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每年6月《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每年7月份,《遠見》也邀請專家、並請縣市提供意見,挑選出最能檢視縣市競爭力的指標。透過中央各主管機關的統計數據,進行評比,客觀地檢視整體競爭力。
2018年,《遠見》以經濟與就業、教育與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治安、公共安全與消防、醫療衛生、生活品質與現代化、地方財政,以及社會福利等九大構面進行評鑑,共100項指標。
惟,澎湖、金門、連江三縣市由於資料不齊全,僅分析本島19縣市。
今年除了台東縣外,前十名清一色都是「市」級單位,城鄉差距,清晰可見。綜觀前五名,有三個是人口不到50萬的小城,足以見得小地方建設集中,反而更易治理。
資源得天獨厚的台北市,依然處於不敗地位,穩居2018年之冠,在九大構面中拿下經濟、教育和環境等三項冠軍,進一步觀看百大細指標,更有22個第一名。不過去年,台北市登上四大面向、27項細指標的龍頭,今年氣勢明顯減弱。
一路從2015年的第八名進步到第今年第二、13縣市之冠的新竹市,百大細指標一舉奪下15座首獎,進逼台北市。
在今年縣市長滿意度表現並不突出的嘉義市,在總體競爭力卻拿下第三名,尤其在醫療構面及百大細指標中有14項,都拿到各縣市第一。
最值得一提的是,台東縣打破偏鄉魔咒,不僅在整體競爭力擠下高雄、桃園、台南等直轄市,更一舉在治安、公安、社福等三大面向問鼎龍頭,也在14個細指標超越群倫。
首次進入十強的基隆市,不僅市長林右昌在6月份公布的施政滿意度逐年提升,硬底子的指標數字,也沒令市民失望,不但全台財政表現最佳,也有四項細指標勇冠全台。
而花蓮縣雖未進入前十名,但卻和台南市一樣都進步四名,奪得了今年整體表現最佳進步獎(台南由第11名進步到第七;花蓮則由第15名進至11名)。
相對而言,宜蘭縣、台中市和嘉義縣今年總體成績皆為各縣市退步最多(5名)。
接著解構九大面向成績!
首先是「經濟與就業」。身為台灣政經中心的台北市,無意外地再度蟬聯榜首,在經濟15項細指標中,七項拿到第一。
去年第五名的新竹市,今年衝上了亞軍,平均每戶消費支出達104.96萬元,各縣市最高,而老化指數只有66.59,全台最低。
今年在經濟構面異軍突起的是南投縣,顯示縣長林明溱施政效益漸顯,從倒數第二第18名飆進第11,拿下最佳進步獎,勞動力參與率61.7%,居全台之冠。
近來南投設立「青年職涯發展中心」,「創客基地(Maker)」還提供產品製造設備,如3D列表機、CNC雷射刻機等,鼓勵青年發揮創業發想。
同為農業大縣的屏東縣,縣長潘孟安也在經濟層面著墨不少。目前全縣已完成六處產業園區開發,年產值達1826億元。隨著167公頃農科二期計畫在明年完成,可望再為屏東的產業加分。
在教育與文化方面,台北市一枝獨秀,12個細指標中獨得五項首獎,包括大專以上人口比例、圖書借閱率、教育科學文化占總歲出比例、人均文創產業營收總額,以及歷史資產保存個數。
雲林縣則是今年在教育面向的最佳進步獎,從去年第18名,前進九名,人均出席藝文展演活動次數為21.5次,相較於去年增加了19次,進步最多。
近來雲林縣規劃國際級年度帶狀藝文盛事,文化部台灣文化節慶國際化及在地文化支持計畫,1╱4的案子由雲林縣拿下,為全台最大贏家。
新北市在教育構面亦進步二名,從去年第九名,晉升至第七。新北設立公立學校不遺餘力,目前已新設校九校,改制三校,提供1.23萬個就學機會。
嘉義縣則在大專以上占15歲以上人口數增加1.32個百分點,以及每位教師教導國中小學生降低0.9個百分點,皆是全台優化最顯著的,該縣實施學力檢測多年,了解學生學習成效,引導教師分析,以確保教學成效。
