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前三名〉台北、新北、桃園

整合資源飆創意,打點生活大小事

整合資源飆創意,打點生活大小事
作者:陳虹瑾
攝影:賴永祥
日期:2016-02-24

《遠見》智慧城市大調查進入第二年,前三名分別是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在既有基礎上,他們努力觀察群眾需求,持續創新服務。

台北市〉

資訊就是生活 單一窗口服務創業

「資訊應該是生活,是正妹的生活,也是阿宅的生活……,」「資訊偉大嗎?資訊因宅而偉大。」這是台北市政府資訊局在臉書粉絲專頁對i-Voting張貼的拉票文案,有民眾結束投票後留言:「衝著230,幫你們拉了很多票!」

長髮、大眼、白襯衫、百褶裙,她神似日本虛擬偶像初音、來自遙遠星系,手上還抱著機靈的機械兔。史上頭一遭,資訊局大膽「延攬」虛擬人物擔綱「看板娘」,使用年輕動漫愛好者的設計,還捧紅她當業務代言人。

不管你是正妹還是阿宅,這群青年所反映的心態,正是台北市發展智慧城市的戰略思考:資訊,就是生活。

「我來了後,破壞了一堆方正的東西,」台北市資訊局長李維斌說。他大膽採納年輕人建議,就拿「230」來說,從年輕公務員的提案中看到熱情,「我就不信這東西玩不好!」果然一炮而紅。

除了基礎建設良好,台北市也以開放資料政策為核心,推出友善數位服務。例如,提供行動應用程式軟體市集,讓民眾挑選App就好像逛資訊展一樣便利。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此外,台北市以開放資料運用於公共事務,也創下多項典範應用,例如八仙塵爆與蘇迪勒颱風發生時,即時提供災害資料,作為查詢與協作。

鼓勵民眾創新創業,台北市也不落後。在市府內建置「StartUP@Taipei」辦公室,提供諮詢與個案輔導,提供創客更有利的創業條件。

在五大構面中均排第一名的台北市,「只有自己能夠超越自己」,彷彿是發展智慧城市的註腳。

新北市〉

基礎建設佳 持續投入社福警政

緊追在台北市後的新北市,在智慧市政服務以及國內外競賽,分別拿第二、第三。在社福與警政領域,尤其用心。

來看看這段網頁文字,「您因經濟收入不穩定或其他因素,以致生活遇到困難嗎?」如果有,請按下一頁!之後出現九種亮色系的斑斕色塊,代表九種情境題。簡易問答及友善介面,乍看之下,像是網路版心理測驗,這其實是「新北市政府福利補助自己查」系統。

新北市研考會主祕莊榮哲指出,不少基層里長與民眾互動,發現政府的許多補助法規多如牛毛,很難搞清楚。新的數位服務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他回憶,前些時日,一名獨立撫養孫子的老奶奶突然跌倒,無力照顧就讀國中的孫子。所幸里長登入網站後,讓這名少年按圖索驥,就順利申請到緊急救援等補助。

這項服務善用雲端整合及人工智慧,將各機關各項福利、補助資訊整合,共提供126項福利查詢,自2014年5月至今,瀏覽人次超過60萬人次。申請補助時,網站就是單一窗口,不需再奔波於市政大樓不同樓層。

又例如,2013年啟動的「新北科技防衛城」,運用現代化科技技術與設備,打造智慧警政系統,目標治安零死角。提供事前偵防預測、即時反應回報、事後鑑識分析,減輕警力負擔、提升破案率。

桃園市〉

市民卡結合App 提供25項服務

拿下總排行季軍的桃園,在國內外競賽與數位機會指標上,得第二與第三。「少用馬路、多用網路」,是桃園市發展智慧城市的核心。去年,桃園市啟動官方入口網站,整合30個局處資訊,宣導重大施政措施或提供民眾線上洽公更便利。

再來看看服務創新,市民卡是最佳範例,共納入七大類,細分為25項功能,包括電子錢包小額消費、公共運輸、市立及學校各圖書館借書、120項政府規費繳納,連會議簽到都納入。

市民卡讓市民普遍有感。這項服務於2015年9月啟動,截至去年底,發行量就衝破55萬張,市民卡主題網瀏覽量超過92萬人次。

隨著數位科技不斷翻新,民眾需求也不斷變化,前三名也得同步掌握科技發展與市民需求,不斷精進,才能永保領先。

關鍵字:智慧城市智慧政府
陳虹瑾

陳虹瑾

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