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是飛簷翹角的宗祠廟宇,後景是60層樓的摩天大樓,在GDP排名福建第一的泉州,對比強烈的場景經常突然撞進眼裡。即使是最時髦的電商公司,櫃台接待處旁還是擺上關聖帝君和福德正神的神龕。
既傳統又現代,這就是泉州。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了泉州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世界多元文化的寶庫。位於市中心的塗門街周邊,便有著眾多的海上絲路文物群。
這條長僅1005公尺的街道上,分布著中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寺清淨寺,及宋代蕃商兌換貨幣的青龍巷、明朝專門用於接待琉球人的「來遠驛」遺址。
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是宋元時期,當時的泉州號稱「東方第一大港」,各種膚色的外國人聚集這裡貿易交流,甚至有阿拉伯人任職當年中國海關的副關長。
最大優勢在於人與文化
如今來到泉州港,海面上依舊是碧海大船遠影,九桅十二帆的寶船卻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鋼鐵巨輪。歷史上的海絲符號,也被拿來運作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泉州要借古海絲做現代一帶一路,」泉州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克思,這位為泉州建設一帶一路獻策的政府官員說:「要義是宗教的融合,文明的包容。」
或許可以這麼解釋這段話,相比於其他城市建設一帶一路是緊抓交通商貿大建設,泉州似乎更傾向「軟著來」。中國沿海港口城市想融入一帶一路,得先盤點有哪些籌碼,方能更深刻地融入。但對泉州而言,文化、產業及商人是最有競爭力的優勢。
在大陸改革開放初期,泉州的GDP在福建省一直是倒數第二。但如今已完全改觀,2014年GDP總量為5723億人民幣,且連續16年排福建省首位。
這得歸功於泉州商人骨子裡與生俱來的經商基因。泉州以民營經濟為主,目前盤踞91家A股上市公司,在全中國地級市中最多。知名品牌如七匹狼、安踏等共111個,也是全中國地級市最多的。
泉州的產業聚落在全中國也相當有特色,擁有石油化工、紡織服裝、鞋業、機械裝備、建築建材五大產業聚落。201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308.5億人民幣,經濟活力充沛。
泉州與一帶一路中的65個國家均有經貿往來,貿易額居前五位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菲律賓、阿聯酋、馬來西亞和越南。
泉州還有數張國家給的政策「牌子」,包括國家金融服務改革試驗區、民營經濟的綜合改革試點,還有「中國製造2025」的唯一樣板城市,也落在泉州。
經濟實力還不是泉州最有價值的。「泉州做一帶一路最有優勢在人、在文化,」王克思說。
泉州的海外華僑約750萬人,在各大僑鄉中人數最多,大多集中在東南亞,且在當地商界及政界深具影響力。不只如此,據普查,44.8%的台灣人祖籍是泉州,王永慶、辜振甫、蔡萬霖、余光中等,老家都在泉州。
文化方面,泉州也是個海絲國家的宗教博物館,除了清淨寺,還有全球唯一僅存的摩尼教寺廟「草庵」,便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
泉州甚至被視為「中國的麥加」,因為唐朝時期,穆罕默德派遣四大弟子中的三賢、四賢到中國傳教,最後死於泉州,埋骨處的伊斯蘭聖墓,常有阿拉伯人士前來朝拜,中東國家到中國任職的大使,無一例外,一定會到泉州的伊斯蘭聖墓朝拜。
「把人、把文化的功課做好,」王克思指出,更能在一堆爭建一帶一路的中國城市中「冒出尖來。」
民企先行 讓傳產接軌國際
為了更好的融入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泉州已率先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戰略規畫。
計劃讓經貿先行、民企先行、華僑先行、台胞先行、文化先行、金融先行,不放過任何一個發揮優勢的舞台。
一帶一路讓泉州,得以用一個新的視角來建設,期待重現宋元時期的輝煌,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海上絲路文化之都。
所以,本來預定數年後完成的基礎設施,現在可能要加快腳步。例如興建中的貨櫃和散裝箱碼頭石湖港、后渚港、斗尾港,可能要擴建。泉州還預計興建遊輪港口,目前規劃中。
正在規劃中的吉永泉鐵路,從泉州到江西吉安,可與大陸中西部鐵路銜接,屆時就能發揮泉州港口的能量,實現港鐵聯動,擴大市場到江西、湖南。
民企先行,則是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成為國際化的企業。泉州在波蘭和俄羅斯正籌設商城,主賣泉州品牌的商品,也有不少企業到東南亞擴充銷售網路,甚至參與工業園區的建設。
原本做了很多年的常態化活動「泉州品牌香江行」,如今升級為「泉州品牌海絲行」,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為企業走出去服務,今年已排好進度表,要到海絲沿線國家辦十幾場推介會,聯姻海外市場。
對泉企而言,這也是順理成章找到新的機會走出去。
「一帶一路和泉州所有企業有著緊密的關係,」品尚電子商務董事長林宏楠指出,泉州的傳統企業可與周邊國家產業結合,同時推動中國進一步開放。
講好海絲的故事,在文化創新方面,泉州也可以先行。
像個遲暮老嫗企圖重返18歲,古代海上絲路出發港之一的後祖港,正在考慮「古港復興」,展示海絲相關的保護及提升。
泉州也發起「絲路城市聯盟」,計劃將中國的海絲及陸絲城市結合起來,一齊做文化交流、經貿活動。下一步再聚集海絲和陸絲沿線國家的城市。
例如泉州的文化瑰寶、傳承千年的張阪雕藝,佛像產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是民企先行和文化先行的示範。
「我們就是要順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做好準備,」公司座落於雕藝一條街的佛藝工藝品總經理黃志亮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該公司每一站都有老朋友,透過與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信仰文化的互動。
「我們扮演的角色,是台灣及東南亞佛雕到中國發展的跳板,」黃志亮說。
一帶一路力推的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也讓嚴重供過於求的中國建築石材業,打開新的想像。將過剩產能向海外輸出。「下一步是把東南亞做為重要銷售中心,然後推向全世界,」英良石材董事長劉良指出。
英良集團位於「石都」泉州南安,經營模式是從多個絲路沿線國家採購原石,進口到南安後加工再出口,現在土耳其、土庫曼、新加坡等設立了銷售分公司,杜拜也設立了辦事處。
「要把我們的石材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劉良說,目標是打造「石材界的LV」。
雙向交流 與台合作機會多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泉州也設法在兩岸合作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首先,泉州是國家金融服務改革試驗區,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爭取兩岸金融業共同做海絲的創新服務,不只服務泉州的企業,也服務走出去的企業;不只是泉州和台灣雙向交流,還包含了與海絲國家的交流,「兩岸三向」並進。
泉州正琢磨著很多跟台灣合作的設想,例如海絲文化創意產業,兩岸能否合作?泉州製造2025,台灣製造業能不能也參與?台灣對國際市場的了解,應該比泉州企業更有經驗,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議?
目前台灣的農產品銷往大陸,泉州是很重要的基地及窗口,現在還有中國與東協的「鑽石十年」商機,東協加1升級版正在談判,「從泉州進口台灣農產品銷到東協零關稅,這個部分有機會擴大嗎?」王克思也問道。
當泉州提出一系列與台灣合作的新契機時,台灣企業能否善用泉州搭上一帶一路大商機?
【泉州】
建城:804年
總人口:約812萬
面積:1萬1245平方公里
地位:福建省GDP產值第一
最主要特色:A股掛牌企業91家,知名品牌111個是大陸地級市最多
特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中國古代海上絲路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