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今年《遠見》縣市長民調,除了既有八大施政面向外,首度調查「農村發展」面向,惟考量不少縣市的農業面積及產值占比偏低,因此並未將農業列入縣市長星等評比指標,而是單獨公布。
調查發現,全台縣市民眾對農村發展評價並不高,覺得比去年進步的只有19.1%,覺得退步的則有15.0%,相較於八大面向,是正評次低、負評次高的,顯見,台灣人對於農業發展還有更多期待。
而肯定度最高的是屏東縣,32.1%縣民對農業政績有感。縣長潘孟安說,他積極將屏東農產品推銷到國際,前兩年遠赴陸、日、星、韓,甚至中東杜拜、巴林,帶動了2萬多公噸、台幣11.2億元的出口量。今年還要繼續前往阿曼、汶萊和加拿大行銷。
另外,有感於極端氣候對農業的衝擊,屏東更率全國之先,提出「降雨量參數型」的養殖漁業保險。而為了鼓勵青年返鄉務農,潘孟安更開辦農業大學,目前已有300多人結訓從農。
農村攸關地方特色 首長應該重視
嘉義縣與屏東並列農業好感度逾三成的唯二縣市。縣長張花冠表示,嘉義縣雖為農業大縣,但受限於單位面積過小、零散、生產成本偏高等限制,有感於此,她規劃「樂活有機園區」「農業綜合園區」及「水產精品加值園區」,期能帶動農業轉型。張花冠也積極建立「品牌」。先從源頭管理做起,如推動嘉義縣阿里山高山茶產地證明標章,同時推動「嚴選達人、嘉倍安心」健康安全農產品。
其他排名較後的縣市也非常努力。近年來飽受禽流感、毒雞蛋等負面新聞之苦的彰化縣,縣民給予的正面評價在21縣市排名第九,「雖不滿意,但還可以接受」。
縣長魏明谷表示,彰化向來是農產品的重要產地,全台葡萄和雞蛋,每兩顆就有一顆來彰化。面對近期雞蛋遭戴奧辛汙染事件,他先判定並非農地汙染,而是雞隻食入汙染物,但為避免問題雞蛋流入市面,縣府快速撲殺、銷毀完畢。危機處理後,魏明谷為避免彰化雞蛋滯銷,頻頻出席多場促銷活動,推廣安全無虞的彰化優鮮蛋。
此外,彰化素有「台灣花都」之稱,花卉產量全台第一,魏明谷每年大年初一都會在溪州舉辦「花在彰化」活動,行銷在地產業,而這項活動,曾名列觀光局統計全國風景區入園人數第一名,超過64萬人次參觀。
農業產值不高,但農村生態與農業生機,與地方特色及生活品質密切相關,縣市長不該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