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人煙稀少的川沙新鎮連民村,在台灣社造團隊進駐後,以宿予民宿為品牌改造,預計兩年內打造50餘棟風格迥異的特色民宿,讓樸實農村譜寫樂活田園新風貌。
沒想到在國際大都會上海,清晨起床能聽得到響亮的蛙鳴,望見白鷺鷥飛翔在稻田上。
就在距離浦東迪士尼樂園約三公里的川沙新鎮連民村,由於該區被劃為農業永久保護區,沒有工廠,也沒有商業區。村子人煙稀少,村舍老舊,人均年收入1萬1000元人民幣,是上海少見的經濟欠發達區域。
但近來,這裡已由台灣人主導,打造出饒富地方特色的文創部落,讓城市人體驗了難得的鄉村野趣。
一向鮮有外人的村子,最近變得很熱鬧。
一棟棟的農居拉起紅布條,上面寫著「住進別樣時光」,房屋都一一編上了號。速度飛快的施工隊,開始將破房子改裝成漂亮的樓房。緊接著一批又一批的上海市領導,馬不停蹄到村子裡來調研。
從小在連民村長大、48歲的閔建紅,就跟多數村民一樣,也忙碌起來。
原本她為了小孩上學,從村裡搬到鎮上,順勢找了坐冷氣房的工作。但村子裡空了多年的破房子,竟然有台灣人看上,不只想租,還不用她出錢,幫忙改建成「紡織之家」。
起初她怕被騙,不願意出租,後來看到鄰居房子被改裝成漂亮的新房,變身為一棟棟豪華民宿,才動了心。
台灣人打造的文創部落,誠徵民宿管家也深深吸引她。她辭去鎮上工作,特地花兩個月去連鎖酒店學習房務,就是為了想到村子裡的民宿上班。
振興日趨敗象的農業,改造農村景觀變得有魅力,協助農民走出困境,正是明珠富想川沙上海民宿文化這間公司,在連民村進行的一場大作戰。
今年1月,實驗的第一棟主題民宿「烘焙之家」改建完成。出人意料的是,在8月初正式營業前,便已接待了2300人次的上海各級官員,等於平均每天見12位領導。
形形色色的官員紛至沓來,原因並不是因為民宿建得有多豪華,而是這裡針對大陸政府多年急欲解決而未果的「三農問題」,提供了參考。
一切要從台灣夜市說起。出生西門町、小學畢業舉家移民加拿大的王冠倫,1997年到上海經商,創辦花嫁麗舍婚慶禮儀服務。
時常往來兩岸的他,一開始受台灣友人所託,在上海覓址開台灣夜市,最後選中川沙新鎮。
2016年6月裝修之際,上海市政府頒布了《浦東新區促進特色民宿業發展的意見(試行)》,鎮政府便邀請王冠倫參與,以面積4.6平方公里的連民村為「試驗田」,打造特色民宿。
這紙獨特命令,是中國第一個關於特色民宿的官方意見,第一次讓民宿有專法可管。
2016年10月明珠富想川沙上海民宿文化公司(簡稱明珠富想川沙)成立,以「宿予民宿」為品牌,希望將連民村打造成民宿村。
股東除了王冠倫,還有一群台灣人,提供台式經驗;另外由東方明珠地產這家大陸國企負責出錢建設,及川沙新鎮政府、負責未來IPO的基金。
至今不到一年,來自台灣的民宿文化、文創設計與農村學,已徹底改變了連民村。
回想起一年多前第一次來到連民村時,王冠倫被十幾隻狗團團包圍,齜牙裂嘴吠吼,久久不能動彈。接下來的一個月他每次去,都看到村民在河裡裸泳。
連民村沒有古村落小橋流水的詩情畫意,也缺乏歷史人文,1500棟民房,只有3700位常住人口,大多數是危房。找不出亮點,怎樣打造特色民宿?
