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法韓國〉企業民間響應節電

百萬市民撐腰 「減少一座核電廠」奏效

百萬市民撐腰 「減少一座核電廠」奏效
作者:高宜凡
攝影:陳之俊
日期:2015-06-01

近年台灣陷入擁核反核爭議,沒有結論。不妨看看由南韓首爾市政府發動,上路第三年的「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這項計畫已引起全球矚目。

中央挺核 首都卻高喊減核

2012年4月,剛上台半年、有「韓國柯P」之稱的首爾市長朴元淳,有感於福島核災,大膽喊出「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透過一系列的節能激勵措施與再生能源扶植手法,打算在2014年底省下200萬TOE(油當量)能耗,約等於南韓一座核電反應爐的每年平均發電量。

2014年6月朴元淳連任成功,並宣布該計畫提早半年達標。儘管沒有太多工業,但首都擁有全韓1/5人口(超過1000萬人),能源使用量大。檢視2012~14年,全韓用電量持續增加2.4%,但首爾反倒減少了4.7%。

放眼全球,南韓可說是最積極發展核能的國家之一,現有四個核電廠及23座反應爐,每年核電供應占比超過三成,政府還將核電產業視為外銷重點。

除了中央挺核立場明顯,為維持經濟成長,韓國政府長年刻意壓低電價,很難提供大眾節能誘因,這些情境條件跟台灣類似。

因此,首爾如何做出一番節能成績,尤其值得台灣參考。

年約40歲的李侑真(Lee Yu Jin),目前擔任南韓綠黨共同召集人,因專長能源政策與環境規劃,被朴元淳任命為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執行委員會主要協調者,相當熟稔該計畫的實務運作及推動細節。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5月底他受邀首度來台演講,並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打扮中性、一頭短髮的她,對下榻飯店內全開的燈光及冷氣直說,「其實現在裡面人不多,這些(燈光跟冷氣)都可以省下來。」無形中,她也在觀察台灣的能源使用狀況。

李侑真分析,減少一座核電廠能成功,是因為該計畫由首爾市長強力推動,政治決心無庸置疑,且過程公開透明,相關資訊對外揭露,隨時可受外界檢驗。

首爾市也邀請近50名學者、專家、與一般市民,組成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計畫的執行狀況。「一個好的政策,不該全由政府或公務員主導,反而該把使用者拉進來!」李侑真強調。

她補充,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能開空頭支票,過程中必須設定量化檢視的階段性目標,定期追蹤、檢討、或修正。

其實檢視減少一座核電廠的10大方案,包括鼓勵裝太陽能板、提高建築節能標準、更換LED等,都是其他國家也在進行的作法,並不好高騖遠,也無牴觸中央政策。

關鍵在於,由市府協助修法、幫忙打通環節。比方說只要三人以上即可成立「能源合作社」,並提供低利貸款,提高大眾投入誘因。又例如,首爾將全市243處地鐵站的43萬個照明裝置換成LED,下一步再擴及其他公共場所,帶動民間與企業響應。

市民行為決定70%節能效果

第一期計畫成果來自三大部分,其中「節能」貢獻了91萬TOE,其次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87萬TOE),最後才是增加「再生能源」(26萬TOE)。 她坦承,第一期計畫的綠色交通與增加就業部分,並未達成預期效果,將是二期計畫的加強重點。此外,由於都會環境地狹人稠,日照時間不長,能增設的再生能源裝置有限,必須突破。

更重要的是,透過該計畫,讓政府看見人民的行動力。

事實上,很多綠能技術早已走出實驗室,可以商業運轉,但實際成效還是得看普羅大眾們肯不肯身體力行。鑽研使用者體驗的台大智活中心主任劉佩玲指出,終端使用者行為決定70%節能效果,影響力比能源的供應或開發等技術更大。

為號召市民響應,過去幾年,首爾在全市貼滿標語,隨處可見「人人應負起用電責任」「人民就是能源」等標語,灌輸日常節能觀念。

計畫中,市府還設計一套Eco-Mileage(生態里程)制度,讓市民透過節能行為累積點數,可用來採購節能產品、支付帳單、兌換交通票卡等,目前吸引170萬人加入,幾占全市1/6人口。

而根據市政府調查,減少一座核電廠還是首爾市民票最愛政策的第二名,僅次於深夜公車。2013年,首爾更以此獲頒聯合國公共行政獎「市民參與促進領域」的優秀獎。

有了百萬市民撐腰,去年中宣布第一期目標達成後,首爾接著提出更具野心的第二期計畫,除將目標值翻倍到少用400萬TOE,更打算2020年將能源自給率倍增至20%。

一位設計專家觀察,減少一座核電廠的推動手法,很符合改變使用者行為的「4E」原則:Enlighten(覺察)、Encourage(鼓勵)、Enable(賦能)、Engage(參與),只是出自公部門之手令人驚訝。

等中央 不如地方政府硬起來

在核四封存,擴增其他發電裝置又常遭抗議的情況下,台灣電力供應勢必更吃緊。一旦「開源」不易,「節能」勢在必行。

邀請李侑真來台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洪申瀚比較,「南韓社會的反核能量還沒我們強,但他們在能源制度上,反而走在我們前面,」這次她來除了公開演講,也跟民間團體和地方政府交流。

4月初,行政院端出30億元鼓勵基金,廣邀各縣市提出節能方案,希望一年內全台省電2%(約19億度電)。地方政府要衝刺節能成績,現在正是大好機會!

進行三年來,首爾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已發揮對外影響力。鄰近首爾、同樣擁有上千萬人口的京畿道,6月也將宣布大規模的地方自主節能計畫。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建議,台灣能源議題長年被核四爭議及國營事業尷尬處境綁死,與其等待中央政府打開死結,地方政府不妨另闢蹊徑。「首爾證明了面對能源議題,地方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什麼都愛跟南韓比的台灣,何時出現一個企圖心強烈的地方政府節能計畫?

【減少一座核電廠的十大措施】

1. 陽光城市:鼓勵投入太陽能,在建築屋頂裝設太陽能板。

2. 能源自主:地鐵站、旅館、學校、安裝燃料電池與小水電站。

3. 要求建築能效:推動建築改善計畫,加強建材絕熱,替換煤氣暖爐或熱水鍋爐。

4. 智慧照明:將所有地鐵站燈具換成LED,接下來將置換公共場所燈具。

5. 緊密城市規畫:以混合住商機能配合大眾運輸設計,規定大型建物須有10%以上自主再生能源。

6. 新建築節能標準:要求中小型建築導入能源監控系統,合規者可享租稅減免及容積獎勵。

7. 綠色交通:強化大眾運輸系統,成立會員制汽車共享服務,未來計畫徵塞車稅,或依車號管制上路。

8. 綠色就業:扶植能源服務業及光電產業就業。

9. 建立節能文化:設計Eco-Mileage制度,會員點數可兌換交通票卡或購買優惠。

10. 成立研究機構:揭露該計畫資訊與執行進度。

關鍵字:永續環境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