背景,他是在求學中找到對農業的興趣。從台中高農(現為興大附農)第一名保送嘉義農專(現為嘉義大學),到插班東海大學,他一共念了七年畜牧,畢業後又在農企公司上班,賣了十多年牛乳和飼料添加劑。
他本來可以當安穩的上班族,可是工作中會接觸雞、豬、牛農,每當他參訪國外畜牧業時,就發現台灣的畜牧環境跟不上國際,尤其雞蛋的生產更讓他覺得跟不上時代,開始思考台灣雞蛋產業該何去何從。
他求學時,他的老師曾經說,台灣蛋農為了穩定供應雞蛋數量,將老中青三代的蛋雞,關在同一個籠子養,老的蛋雞淘汰了,年輕的蛋雞接力生產,依此循環。但如此的結果是雞籠永無潔淨的時候,根本無法好好消毒,容易傳染疾病,衛生堪憂。
「現在,我的老師70幾歲了,情況依然一樣,」胡明鑫感嘆。
他回憶,高一課本就提到,理想的蛋雞飼養方式,是同齡雞要同時放進籠子飼養,同時淘汰,「統進統出」。這樣,每一批蛋雞淘汰後,就立刻清理雞籠,消除病毒,避免禽流感,也能增加蛋品安全。但是,現實裡,他很少看到台灣雞場按照書中的標準飼養。
「能否集結消費者力量,改變台灣的蛋雞飼養現況?」多年來胡明鑫一直在心中想著。2016年,他果斷放下上班族生活,一腳跨入蛋雞業。他還找來16名畜牧界朋友成為股東,每人掏出一些資金,一起打造價值3億元的高級雞舍。
沒想到,光是找場地,就到處碰壁。按照法令,牧場必須遠離社區、學校、醫院,找了20、30次,才落腳在嘉義縣大林鎮。
3億元可以在台北市精華區買三棟豪宅了,為什麼蛋雞要住得比人好?
來到嘉義縣大林鎮的一塊稻田旁,老遠就能望見兩棟建築物,這就是12萬隻蛋雞的「豪宅」。如同人的豪宅,億元雞舍門禁森嚴,每道門都緊緊上鎖,外來的人、車,必須先表明身分、浸泡消毒水,若非允許,無法入內窺其面貌。
連《遠見》記者要入內採訪拍照,都得先沐浴,換上隔離衣、鞋,才能進入。
一推開門,咯咯聲不絕於耳,眼神發亮的蛋雞,在比一般雞舍籠子寬敞多的空間裡自由走動,飼料沿著履帶,自動送到眼前,雞隻只需低頭,就可食用,糞便則反方向運走,防止交叉汙染。
抬頭仰望,挑高九公尺的天花板,只見雞籠層層疊起,數一數,從上到下共有八層,幾萬隻雞住在裡面,卻沒有雞糞異味,反倒吹來陣陣涼風。原來這是密封水簾雞舍,除了以水降溫,還有28個抽風機,即使戶外高溫34度,裡面只有27度。
胡明鑫相信,如果雞快樂,蛋的品質就能提升。因此他跟隨國際趨勢,重視動物福利,採用人道飼養,每隻雞的活動空間比台灣坊間常見的A4格子雞,大了至少八倍,還設有磨爪器、產蛋箱,符合雞的習性。
另外他還有一部購自日本的洗選機,一小時可以清洗三萬個蛋。為了保持雞蛋新鮮,室溫控制在22℃,再以7℃的冷藏車將洗選蛋送往賣場。
他並實施自主管理,每週檢驗蛋品及飼料,連雞糞也經過機器乾燥,變成肥料,免得影響環境衛生。
「就是這分堅持,我願意投資胡明鑫,」飼養乳牛的豐樂牧場老闆黃常禎,一口氣豪邁拿出800萬元投資胡明鑫。
與胡明鑫彼此相識八年的黃常禎觀察,胡明鑫實事求是,販售飼料添加劑時,總是事先送驗,詢問獸醫和學者,再拿出客觀的檢驗報告給農戶。黃常禎的乳牛吃了後,健康改善,泌乳量也增加,從此對胡明鑫很信任。
「養牛養豬養雞不是憑感覺,要有科學數據!」胡明鑫回憶擔任銷售員期間,想要了解動物藥療效,曾經拍了兩個月的雞糞照片,觀察蛋雞下痢有無改善,還曾送驗150頭豬的健康情況,追蹤蛋白質添加劑能長出多少肉,因而熟識獸醫師、畜牧專家,成為創業伙伴。
彰化縣府特約獸醫師楊育瑋與胡明鑫認識四年多,很滿意他銷售的產品,因此也投入數百萬元,支持他完成夢想。
連東海大學農學院院長江文德也願意小額投資。過去數年,江文德經常幫胡明鑫檢驗飼料添加劑,發現這位銷售員十分特別,比農民還積極,總是追根究底,想要查出飼料營養和動物成長的關連,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胡明鑫的雞場已經取得台灣農業標準學會發給的人道認證標章,他還要申請國際認證SQF邁進。他相信,若能贏得消費者認同,改變台灣畜牧飼養環境,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