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循環經濟1〉全球最綠航空城 哈勒默梅爾市

打造產業生態圈 機場變身環保實驗場

打造產業生態圈 機場變身環保實驗場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16-09-29

每年在荷蘭史基浦機場起降的近6000萬旅客,一定不會想到,這裡其實低於海平面三公尺,曾經是一座湖。

荷蘭全國有近1∕3土地低於海平面。史基浦機場就位於北荷蘭省、阿姆斯特丹西南邊的「哈勒默梅爾市」(Haarlemmermeer City),是19世紀中旬抽乾湖水後才創立的新興城市。

但自從1967年,第一架客機從這裡飛上青天後,50年來,史基浦機場已壯大為歐洲第五大機場。也讓哈勒默梅爾這個占地185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5萬的低窪湖區,以「航空城」名聞海內外。

近年來,荷蘭將循環經濟列為國家政策目標後,哈勒默梅爾市又有了新願景:成為全球最循環、最綠的機場城市。

市政府位於「湖底」 全市最低漥

「我們現在正坐在海平面以下六公尺說話!」哈勒默梅爾市副市長倪德泰(John Nederstigt)笑說,市政府就位處「湖底」,是全市最低窪地區,時時刻刻感受到地球暖化的威脅,一旦海平面上升,第一個遭殃的就是他們。

因此,一直以來,哈勒默梅爾市投注許多資源在環境保護上。例如成立專門團隊,致力清淨能源、汙水處理與水資源管理。

例如,為了鼓勵出租房舍安裝太陽能板,市政府設立了一個投資基金來安裝設備,說服民眾向市府的能源公司買綠電,電價比一般便宜。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這些電力就來自你們自家的屋頂!」讓許多包租公和租客都有成就感,短短數年,該市出租房舍已有3000間裝設太陽能板。

身材圓滾滾、頂著大光頭,拍照前幽默地說要借把梳子打理髮型的倪德泰,自豪表示:「如果荷蘭所有城市來比『循環經濟』的績效,那得叫我們第一名!」

的確,這個人口只有首都阿姆斯特丹1∕5的小城市,不僅已是全球最大的循環經濟實驗場,還是成果豐碩的展示櫥窗。

而每一步嘗試,都可見到哈勒默梅爾市的足印。

市府與民間合作 成立專責單位開發

市政府已與區內民間團體與企業,例如管理機場周邊商業園區「史基浦區域發展公司」(SADC),一起成立「SHARE」平台,推動循環經濟。

場景來到阿姆斯特丹西邊、鄰近史基浦機場的「史基浦物流園區」(Schiphol Trade Park)。這塊占地350公頃的土地共分七個園區,包括物流區、綠色數據中心園區、The Valley、A4 Skyline等。

「打造這七大區塊的第一天條,就是循環原則(circular principle)!」SADC 執行長安特衛普(Jeanet van Antwerpen),約一年半前上任後,就將SADC的環境策略從「永續」(sustainability),跨向「循環」(Circularity)。

「史基浦物流園區」目前有近一半在規劃階段,但已被荷蘭政府指定為循環經濟的示範熱點。

帶頭示範,也與SADC的半官方血統有關。1987年,荷蘭致力發展兩港:「海港」鹿特丹港、「空港」史基浦機場,那年成立了SADC,致力發展機場周邊區域,使其成為「更好做生意的地方」。SADC正是由「史基浦機場公司」「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哈勒默梅爾市」,以及所屬的「北荷蘭省政府」,四個政府各持股25%,合作開發。

指標1〉形成產業生態圈 成為商業模式

到底循環經濟跟永續有何不同?

安特衛普表示,循環經濟重點是「經濟」,得先形成產業生態圈,透過共享、合作,將永續落實為商業模式。

例如,環境植栽以往講求好維護、省成本。但加入循環思考,就必須打造更有效率的生態迴圈。

因此在物流園區中種了許多大象草(elephant grass)與金銀花(honeysuckle)。這些植物可以吸收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有淨化機場周邊空氣的作用,同時可以滋養土壤。

有趣的是,鳥類不愛大象草的氣味,還能夠驅退機場周邊鳥禽。不只如此,長得比竹子快的大象草,可以定期收割作為生物材料,做成紙張;將其纖維混入一般織物與混泥土中,就是建材與產品的一部分。

散布在史基浦機場廣場中,那些造型摩登的白色長椅,就是使用大象草為主的生物合成材質。

「光是這些植物,就能另外發展出生物基底經濟(BioBased Economy, BBE)!」倪德泰指出,在哈勒默梅爾市的郊區,有愈來愈多農人栽種大象草,已是當地最夯的經濟作物。市府還為此設立導覽解說課程,並建立產學合作體系。

指標2〉把「擁有權」轉變為「使用權」

循環經濟的另一個核心精神,就是把「擁有權」轉變為「使用權」。

來看看位於史基浦貿易園區的Park20|20。

這塊占地近9萬2000平方米的辦公區,目前已有12棟建物。砸下3.5億歐元的此案,號稱是全球第一個採用「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理念創建的商業園區,由SADC委託「DELTA房地產開發集團」開發。

此案並與知名生態建築師 、《搖籃到搖籃》作者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及共同作者德國教授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協同合作。