王冠倫結合在台灣經營旅館十餘年的現任明珠富想川沙營運總監廖友為,採用台灣社區營造的精神,以「共好」「尊重自然」為原點,展開行動。
王冠倫認為特色民宿不應該是農家樂(類似台灣的土雞城),也不該把村民全數遷走,改建渡假村,而應該是有獨特的互動體驗,最重要的是有人情味。他們提出「一棟一品一主人」的新型態民宿,每一棟樓都有獨特的建築設計,提供獨立的體驗,以及一位專屬的民宿主人,為客人訴說獨一無二的故事。
團隊提出的條件非常優渥。民居出租給宿予,租期15年,每年一次性支付全年房租給房東,同時每年遞增5%租金,房稅地稅由宿予負擔,最小的民居80平米租金,第一年是3.6萬人民幣,若是555平米,則為14.34萬人民幣,最大的711平米則是15萬人民幣,居民接近全數實拿。
同時,每一棟民居的改裝費用大約是270萬到320萬人民幣,屋主不需出一毛錢。15年後,改建得美輪美奐的民宿及傢俱全部送給屋主。
儘管條件很吸引人,然而一開始,村民意願卻很低,因為都擔心屋子被拿走。透過政府官員再三保證,終於有第一戶願意。屋主開開心心抱走13.5萬人民幣,但是每天比施工隊早出現,又最晚走,總是在現場監工。
隨著工程動了起來,施工現場變得愈來愈像馬戲團,天天都有一群村民參觀,都想知道破屋子最後會改成什麼模樣。
結果,當土房子花了一大筆錢重新裝修成落地窗別墅,內部裝潢宛如高級義大利莊園,大家都驚呆了。村民同時發現,這筆裝修的費用遠多於動遷的補償費,終於卸下心防。
從一開始一房難求,如今近百棟民居的屋主上門,排隊等著經營團隊去收屋,「這是很大的變化,」王冠倫不禁感歎說。
宿予民宿希望在兩年內創建一座文創部落,至少50餘棟風格各自迥異的民宿,主題聚焦文化創意,令每位民宿主人的故事都是一個傳奇,等待旅人來發現。
發想民宿主題時,不可避免要從當地聚落形成的過程中挖掘,答案便是上海的海派文化。上海是全中國最能夠接納外來文化的城市,也就形成了宿予民宿如今的「文化綜合體」。
截至今年8月初,已完工11棟主題民宿。例如烘焙之家充滿烘焙風,吸睛之處在於一樓共享空間的大工作桌,旁邊還特別蓋了披薩窯爐,當旅客入住,可以體驗親手揉製餅皮、把披薩鏟進爐內。
來到陶藝之家,則彷彿進入古代書生的書房,茶棋書畫俱全,另一位學有陶藝專長的民宿主人,則示範捏出杯子、盤子。
再一間台灣故事之家,由2016年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台灣設計師操刀,以天燈為造型主題,恰巧旁邊有一條河,河的倒影搭配燈光效果,遠望彷彿見到數百個天燈緩緩上升。
紡織之家的主題則是客家藍染,同樣找來台灣設計師。川沙新鎮過去是江南紡織的發源地,民宿樓上的房間布置都跟紡織有關。
要讓民宿活起來,靈魂人物自然是民宿主人,他們皆為某個領域的達人,擁有某方面的文創技藝。第一批的民宿主人則全部來自台灣,帶來台式服務的細膩度,肩負培訓村民或大陸人擔任未來的民宿主人。
廖友為提出「十萬青年十萬薪」的計畫,在台灣招募有興趣到大陸擔任民宿主人的台灣年輕人,工作100天領10萬台幣薪水,迄今已有三位報到,「讓內地人看到台灣人的不一樣,」廖友為說。
當農村變成民宿村,也為當地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預計到年底,宿予將會聘用77位村民,吸引外流人口返鄉。
宿予民宿的經營方式,與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度提出「田園綜合體」的政治命令不謀而合,亦即藉由農業、文旅與地產的結合,讓農民從第一產業的種田升級到第三產業服務業。
入住宿予民宿,不是直接開車到民宿門口,而是坐船。
來到名為「住進別樣時光」的接待中心,由專人代為停車,辦理入住手續時,不用排隊等候,而是先坐下來享用精緻的三層下午茶,然後專人拿著手持移動式的機器掃描身分證件,辦理check in。
接著搭上小艇,走上八分鐘的水路抵達民宿前方的碼頭。一路水波蕩漾,可以細細品味兩岸風光。搭船過程,讓人充分體驗到上海作為港口都市,水系竟如此四通八達。
宿予民宿也為連民村定義了集客的「四香」,稻香、花香、瓜香和家香,皆與當地農業息息相關。
來到擁有800畝田埂的連民村,可免費釣魚、種菜,每一個民宿房間對應著屋後一平方公尺的菜園,旅客親手種下菜苗,20餘天後會收到一箱蔬菜,這是稻香。
花香則是村裡的花卉批發城合作,大量賣不出去的鮮花,以幾乎不用錢的價格,運到民宿點綴。
連民村出產一種汁甜味美的西瓜,在1984年2月4日榮獲上海市頒發金獎。這款命名為「8424」的金獎西瓜,由當地瓜果園直送民宿,客人吃了喜歡,再向瓜果園訂購,這是瓜香。
家的香味,指的是貼心的服務,台灣民宿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給人回到家的感覺。民宿中所有吃的食物,從三餐到下午茶等,兩天總共12膳,食材幾乎全部都採購自當地,「我們因此做好了鄰里關係,」王冠倫微笑說。
這一場重塑原鄉魅力的行動中,景觀變美了,空間變好了,最重要的改變是人。
隨著民宿一一進駐,老百姓已懂得把狗圈起來,垃圾也不再亂丟、亂燒,村民更懂得愛護環境。人更富裕了,文化素質提升了,「這是宿予民宿為連民村帶來的最大改變,」王冠倫自覺說。
之前連民村曾多次申請成為上海市美麗鄉村,若能申請成功,每年可拿到數千萬人民幣的補貼。但始終沒有通過。
2017年1月民宿改建完成,上海市美麗鄉村評委的最高領導前來參觀,行程結束後,直接給了評語:「這就是美麗鄉村!」
宿予民宿的消費客層瞄準的是上海的中上階級,嚮往有文化有質感的生活,一泊二食1200~1500人民幣,所有手作體驗免錢。
特別的是,入住採推薦制,訂房必須由曾經住過的人提供推薦碼,才能預約,第一批獲邀入住的是1000位政府官員和企業人士。王冠倫透露,客源已安排到明年中,完全不需要擔心沒有人來住。
每天都在改變的上海連民村,被譽「建設美麗鄉村的浦東模式」,背後正是台灣社造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