再來檢視各縣市在「環保與環境品質」,前五名清一色是北台灣縣市,不過南部也急起直追,台東、高雄、嘉義市都比去年進步四名。
以往給人空氣不好印象的高雄市,今年排名第11名,而高雄平均每人每年用電增加率2.43%,是全台最低。原因是高雄市府採取多管齊下的空汙管制,包含訂定多項全國最嚴標準、加碼補助汰換二行程機車、空品不良洗街長度加倍等。
而全台工廠最多的桃園市,對環保也著力不少。為了改善環境,有許多創舉,包括補助40家寺廟安裝空品智慧監測設備,連動排風設施來改善空氣品質等。
彰化縣則是全台平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最低縣市(286公升)。縣長魏明谷努力減少稻草露天燃燒,推廣腐化菌有機肥運用於稻草處理,切割翻耕現地掩埋再利用,成功推廣面積達3.76萬公頃,改善比例為全台第一。
治安方面,民風淳樸的台東縣持續蟬聯全台第一。
至於排名第四的台中市,也努力擺脫治安黑鄉的汙名,刑案發生率為每十萬人962.89人,全台最低。
台南市的治安與去年相較也拿下好成績,進步了三名,已建構防詐三道封鎖線,成功阻絕車手於台南市外,從2016年起警察各分局陸續成立「超商、金融機構」LINE群組後,防止詐騙。
「公共安全與消防」在19縣市中,反而是小城做得比較好,前九名統統是60萬人以下縣市,而最後三名則全由六都包辦。
榜首台東縣,每十萬人消防人數136.65人,並比去年增加14.82人,每萬人消防車輛數2.51輛,都是19縣市最優。
同樣是小城宜蘭縣,每千戶消防栓數40.9座、失能傷害頻率降低1.32個百分點,績效佳。
至於「醫療衛生」方面,嘉義市在前衛生署長涂醒哲領軍下,成績斐然,稱霸19縣市。每萬人執業醫事人員227.85人、每萬人病床數146.11床,並比去年增加2.27床、規律運動人口比率38.10%,讓其他縣市望塵莫及。
向來被醫療資源貧乏所苦的屏東縣,在縣長潘孟安努力下,每一位護士平均服務病床數減少0.06床,是19縣市中效益最卓著的。
再來是評定一個城市是否夠「先進」的「生活品質與現代化」構面。前七名中,就有五個直轄市進榜,而前三名更都被北台都市包辦。
位居第一名的桃園市,每百戶擁有的行動電話數為264.3支;電動機車補助輛占機車登記輛比例0.9%;每萬人公園、綠地、兒童遊樂場、體育場所及廣場面積數較去年增加1.13公頃等,都明顯勝出。
排名第六的新北市則標榜自己是以全國最快的速度推動社會住宅的都市,已完工2139戶青年社會住宅,預計今年底可達5619戶。
而農業大縣雲林縣則以平均每人居住面積最大,達19.03坪,最為人稱羨。
近幾年,地方政府的財政成為評斷縣市首長政績的一大顯學。而以往財政狀況被詬病的基隆市,近三年歲入及歲出餘絀平均增加率達49.79%,躍為全台財政最健全的縣市。
而可圈可點的是,稅收遠低於六都的新竹縣、花蓮縣,都在財政表現有長足的進步。
今年首度在財政面向擠進前十名的新竹縣政府團隊,以公開比價方式,借低利還高利,支出的利息費用從2009年底每天180萬元降至76萬元,讓發燒的財政迅速降溫、止血。
位於東部的花蓮,去年該縣的稅收成長率32.3%,相對於前一年大幅增加了39.2個百分點,合計七年多來還款了30.04億。
最後則是社會福利構面,台東志工人數占15歲以上人口比率高達3.99%、長期照顧社政服務項目服務人次占老年人口比率為10.78%都是全台之首。
而從去年名列第16晉級到第7名的苗栗縣,一下進步了九名,是全台在社福進展最明顯的縣市。其中,苗栗縣補助身心障礙者生活輔具人次與身心障礙人口數比率是0.10%,更是各縣市第一。
苗栗縣府爭取到台灣期貨交易所、統一企業等機關團體贊助「實物銀行計畫」,合計一共贊助127品項實(食)物,定期提供苗栗縣內11萬723戶次弱勢家物資與高單價消耗品。
各縣市條件互有所長、各具優勢,地方政府若能截長補短,亦能有效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