不少建材是租來的,由DELTA等開發商與建造單位,付出長年期的租費向供應商租用建材。

「不只使用回收建材,我們在建造之初就已思考日後如何再利用這些材料!」負責創新與永續策略的DELTA開發集團主管歐文(Owen Zachariasse)表示,建物拆掉後,這些建材不會報廢,即使是鋼鐵與玻璃,回收後都可以再使用於別處,歷程會標註在「建材護照」上。

因為大量使用可輕易組裝、分拆的零組件,每一棟建築就像一個層層組裝的樂高玩具,也同時是一個大型的「建材銀行」。

而這些建材大多獲得「搖籃到搖籃」的環保認證,例如鋼筋可混入回收鋼鐵,但最高比例只能23%,因為超過就不安全了。

「哇,好像公園!」往往是訪客來到Park20|20的第一印象。兩排造型各成特色的獨棟建築群之中,夾抱著一個方形水塘,見得到蝴蝶伴著潺潺流水,在蘆葦叢中追逐嬉戲。

但這可不只是雅致的造景。往水面一探,水底的水藻群可過濾、淨化汙水,使其循環利用,例如沖馬桶。

建物群的地底下,還有管線連結至一個大型儲水槽,這同時也是冷熱交換系統。藉著從水塘中提取的水,夏天可以冷卻建物、冬天可以溫暖建物,只需要配置小型幫浦加熱,就能供應熱水,大大節省能源。

「我們最早的地景設計曾經得過大獎,但是發現會破壞蝴蝶生態,所以全部重來,只為了保存瀕危蝴蝶!」歐文表示,園區取名Park20|20就是期許能夠看得遠,尋求「環境永續」與「商業獲利」並存。

走進園區中一棟綠意環繞的建築,這裡是世界職業足球員協會(FIFPro)在歐洲新總部。

彷彿辦公桌椅散置在森林中,人們就坐在大自然裡辦公開會。仔細一瞧,屋頂與裡、外牆面上栽種著一叢叢植物,隨時產製氧氣。

「建造這些大樓時,我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把瓦斯管拿掉!」歐文說,像是FIFPro的設計可讓大量天光灑落,無須開太多燈;而屋頂安裝的、嵌在玻璃內的太陽能板在提供能源的同時,又可當成遮光板。

Park20|20園區有自己的電力公司,在機場附近還架設一個太陽能區,整個園區供電百分百來自再生能源,除了自足之外,尚有餘裕將電力賣給其他電力公司。

三階段建立典範 吸引更多人進駐

「唯有堅持,才能達成目標!」倪德泰指出,Park20|20園區的土地屬於哈勒默梅爾市政府,許多開發商來爭取,但他們開出的條件就是要蓋「從搖籃到搖籃」的永續建築,而且不是蓋一棟、兩棟,是10棟以上,才足以展示理念。而且為了觀察開發商表現,這些土地是一年一年慢慢釋出。

他表示,Park20|20已經達成循環經濟的第一階段:建立典範。也進入了第二階段:讓人們想要擁有。目前,Park20|20的辦公空間已全滿,一平方公尺的租金可超過200歐元,高於180歐元的平均行情。

這樣還不夠,緊鄰Park20|20、尚在規劃中的Valley區,將是第三階段:更多人願意至此工作,並串聯成社群。

現在來到Valley區,舉目所及是一大片綠地,很難想像即將變身為荷蘭最大的「循環之谷」。

然而,這裡的循環經濟特展區(CIRCULAR EXPO),已讓願景歷歷在目。

「荷蘭今年上半年輪值歐盟主席,我們鄭重向全世界介紹『循環經濟』!」展區導覽人是創建八家公司的社會企業家布朗(Guido Braam)。三年前,他曾帶頭拜會荷蘭總理,提出循環經濟的願景,並轉給荷蘭政策最上層的社會經濟理事會(Social Economic Council),凝聚共識後,終於政策出爐。

今年4月,循環經濟特展開幕,致力於推廣循環經濟的荷蘭王子甚至親自出席,現場有超過25家企業與團體,展示已付諸實行的循環方案。還有140個團體分別從20個國家趕來。 因為回響熱烈,原本僅半年的展期預計延到2017年底。

「那家公司用回收瓶蓋做成了滑板、那個桌面本來是保齡球跑道,而這張白鐵椅子的材料,來自回收的辦公桌!」布朗繞著展區介紹,台詞也好像繞口令,桌子可以變椅子、椅子又變回桌子,所有材料繞著一個圈,不斷循環利用。

政府帶頭做 市場才會買單

被政府標誌為「明日之區」(REGION of TOMORROW)的Valley園區,將在2017年第一階段完工,目標是容納2500人在此工作。屆時,此區將是一個大型生活實驗室,所招納的組織、企業與研究機構,不管是資金、研究與應用,都完全鎖定在循環經濟的範疇。

「政府得帶頭做,否則看不到具體方向與成果,市場是不會買單的!」布朗說。

「是的,未來就是循環經濟!我們就站在通往世界的入口,向世人傳遞這訊息!」倪德泰說。

【5大方針,推動最綠機場城市】

● 政策先行,建立產官學三方合作

● 擘建循環經濟園區,作為示範櫥窗

● 建材可拆解、重組,打造建材銀行

● 引活水打造冷∕熱循環系統,有效節能

● 地景設計保留原有自然生態

關鍵字:永續國際
楊瑪利、林讓均

楊瑪利、林讓均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